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的产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大胆地“猜测”,动手操作和分析推理。
2、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
2、根据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实验,知道声音有大小之分。
3、利用网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逐步培养景仰科学的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学科学。
2、体验科学的价值,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辨别,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难点
能区分声音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老师看到同学们今天上课特别有精神,带来了一种乐器,大家认识它吗
生:二胡。
师:同学们真聪明啊!听听(拉了一小段音乐),这么优美的音乐是怎么产生的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11,声音的产生,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板书:11,声音的产生)心动不如行动,请大家立刻打开书本68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课堂中寻找研究科学的热情,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到五彩缤纷的科学探究课堂中。)
活动1:寻找乐器的发声部位
刚才,我们听到了吉他,笛子,钢琴……的声音,这些乐器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发声部位吗
生:能。
师:老师在各小组都放了几种乐器,请同学们动一动,找一找这些乐器的声音是从哪里出来的;然后完成69页的表。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找得挺认真,请各小组汇报。
师:(小结)其实,各种声音产生的原理是相同的。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你们能猜一猜吗
生1:声音的产生与空气有关。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吹笛子的时候,笛子就会发出声音。
师:还有吗
生2:声音的产生与打有关,因为敲鼓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
生3:声音的产生与弦有关,因为拉一拉小提琴琴弦就会发出声音。
(这一教学环节为了发挥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让其真正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人,奠定了第一步——大胆猜测。)
师:看来同学们都十分爱动脑筋,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声音的产生与什么现象有关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0页。
完成实验:
1、说话时,用手轻轻按住自己的喉部。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压住小竹片的一端,拨动竹片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
3、在鼓面上放一些小豆子,敲击鼓面时,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敲击音叉后,用手触摸音叉,你的手感觉到什么
师:请各小组汇报。
生:我发现喉咙在颤动,小竹片在动,鼓面的小豆子在跳舞,音叉在动。
师:因此,声音的产生与打,弦,空气没关系。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密切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到真正的答案,这才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所在,"猜测——实验——结论",科学是允许错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 此教学环节为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打下牢固的基础。)
师:看来同学们都十分懂思考,老师请你们听一听这一组声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敲击鼓,音叉)
生:我发现鼓声很大,咚咚咚,音叉的声音很小,嗡嗡嗡。
师:你听得真细心,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声音大,哪些声音小 (学生各抒已见)
师:声音有大有小,现在你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音盒,看看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自实验)
生:小力一点,声音就小,大力一点,声音就大。
师:很好,你怎么样才能使口哨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请一个学生实验)大家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声音大,用多一点儿气吹,小珠子转得快;轻轻地吹,声音小一点儿,我发现里面的小珠子转得慢。
师:很聪明,听听老师敲一敲鼓,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力大一点,声音大,鼓面振动厉害,小一点,声音小,鼓面振动小一点。
师:因此,物体声音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有密切的关系,声音大,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小,振动的幅度小。
(学生通过动手做一做,听一听,训练学生们辨别声音的能力,并从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师:声音大小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说一说吗
生:在做作业或人们休息时,声音大,影响他人;录音机的声音太小,听不到;同学们回答问题,声音太小,老师听不不到……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与物体的振动有密切的关系,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响,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