《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和处理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继学习细胞及其特点之后,对今后学习动物的结构特点、行为方式起到垫铺的功能,是生物学习由微观到宏观转变的关键点。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很多,包括细胞的分化、组织、器官、系统。只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才能理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及细胞的分裂、生长等生理活动有了感性和理性的初步了解,这就是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起点。
3.设计理念
本着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来设计本节课。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和保障。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4.教学目标
4.1知识目标: 1、说出组织的定义,概述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4.2能力目标:1、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的能力。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生物学观点。
5.教学重点、难点
5.1重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完整认识。
5.2难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6.教学准备
6.1实验材料用具:显微镜、四种基本组织切片
6.2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7.教学策略
谈话法、观察法、学生自主学习法、归纳总结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8.教学过程
教 学 流 程 示 意 图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砖、墙、房间、大楼
通过鱼的图片,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观察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进入新课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现在班级多少名同学?你们的共同职业是什么?20年后同学聚会会有哪些变化?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应该是?
想象20年后同学聚会的情况
分化
谈话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步感知分化的概念
分化的定义
出示受精卵和其他人体细胞的图片
指导学生阅读
观察,找出不同之处
阅读,理解
分析归纳出: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能力
组织的定义
多媒体展示人体四种组织的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图2-12,思考:受精卵是怎样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的?
初步观察人体四种组织,获得感性认识
思考、讨论
合作学习
分组实验
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对照教材图片进行观察
将学生观察的部分结果拍照投影
引导学生介绍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组成、功能等
显微镜观察基本组织切片
讨论:人体组织各自的功能
练习使用显微镜
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通过教材62页第二题,得出器官的概念
举例:心脏、大脑、胃
据生活经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这一教学资源,生成新知识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胃的功能是什么?只有胃就能完成消化作用吗?
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
系统的概念
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阅读自学
培养阅读自学能力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请一名学生做动作
通过讨论、分析,说出不同的系统
形成生物学观点并认可
三、小结新课内容
小结本节知识
从微观到宏观
回忆总结本课
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裂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分化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