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统编版】(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统编版】(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17 18: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明朝的
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第十五课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MING DYNASTY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
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
郑和下西洋
郑和: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
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1、目 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1、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3、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概况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先后7次
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郑和远航范围
(1405-1433)
刘家港
西洋:明代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

文莱
越南
孟加拉
马来西亚
印度
沙特
索马里
印 度 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印度官员陪同郑和乘象游览、群众载歌载舞
非洲人民热烈 欢迎东方的使者
返航时,许多国王、使臣搭乘郑和的船只,前来中国访问。
据统计,先后30多年间,共有400多批外国使团来华。
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

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航海技术的掌握;


客观

主观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原 因

151.8米
24.5米
郑和宝船
哥伦布旗舰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次数 7次 4次 2次 1次
船队规模(第一次)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吨左右 3艘,最大船120吨左右 4艘,最大船110吨左右 5艘,最大船130吨左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环球航行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郑和远航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一次海上强国的辉煌!
戚继光抗倭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戚继光抗倭
抗倭形势图


台州大捷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原因
经过
结果
评价
倭寇走私、抢劫,损害百姓生命财产
台州九战九捷,消灭浙江、福建、广东
等地倭寇
倭患基本解除,抗倭斗争取得胜利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为什么戚继光抗倭能取得成功?




Text
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戚继光抗倭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暴力冲突
友好交往
戚继光抗倭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知识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