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科一年级上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听一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耳朵的外部结构;知道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在观察。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会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听一听》是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的第2节,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看一看”这种观察方法之后继续研究另一种方法“听一听”,“听一听”是认识物体的一种重要方法,为学生后面继续学习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观察方法奠定了基础,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学会用耳朵辨别声音。
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复习导入
师生交流: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观察物体的一种方法,是什么?对,用眼睛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而且观察物体时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今天,咱们再来借助另一个感觉器官——耳朵继续认识物体。
(教师板书课题《听一听》。)
【复习导入简单、有效,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观察我们的耳朵
师引导:同学们,要想借助耳朵来认识物体,我们首先需要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大家看一看,我们的耳朵在哪里?形状像什么啊?它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耳朵在哪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耳朵是重要的听觉器官,我们看到的是它的耳廓、外耳道,内部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结构。
【耳朵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需要了解太多,只需要让学生知道外部结构耳廓、外耳道就可以。另外,老师告诉学生内部还有很多看不到的部分,激发学生课下去了解。】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教师准备四种不同材质的杯子:纸杯、塑料杯、玻璃杯,还有不锈钢杯,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杯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交流。
师引导:你用眼睛看的真仔细!也就是说这四个杯子的材质不同,老师如果用铅笔敲一敲,那大家猜一猜他们发出的声音是相同的吗?
让学生先猜想,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敲一敲、听一听、说一说这样的环节进行验证。
汇报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敲击水杯,发现不同材质的水杯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这都要归功于我们的耳朵,因为我们的耳朵可以辨别不同的声音!
【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
3.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
师生交流: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耳朵可以辨别声音。现在咱们做个有趣的小游戏,老师把准备好的物体放进这个塑料瓶中,请大家蒙上眼睛猜一猜老师放的什么物体。
教师把沙子、石子分别放进塑料瓶盖好盖子并摇晃瓶子,让多名学生猜。
师评价:好,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蒙着眼睛都能猜出来里面放的是什么,看来咱们的耳朵太有用了!
师总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我们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这也是在观察。
教师板书(观察方法:用耳朵听)。
【通过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辨别声音,让学生在快乐中发现、学习,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拓展活动
师生交流:这节课,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学会了用耳朵来辨别声音,又学会了一种观察方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了奖励大家,我给大家播放一组美妙的声音,请大家欣赏一下,并猜一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师播放拉小提琴的声音、鸟叫声,还有水流的声音,学生猜。
最后,师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而结束本节课堂。
板书设计:
听一听
1.材质不同:声音不同
2.观察方法:用耳朵听
教学反思:
《听一听》这节课是比较简单的一节课,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对声音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本节课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用耳朵听也是在观察。
先说导入环节,科学课讲究趣味性、科学性,一般教师偏向于谜语导入、游戏导入等,不太倾向于采用复习导入这种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如果运用恰当,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本课的复习导入把之前学生的认知调动起来,又自然而然的引出新的知识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课堂效率也能提高。
本课我设计了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敲一敲、听一听让学生听不同水杯发出的声音来总结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采用观察——猜想——验证——交流——总结这样的科学探究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这一环节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感知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我们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在观察。在游戏中渗透了科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最后的拓展提升除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让学生先听,再猜,最后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中的声音是那么动听,科学课上起来却是那么美。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之前我把教学设计做成了课堂实录,没有展现出自己构思的原因与效果,郭书英老师一眼看出我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委婉地提出修改,当我再次仔细看教学设计,我发现,确实如郭老师所说,我把教学设计做成了课堂实录,紧接着我开始了又一次的更改,以上是我对本课的理解,望提出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