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为进一步学习下节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描述结构、资料分析、补充资料。
二、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明显有小学生的痕迹,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不能主动深入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和朗读,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高效课堂就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围绕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使用各种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并且充分利用本节内容提供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分析活动,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把朗读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的多媒体画面,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2、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嘴,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觉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
由此引入本章学习的主题——《人体的呼吸》。
教师组织学生实际体验人体呼吸的重要性,让学生描述感觉,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引出呼吸的重要性。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
学生回答:
1、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表明人生活需要呼吸空气。
2、憋气不能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贴近生活,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课题,自然过渡。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多媒体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图,组织学生进行读图,让学生说出呼吸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各班学困生完成这一部分)
2、引导学生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表达各自的观点。(这部分让各班中等生完成)
学生共同归纳“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学生齐读教材40页的黑体字“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以及41页“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
二、呼吸道的作用
媒体展示教材44——45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问题。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资料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让其他学生抢答问题: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教师提问: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然后,多媒体展示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图,让学生读图、观察,并集体朗读教材41页资料2和资料3。
教师讲述:鼻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有丛生的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膜,能够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湿暧、清洁的作用。那么我们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
教师提问: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
学生试一试,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这三种方式,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对这一问题不作答,让学生继续学习之后再作答。)
小组讨论问题。在讨论之后,请一小组长选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二组选派代表对一组的回答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
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教材41页和42页的资料5、资料6、资料7。引导学生分析资料。(资料分析部分让学习好的学生完成)
由以上资料可以得到“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进一步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同时故设悬念,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
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但要落实组内职责,加强课堂纪律的协调管理。
?
教师提问:痰是怎样产生的?
多媒体展示气管壁纵切图,
教师提问: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教师提问: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呼吸道主要作用是……。
三、咽喉的作用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教材43页——44页的文字及图片,多媒体课件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动态视频,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引导学生观察教材44页“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让学生说出声音的发出,明确大喊大叫的危害。
教师总结:声音是由喉部之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
学生看图并且大声朗读教师展示的文字: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学生回答: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
学生小组讨论后,自由举手回答,教师评价,统一答案。
学生齐读教材43页的黑体字“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不过,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学生自我检查导学案题目完成正误,并纠正错题。(时间5分钟)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归纳能力,并注重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
主要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运用。
教学评价设计
组别
回答问题(每人每次积5分)
发言(每人每次积5分)
总积分
名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八、板书设计
?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不过,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咽喉的作用
1、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2、声音是由喉部之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