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8.1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8.1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7 14:1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谜语导入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珍贵而又最被人忽略.当它失去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 请问,这究竟是什么……
引出并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二、 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1. 师:家里来客人时,你给客人沏过茶吗?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2.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工序图课件){请学生说}
3. 师:如果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少时间?14分钟(学生回答)
4. 师:如何尽快的让客人喝上茶呢?同学们能帮小明这个忙吗?
5.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讨论之后把你的设计方案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在练习本上,并算算你们的安排需要多长时间?
6. 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1) 学生动手摆出方案,师巡视
(2) 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安排,和所用时间
预设:
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师:对于这两个方案,那个更好呢?
师:请同学们点评。
师讲解流程图:为了更清楚地表示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我们用箭头来连接表示先后顺序,把可以同时做的事情写在一起。这种表达做事情顺序的图示叫做“流程图”,用流程图表示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做事的先后顺序和所用的时间,还可以很快的指导节省多少时间。
师进行小结:我们在做多件事情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好做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考虑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小红感冒了,要吃药休息,需要做:找杯子倒开水 (一分钟)
等开水变温(6分钟) 找感冒药 (1分钟) 量体温(5分钟)
帮小红想一想,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才能让她尽快休息呢,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数学广角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这些,都是采用同时做几件事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来合理安排时间,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同时,还要讲究科学。最后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八: 板书
合理安排时间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同时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沏茶问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的一个内容,这个单元安排了简单的运筹思想的教学,它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这一课时的内容是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同时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操作,对于如何上好这样的教学内容,我有以下的体会:
1、教师要做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不应包办,在指导学生用流程图的方法记录时,教师指导的过多。学生自己能发现能探索能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就不要说了。在备课时,就需要教师要想到细节。确定出正确的教学设计。
2、课堂练习的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相符合。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我联系了一些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的事例。
3、教师的语言还有待加强,要更加精炼。既然是合理利用时间,教师就要抓住省时、高效这样的词。
4、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应排除一切干扰,充满激情的上好每节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全身心投入课堂,在融洽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5、本节课缺乏对学生运筹思想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