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班】第6讲 第二轮复习之几何变换专题——图形的平移与轴对称 复习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目标班】第6讲 第二轮复习之几何变换专题——图形的平移与轴对称 复习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8 14:30:16

文档简介

`

在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其夹角给定的所有四边形中,求出周长最小
的四边形的形状.
【分析】求四边形四条边和最小,尝试通过平移使四条边共顶点.此题中边AD、
CD不动,尝试平移AB、BC
【解析】如图1,过D作//AB且=AB,过D作//BC且=BC
则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都是平行四
边形
而,∴平行四边形完全确定
对角线和之长都是定值
∴四边形ABCD周长AB+BC+CD+AD=
(当及分别三点共线时取等号)即四边形ABCD周长最小(如图2)
设和的交点为,过A、C分别作平行于及的直线,交点为
(不必在BD上),∴//且=,=,∴平行四边形
是所求的周长最小的四边形.(如图3)

已知:在如图1所示的锐角三角形ABC中,CH⊥AB于点H,点B关于直线CH的对 称点为D,AC边上一点E满足∠EDA=∠A,直线DE交直线CH于点F.
(1) 求证:BF∥AC;
(2) 若AC边的中点为M,求证:;
(3) 当AB=BC时(如图2),在未添加辅助线和其它字母的条件下,找出图2中所有与 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你的结论.
(2012西城一模)
图1 图2
【解析】(1)如图.
∵ 点B关于直线CH的对称点为D,
CH⊥AB于点H,
直线DE交直线CH于点F,
∴ BF=DF,DH=BH.
∴ ∠1=∠2.
又∵ ∠EDA=∠A,∠EDA=∠1,
∴ ∠A=∠2.
∴ BF∥AC.
(2)取FD的中点N,连结HM、HN.
∵ H是BD的中点,N是FD的中点,
∴ HN∥BF.
由(1)得BF∥AC,
∴ HN∥AC,即HN∥EM.
∵ 在Rt△ACH中,∠AHC=90°,
AC边的中点为M,
∴ .
∴ ∠A=∠3.
∴ ∠EDA=∠3.
∴ NE∥HM.
∴ 四边形ENHM是平行四边形.
∴ HN=EM.
∵ 在Rt△DFH中,∠DHF=90°,DF的中点为N,
∴ ,即.
∴ .
(3)当AB=BC时,在未添加辅助线和其它字母的条件下,原题图2中所有与BE相等的线段是EF和CE. (只猜想结论不给分)
证明:连结CD.(如图)
∵ 点B关于直线CH的对称点为D,CH⊥AB于点H,
∴ BC=CD,∠ABC=∠5.
∵ AB=BC,
∴ ,
AB=CD.①
∵ ∠EDA=∠A,
∴ ,AE=DE.②
∴ ∠ABC=∠6=∠5.
∵ ∠BDE是△ADE的外角,
∴ .
∵ ,
∴ ∠A=∠4.③
由①,②,③得 △ABE≌△DCE.
∴ BE= CE.
由(1)中BF=DF得 ∠CFE=∠BFC.
由(1)中所得BF∥AC 可得 ∠BFC=∠ECF.
∴ ∠CFE=∠ECF.
∴ EF=CE.
∴ BE=EF.
∴ BE=EF=CE.
已知:如图,AD=DC=BC,∠BCD=2∠BAD.
求证:∠ABC=120°-∠BAD.
【解析】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D、E分别为AB、AC边上的点,AD=AE,AF⊥BE交BC于点F,过点F作FG⊥CD 交BE的延长线于点G,交AC于点M.
(1)求证:△EGM为等腰三角形;
(2)判断线段BG、AF与FG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1) 证△EGM为等腰三角形
(2)答:线段BG、AF与FG的数量关系为 BG=AF+FG .
证明(2):
过C作AB的平行线交AF的延长线于P,则PC⊥AC.
∵AP⊥BE,∴∠ABE=∠CAP,又∵AB=AC, ∴Rt⊿ABE≌Rt⊿CAP,、
∴∠AEB=∠CPA,∴BE=AP ①
在Rt△ABE和Rt△ACD中,∵AB=AC,,AE=AD,
∴Rt△ABE≌Rt△ACD ∴∠ABE=∠ACD
∵∠AEB、∠CMF(AC交FG于M)分别是∠ABE和∠ACD的余角,
∴∠AEB=∠CMF, ∴∠FMC=∠CPA.
∵∠ACB=45o, ∴∠FCP=90o-45o,
∴∠MCF=∠FCP,∵FC= FC,∴△MCF≌△PCF,
∴MF=PF ②
又∵∠AEB=∠CMF,
∴EG=MG ③
∴BE+EG=AP+MG=AF+FP+MG=AF+FM+MG
即BG=AF+FG
在Rt△ABC中,∠ACB=90°,∠ABC=,点P在△ABC的内部.
(1) 如图1,AB=2AC,PB=3,点M、N分别在AB、BC边上,则cos=_______,
△PMN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
(2) 如图2,若条件AB=2AC不变,而PA=,PB=,PC=1,求△ABC的面积;
(3) 若PA=,PB=,PC=,且,直接写出∠APB的度数.
(2013西城一模)
【解析】(1)=,△PMN周长的最小值为 3 ;
(2)分别将△PAB、△PBC、△PAC沿直线AB、BC、AC翻折,点P的对称点分别是点D、E、F,连接DE、DF,(如图)
则△PAB≌△DAB,△PCB≌△ECB,△PAC≌△FAC.
∴AD=AP=AF, BD=BP=BE,CE=CP=CF.
∵由(1)知∠ABC=30°,∠BAC=60°,∠ACB=90°,
∴∠DBE=2∠ABC=60°,∠DAF=2∠BAC=120°,
∠FCE=2∠ACB=180°.
∴△DBE是等边三角形,点F、C、E共线.
∴DE=BD=BP=,EF=CE+CF=2CP=2.
∵△ADF中,AD=AF=,∠DAF=120°,
∴∠ADF=∠AFD=30°.
∴DF=AD =.
∴.
∴∠DFE=90°.
∵,
∴.
∴.
(3)∠APB=150°.
说明:作BM⊥DE于M,AN⊥DF于N.(如图)
由(2)知∠DBE=,∠DAF=.
∵BD=BE=,AD=AF=,
∴∠DBM=,∠DAN=.
∴∠1=,∠3=.
∴DM =,DN=.
∴DE=DF=EF.
∴∠2=60°.
∴∠APB=∠BDA=∠1+∠2+∠3=150°.

