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
第2单元测试卷生物学 七年级 上册 配北师大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X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 )
A. X→X→X B. X→2X→2X
C. X→2X→X D. 2X→2X→XC2. 植物细胞分裂时,发生变化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
A. 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细胞壁 D. 细胞质
3. 细胞数目的增多依赖于 ( )
A. 细胞的生长 B. 植物体的生长发育
C. 营养的吸收 D. 细胞的分裂 BD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都是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再分裂
B. 细胞分裂的结果都是使细胞数目增多
C. 都是从细胞的中央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
D. 分裂后形成的细胞与原细胞相同C5. 下列组织中,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功能的是
( )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肌肉组织 D. 神经组织
6. 下列具有保护功能并属于上皮组织的是 ( )
A. 小肠腺上皮 B. 心肌
C. 血液 D. 皮肤上皮BD7. 下列关于器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器官是由相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B. 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以某种组织为主
C. 器官的结构特点不与器官的功能相适应
D.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D8. 人体的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在形态上完全不一样,这主要是 ( )
A. 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 B. 细胞分化的结果
C. 细胞自身改变的结果 D. 细胞生长的结果
9.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分别属于什么组织?
( )
①结缔组织 ②上皮组织 ③肌肉组织 ④神经组织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BC10. 构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 ( )
A.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B.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D.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1. 用开水烫一下番茄,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 )
A. 保护组织 B. 输导组织
C. 营养组织 D. 机械组织DA12. 下列各项中,只含有一种组织的是 ( )
A. 果实 B. 洋葱鳞片叶表皮
C. 茎 D. 花
13. 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 )BB14. 成语“藕断丝连”中的“丝”指的是下列哪种组织?
( )
A. 营养组织 B. 输导组织
C. 保护组织 D. 分生组织
15. 小明把碳素墨水滴了少许到草履虫培养液中,几分钟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些草履虫的某结构被染成了黑色,这种结构的名称是 ( )
A. 细胞核 B. 液泡 C. 食物泡 D. 伸缩泡BC16. 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
A. 变形虫 B. 大豆 C. 蚂蚁 D. 蚯蚓
17.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看到虫体内的食物泡是
( )
A. 大小相等,数量两个
B. 大小相等,数量多个
C. 大小不等,数量两个
D. 大小不等,数量多个AD18. 草履虫的基本结构与________的相似。 ( )
A. 衣藻 B. 番茄果肉细胞
C. 酵母菌 D.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9. 下列生物,其结构层次中具有系统的是 ( )
A. 草履虫 B. 蘑菇
C. 松树 D. 青蛙DD20. 洋葱根尖的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结果是( )
A. 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B. 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C. 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D. 形成一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21. 葡萄甜美可口,是因为其果实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下列主要由营养组织构成的是 ( )
A. 葡萄皮 B. 葡萄种子
C. 葡萄果肉 D. 葡萄果肉细胞BC22. 下图所示是人体不同的结构层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A——受精卵开始的
B. A通过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组织——D
C. 人的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
D. 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B23.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是
( )
A. 细胞 B. 器官 C. 系统 D. 个体
24. 胃的蠕动功能促进胃液与食物的混合,与此功能有关的主要组织是 ( )
A. 上皮组织 B. 肌肉组织
C. 神经组织 D. 结缔组织BB25. 咸宁被誉为“中华桂花之乡”,桂花植株的构成,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 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B.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D.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C26.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 )
A. 向左上移动
B. 向右上移动
C. 向左下移动
D. 向右下移动D27. 小明在画生物图时,以下做法不规范的是 ( )
A. 用削尖的3H铅笔画图
B. 图画在纸的适中偏左上方
C. 文字注在图的周围
D. 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C28. 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 ( )
A. 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B. 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C. 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D. 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D29. 载物台上遮光器的作用是 ( )
A. 调节光线的强弱
B. 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C. 遮住光线不使其反射到镜筒内
D. 使光线均匀地进入视野内A30.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偏左上方,如何操作才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 ( )
A. 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 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 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 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31. 实验探究(10分)
请根据下列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与调节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图一中的[_____]
___________对准通光孔。(1分)
(3)图二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当视野A变到视野B时,应将玻片向________移动。
(4)图三为显微镜的4个镜头,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__。光圈 ② ③ 反光镜 低倍物镜 左上方 甲和丁 (5)图四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①→②→④ (6)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略微转动________________(填“细准焦螺旋”或“反光镜”)进行调节。
(7)在载玻片上写上一个小写字母“p”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______。
(8)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污点不动,换用新的目镜,污点也不动,可以判断该污点在_______上。细准焦螺旋 d 物镜 (9)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在使用显微镜时,眼睛和目镜的相对位置应该是图五中的______。D 32. 读图理解(10分)
下图为植物组织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_______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_______,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是________(填“相似”或“不同”)的;④表示细胞的________过程,其结果形成了不同的______。
(2)根尖的细胞终生保持______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中D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_______组织,E是______组织。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没有________。分裂 增多 相似 分生组织 分化 组织 分裂 C 营养 输导 系统 33. 资料分析(10分)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其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研发中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是由一种叫疟原虫的单细胞生物引起的。疟原虫具有下面动物细胞模式图中①~④所指的结构(示例:[③]细胞质)。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青蒿素主要从青蒿的茎叶中直接提取,可干扰疟原虫细胞的②_________和④_________的功能;同时对细胞的控制中心[_____]_________内的染色体也有一定影响,从而达到抗疟疾的理想效果。(3分)
(2)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青蒿叶肉细胞,在细胞质中,除了④外,还能观察到的结构有_________和______,其中后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青蒿素等多种物质。细胞膜 线粒体 液泡细胞核 ①叶绿体 (3)青蒿的茎叶细胞中具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而动物细胞只有一种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
(4)青蒿细胞与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分)叶绿体 线粒体 ①②③④ 线粒体 34. 综合应用(10分)
嫦娥四号搭载的生物科普实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载荷罐内部除了6种生物,还有15毫升水、土壤、空气,生物生长空间为1升左右。另外还有热控以及两个纪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科学家同时开展了地面实验,了解同样的密闭空间在地球、月球条件下以及在地面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2019年1月5日,从月球传回的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出了绿绿的叶子。(1)这次搭载的科普载荷,实际上是一个密闭的“小型生态系统”,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并分析其中的物质循环情况。(5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是生产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生产者的作用,吸收阳光、水、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制造有机物。果蝇担当了消费者的角色,负责吃掉植物。果蝇排泄的废弃物最后会被微生物(也就是搭载的酵母菌)分解,酵母菌担当着分解者的角色,重新释放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提供给植物生长需要。(2)你认为月球上的种子先于地球上的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哪些?(2分)月球和地面的实验室在同温度、同湿度下进行的,不同的是月球上的日照条件为24小时照射,同时有辐射,地面没有辐射。(3)人类在月球上开展生物实验与人类将来在月球上的生存有关。请你谈谈,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有:水、空气、阳光、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