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7 20: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版(4页word文档)

教材简析:
《做一名小科学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的第2课,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是本课的主体活动,借助纸鹦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探究活动流程为:“出示一个站在手指上的纸鹦鹉——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寻找使纸鹦鹉站立的方法——纸鹦鹉也站在自己的手指上了”;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让更多物体站起来的活动,领悟“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平衡”的道理。
通过学生的“让纸鹦鹉站起来”的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科学探究要经历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从具体的活动中获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自己就可以做一名小科学家,激励学生走科学家走过的路。
学情预估: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上一课从比较抽象的角度诠释了科学是什么,学生们也已通过“小人”活动对科学课产生了一些兴趣,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喜欢提一些“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本课继续鼓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学生“真刀真枪”地体会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建构起科学探究的框架,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创设让纸鹦鹉站起来的情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迅速产生提问题的愿望,而且学生的问题指向比较单一、集中,易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适合在科学学习初级阶段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把自己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联系起来,建立自己对科学的感性认识;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靠嘴上的概括或比较,会杂乱而没有条理,因此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表格,随着探究问题的逐步解决,探究的步骤清晰可见,对学生明确探究过程起到了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让纸鹦鹉站在手指上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找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相似之处,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3、能将探究的结论运用于日常生活或小制作中。
教学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教学难点:找出重物在支撑点下面可以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准备:纸鹦鹉、回形针、橡皮泥、夹子、各色卡纸、彩笔、剪刀、三角形、纸拱形、龙虾、铅笔、金属丝、小丑、塑料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鹦鹉(出示纸鹦鹉),可别小看这只纸做的鹦鹉,它能像真的鹦鹉一样站在我的手上,你信不信?请同学们注意看。(师演示“站立”在手指上的纸鹦鹉)
师:看到这只能够站在手指上的纸鹦鹉,你有什么疑问吗?你现在最想知道些什么?
生:纸鹦鹉为什么能站在手指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纸鹦鹉站起来?……
科学家在提出问题后,往往会自己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今天就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研究一下纸鹦鹉中的科学问题,想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也做一名小科学家,好吗?一起来研究第2课《做一名小科学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想办法让纸鹦鹉“站”起来。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板书: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尝试着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纸鹦鹉能站立跟什么有关系?你能不能做出大胆的猜测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把刚才的问题和你们的猜测写在实验记录表的表格内。(师板书:作出猜测)
(2)生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是在纸鹦鹉身上加了些什么。
(3)提问: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也做一只能站立在手指上的纸鹦鹉?
(4)谈话: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猜想,利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纸鹦鹉、橡皮泥、夹子、回形针等),试着去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看哪个组最先让纸鹦鹉站起来。(给每组同学发一套材料)
(5)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生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上,失败后会设法从老师准备的材料中自行选择继续尝试,小组或成功或失败。)
(6)提问:要想让纸鹦鹉站起来,需要怎么做?你们又是怎样做的?
(7)汇报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纸鹦鹉每次都是头朝下掉下来的,可能是因为头重尾巴轻,所以尝试着在纸鹦鹉身上加了一块橡皮泥,让纸鹦鹉站了起来。)其他组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做法呢?(有的组可能用的是夹子、有的用的磁铁、有的组用的回形针……)
(8)观察: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找到了这么多让纸鹦鹉站起来的方法,真不简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这些让纸鹦鹉站起来的方法,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9)汇报观察结果。(各个组给纸鹦鹉加的东西都不一样,而且加的位置也不一样)
(10)谈话:我们把纸鹦鹉身上加的这些东西都叫做重物好吗?重物究竟加在哪里纸鹦鹉能够站起来?请同学们把重物加在纸鹦鹉身上试试,注意观察纸鹦鹉是用什么部位站在手指上的?把这个位置作为支撑点在鹦鹉图上用圆点做个记号,再把放重物的位置也用圆点做个记号。
(每组的实验记录表上,老师已提前画好了鹦鹉的图。)
(11)学生再次进行尝试和实践,找到支撑点和放重物的位置,并认真填图记录。
(12)汇报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各组鹦鹉图):重物加在哪里纸鹦鹉能够站起来?(把重物分别加在鹦鹉头部、身上、尾巴的中间和尾巴尖上,发现重物加在鹦鹉尾部就能站立起来;加在尾巴尖上时,纸鹦鹉站的最稳。)为什么把重物加在鹦鹉尾部就能站立起来?观察大家在鹦鹉图上标出的支撑点和重物点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师板画鹦鹉,我们发现: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鹦鹉才会站起来;而且重物越靠下,纸鹦鹉站的越稳。)
2、想办法让更多的物品“站在”手指上。
(1)提问:除了纸鹦鹉,老师还给每组准备了三角形纸片、拱形纸片、纸龙虾等(给每组同学发一套材料),你能想办法让这些物品也站在你的手指上吗?{板书:寻找证据)
(2)学生动手实验并汇报。
(3)师生小结:通过以上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在一些不容易站立的物体的支撑点下加上重物,它就能保持平衡。)
3、找出让纸鹦鹉等物体站起来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过程的相似之处。
(1)谈话:其实好多科学家也就是这样进行科学发现的,比如上节课讲过的琴纳和牛痘的故事,在天花大规模流行时,琴纳发现奶牛场的女工们却从来没有得过天花,由此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做了哪些事情?
(2)回顾:在让纸鹦鹉站起来的活动中我们经历了哪些过程?首先怎么做?然后怎么做的?(先提出“为什么纸鹦鹉能站立起来?”的研究问题,然后作出自己的猜测,通过在纸鹦鹉和许多物体的支撑点下加重物让它们站起来的方法寻找到证据,从而得出了结论。板书:得出结论)
(3)思考:请同学们参照实验记录表分析,我们今天研究让纸鹦鹉站起来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随着学生的回答和分析,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表格:
探 究 过 程
“鹦鹉”站立的奥秘
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
提 出 问 题
为什么纸鹦鹉能站立起来?
为什么挤奶的女工不得天花?
作 出 猜 测
可能在纸鹦鹉身上加了什么
是不是患过牛痘就不得天花?
寻 找 证 据
在许多物体的支撑点下加重物,看能不能站立。
分别给8岁男孩和2000多名村民接种牛痘,结果无一人患上天花。
得 出 结 论
重物在支撑点下面,物体会平衡。
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这两项研究都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这四个过程。)
(4)小结: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和我们发现纸鹦鹉中的科学一样,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就是科学。我们研究让纸鹦鹉站起来的过程就是一次做科学研究的过程。原来,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和科学家一样的,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做一名小科学家。
三、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1、谈话:运用今天发现的这个科学原理,可以让很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做这样的玩具或物品了吗?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做什么?用什么材料?怎么做?讨论好了,组长上来拿所需要的材料,大家互相帮助,按照设想的方法试一试。
2、学生交流、巩固前面的发现,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师巡视指导。
3、展示:下面请大家收拾好实验材料,各小组推荐代表到前面来展示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
(1)我们用金属丝缠绕在铅笔上,金属丝两端各夹一个夹子,铅笔尖就可以站立在手指上了;
(2)还可以将倒立的铅笔装饰成跳舞娃娃;
(3)可以用饮料瓶装水后固定钢丝,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制作会倒立的杂技小丑玩具,让小丑表演走钢丝……
4、小结:回顾今天我们做小科学家的经历,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生:我知道了怎样让一个物体站起来,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事情。生:我知道从生活中可以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科学……)
确实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疑问,只要细心观察、思考,就有可能引出科学的发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不断地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想办法解决它,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真正的小科学家!
板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