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主题
运动与摩擦力
课
型
新课第一课时
适应
班级
五年级
教学
时间
教材与学情简析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有关摩擦力的科学概念,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能够应用到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认准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重点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物体重力的关系
难点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多媒体、视频
常规资源
测力计、小车、地毯、双面胶,记录单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汽车正在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人横穿马路,于是立即踩下刹车,从而避免了一场车祸。你知道是什么力使汽车速度减小直至停止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 《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
学生自由回答
从生活入手导入新课,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物体的运动与摩擦力
1、什么是摩擦力
请同学们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的往前推;第二次加大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用的力大小有什么不同?
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测量摩檫力的大小
讲解并演示如何测量摩擦力: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通过测量,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样吗?
学生体验,互相交流,汇报。
生测量身边的几种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并记录
汇报小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此活动让学生从感知、体验摩擦力入手,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 什么是摩擦力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摩擦力的大小能否测量?
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教师采用演示讲解得教学方法,有利于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感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大小是相等的。
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播放视频:雨天食堂的地面湿滑,很多小朋友滑倒,有的甚至因滑倒受伤,食堂的管理人员很烦恼,想寻求你们的帮助,请选择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来帮助他们,并用数据证明你们的理由
小结: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的重量有关
学生交流,汇报选择的材料及理由
实验验证:实验并记录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
在地面上铺地毯,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粗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就不容易滑倒。
几个同学并肩走,物体越重,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越不容易滑倒。
本环节教学采用“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步完成,不仅使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也让学生形成了认准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拓展
生活中哪些需要增大摩擦,那些需要减少摩擦力
板书设计:
运动与摩擦力
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物体的重量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