目标班
若四边形是一个凸四边形,,,,求证:.

延长到点,使得,连接.
由等腰三角形知,.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在中,,.
∴.
∴.
⑴如图,已知,,且,求.

如图,延长到点,使,连接,由题设知

于是

∴,
故.
∴,.

⑵ 点为内部一点,使得,,且,求.

如图,延长至点,使得,则,
又,
则.
因此,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是上的中垂线,即.
故.
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中,是边的中点,且,试判断与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雪同学的思路是: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
请你参考小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⑴ 写出上面问题中与之间的大小关系;
⑵ 如图2,若将的度数改为,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证明:

⑶ 如图3,若,,求的最大值.
⑴ ;
⑵ 作点关于的对称点,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
∴,,

∴,∴,
∴,当共线的时
候等号成立,
即.
⑶ 由⑵的结论可得到,
∴,
∴的最大值为.
目标123班
如图,梯形中,,以两腰,为一边分别向两边作正方形和
,作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于点.求证:点为的中点.
过、分别作的垂线,交于、.
如图,是之中点,过作交于,作交于,作交于,作交于.
在和中,
有.

所以有.
又由,
知.
从而得.
同理可知,而得
,即有.
显然,,,又,
所以.从而有

应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是的中点.
点评:过作平行线的实质就是将两个正方形进行平移,使这两个正方形的一个点重合.
取一张矩形的纸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把矩形对折,折痕为,如图①;
第二步:再把点叠在折痕线上,折痕为,点在上的对应点为,得
,如图②
第三步:沿线折叠得折痕,如图③;
利用展开图④探究:
⑴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⑵ 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⑴是等边三角形
由平行线分线段定理知.
∴,.
又∵,∴.
而,∴.
在中,.
∴,.
∴是等边三角形.
⑵不一定
由以上推证可知,当矩形的长恰好等于等边的边时,
即矩形的宽长=时,正好能折出.
如果设矩形的长为,宽为,可知当时,按此法一定能折出等边三角形;
当时,按此法无法折出完整的等边三角形.
如图,在中,平分,于(),、相交于,连接
,且.
⑴求证:.
⑵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⑶写出和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
⑴ ∵∴.
∵,
∴,.
又∵,∴,
∴.
方法一:
⑵ 结论:.
∵,故可在上取点,使,连接,如图1.
由⑴得,∴.
又∵平分.
∴.
在和中
∴.
∴,(或利用垂直平分线也可得)
∴.
又∵,∴.
∴,∴.
⑶ 结论:.
∵,故可在上取点,使,
连接、,交于,如图2.
由辅助线知垂直平分线段,
∴,.
在和中
∴,.
∴.
∴.
∴.
方法二:
⑵ 结论:.
延长到,使,连接,如图3.
∴.
∵,∴.
又∵平分.
∴.
∴,∴为等腰三角形.
∵.
∴.
⑶ 结论:.
∵,故可延长到,
使,连接、,交于点,如图4.由辅助线知垂直平分线段,
∴,.
在和中
,.
∴.
∴.
∴.
注意常见基本模型的灵活应用.

