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统编版】(共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统编版】(共1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17 18:3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北宋的政治
Bei Song De Zheng Zhi
第二单元 第六课
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改朝换代有很多种方式,你能说出哪些?
农民起义,外来入侵,权臣篡位,大将夺权……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宋朝的建立,我们先来阅读下面的故事,说说看北宋改朝换代是哪一种方式呢?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过程: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3)结果: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2.局部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在军事、行政、财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使皇权大大加强。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军事 (2)行政 (3)财政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
方面 消除武将专权
的积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禁军分内外驻屯,将领经常调换;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权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中央 削弱宰相的权
力 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实现了民、军、财权的分立,加强了皇权,但也造成了机构的臃肿
在地方 加强对地方的
控制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缴地方官的财税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也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政治的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思 考
宋太祖和宋太宗通过武力结束割据局面,他们怎么打的?
宋初统治者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武力统一的方式?
宋初统治者完成了全国统一的任务吗?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文臣统兵格局形成
宋太祖重用文臣。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科举制度改革和发展
(1)概况: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提高进士的地位
详细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
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录取名额大增
详细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政策
时间:960;建立者:赵匡胤;
定都:开封。统一中原和南方。
军事:控制兵权。
中央:削弱相权。
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
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北宋
建立:
措施:
措施:
影响:(积极;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