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胡服骑射改革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商鞅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战
国
七
雄
和
各
国
改
革
一、七雄并立
东西 南北 到中间。
齐秦 楚燕 赵魏韩;
齐
燕
赵
魏
韩
秦
楚
政治和军事:争霸→兼并
公元前364年(献公21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6万。
公元前354年(孝公8年),与魏战于元里,斩首7千。
公元前331年(惠文王7年),与魏战,斩首8万。
公元前317年(惠文王更元8年),与韩、赵战,斩首8万。
公元前314年(惠文王后元11年),败韩岸门,斩首万人。
公元前312年(惠文王后元13年),击楚,斩首8万。
公元前307年(武王4年),拔韩宜阳,斩首6万。
公元前300年(昭王7年),击楚,斩首3万。
公元前293年(昭襄王14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
公元前280年(昭襄王27年),击赵,斩首3万。
公元前273年(昭襄王34年),破魏,斩首15万。
公元前264年(昭襄王43年),白起攻韩,斩首5万。
公元前260年(昭襄王47年),白起破赵于长平,杀卒45万。
公元前257年(昭襄王50年),攻三晋斩首6千,晋军走死河中2万。
公元前245年(王政2年),攻魏取卷,斩首3万。
公元前234年(王政13年),攻赵,斩首10万。
130年间,不完全的伤亡统计数字多达1483000!
锦纹铜戈
靴形铜钺
战国 青铜刀、青铜短剑
战国时期武士复原图
从左至右:棍、叉杆,木杆上装带横刃的叉,古代用于击杀爬城之敌。战国时期铜矛头。
战国铁胄,用89片铁片编缀而成,制作工艺十分成熟。
齐军进攻路线
魏军进攻路线
魏军撤退路线
围魏救赵
孙膑
庞涓
(公元前260年)
赵军进攻路线
秦军进攻路线
廉颇率军坚壁固守
40多万 赵军降秦
长
平
之
战
纸上谈兵
一、七雄并立
东西 南北 到中间。
齐秦 楚燕 赵魏韩;
齐
燕
赵
魏
韩
秦
楚
二、商鞅变法
时间:
富强
废除旧田制;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公元前4世纪中期
商鞅
(约前390—前338年)
1世纪
公元前4世纪中期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
经济发展
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废除旧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新的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确立了新的制度,
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
内容
作用
一、七雄并立
秦
(蜀) 成都
都江堰
李冰父子
二、商鞅变法
三、都江堰
都江堰
水利工程示意图
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都江堰外景
都江鱼嘴
分水工程
都江鱼嘴
飞沙堰
溢流排沙工程
飞沙堰
宝瓶口
离堆
引水工程
宝瓶口
离堆
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但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能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的民族有了重大的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传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活的生动,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是它的后辈。
她,就是都江堰。 ——余秋雨《文化苦旅》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