题型一 平移变换 巩固练习
⑴ 如图,三角形的底边长厘米,边上的高是厘米,
将该三角形以每秒厘米的速度沿高的方向向上平行移动秒,这时,
该三角形扫过的面积(阴影部分).
⑵ 如图,线段沿着四个方向①②③④都平移个单位长度,线
段扫过的面积最大的是 .(填序号)
⑴ 三角形扫过面积相当于矩形的面积,当然也可直接计
算为平方厘米.
⑵ ③.
题型二 轴对称变换 巩固练习
在四边形中,,相交于,且,,求证:

作点关于的对称点,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
利用中垂线可知,.
易证,∴.
由“8”字形可得.
即.
⑴ 如图,把正六边形分成六个等边三角形,能由三角形①平移
得到三角形 ,由三角形①沿正六边形的一条对角线
翻折一次能得到三角形 (填编号).
⑵ 如图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  )
A.向右平移格
B.以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以为对
称轴作轴对称
C.绕的中点旋转,再以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D.以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格
⑴ ③⑤;②④⑥.⑵ D.
如图是一张的方格纸片,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点在
纸面的正面,点在纸片反面,现在一只蚂蚁从点出发经过
纸片的表面爬到点,那么它所经过的最短路程为 ,有
_______条最短路径.
如图,将纸片关于各边作对称.最短路程为,共有条最短路径.
`

在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其夹角给定的所有四边形中,求出周长最小的四边形的形状.


已知:在如图1所示的锐角三角形ABC中,CH⊥AB于点H,点B关于直线CH的对 称点为D,AC边上一点E满足∠EDA=∠A,直线DE交直线CH于点F.
(1) 求证:BF∥AC;
(2) 若AC边的中点为M,求证:;
(3) 当AB=BC时(如图2),在未添加辅助线和其它字母的条件下,找出图2中所有与 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你的结论.
(2012西城一模)
图1 图2

已知:如图,AD=DC=BC,∠BCD=2∠BAD. 求证:∠ABC=120°-∠BAD.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D、E分别为AB、AC边上的点,AD=AE,AF⊥BE交BC于点F,过点F作FG⊥CD 交BE的延长线于点G,交AC于点M.
(1)求证:△EGM为等腰三角形;
(2)判断线段BG、AF与FG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在Rt△ABC中,∠ACB=90°,∠ABC=,点P在△ABC的内部.
(1) 如图1,AB=2AC,PB=3,点M、N分别在AB、BC边上,则cos=_______,
△PMN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
(2) 如图2,若条件AB=2AC不变,而PA=,PB=,PC=1,求△ABC的面积;
(3) 若PA=,PB=,PC=,且,直接写出∠APB的度数.
(2013西城一模)


题型一 平移变换 巩固练习
⑴ 如图,三角形的底边长厘米,边上的高是厘米,
将该三角形以每秒厘米的速度沿高的方向向上平行移动秒,这时,
该三角形扫过的面积(阴影部分).
⑵ 如图,线段沿着四个方向①②③④都平移个单位长度,线
段扫过的面积最大的是 .(填序号)
题型二 轴对称变换 巩固练习
在四边形中,,相交于,且,,求证:

⑴ 如图,把正六边形分成六个等边三角形,能由三角形①平移
得到三角形 ,由三角形①沿正六边形的一条对角线
翻折一次能得到三角形 (填编号).
⑵ 如图的方格纸中,左边图形到右边图形的变换是(  )
A.向右平移格
B.以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以为对
称轴作轴对称
C.绕的中点旋转,再以为对称轴作轴对称
D.以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再向右平移格
如图是一张的方格纸片,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点在
纸面的正面,点在纸片反面,现在一只蚂蚁从点出发经过
纸片的表面爬到点,那么它所经过的最短路程为 ,有
_______条最短路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