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件】【统编版】(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件】【统编版】(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7-17 18:4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单元 第十七课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背景:清朝统治者以北京都城,清军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
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政治制度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经过。①1661年,郑成功率船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把敌人包围在赤嵌城和台湾城。
②166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宣告投降。
(3)意义: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概况: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措施:
(1)确立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①顺治帝接见西藏宗教首领达赖五世,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②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与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设置,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巩固西北边疆
1.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1)背景: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
(2)结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回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因他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故称该地区为“回部”。
(2)背景: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割据,残害人民。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统 一
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世祖福临顺治帝—
皇太极第九子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虏,开关迎接清军。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进占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始统治全国。
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进占北京
顺治帝迁都北京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传统文化
措 施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荷兰侵占台湾:1624年,荷兰侵占我国台湾,修筑台湾城和赤嵌楼两个要塞。
1.背景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四月初一,郑成功率军25000人,自金门料罗湾出发,挥师东渡,进军台湾。


进鹿耳,下赤嵌,深获民援,长驱直入,所向披靡




2、概况(1661—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
的投降书
郑成功受降像(台湾赤嵌楼前)
1662年2月,郑成功指挥军队从海陆两方面向荷兰侵略者发动了猛烈攻击。面对中国军队的强大攻势,荷军统帅揆一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被荷兰侵略者非法占据38年之久的台湾回归祖国。
影 响
打击西方侵略势力,
维护了祖国统一
进一步开发台湾,
促进民族融合


民族英雄
开发台湾的先驱
管辖台湾
(1) 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P93“相关史事”
钓鱼岛——清朝时归属台湾管辖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位于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中国人最早发现钓鱼岛并予以命名。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成书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
明初,明太祖遣使前往琉球,琉球国王向明朝朝贡。至1866年(清同治五年)近500年间,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次派遣使臣前往琉球王国册封。
清朝不仅沿袭了明朝的做法,继续将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内,明确将其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 ”的封号,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
(2) 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册封首领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1644年,清朝派遣官员入藏迎请五世达赖喇嘛来内地。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清朝官员陪同下,率随从3000人,从拉萨起程前往内地。1653年年底抵京,顺治皇帝在南苑会见五世达赖,并册封他为“达赖喇嘛”。
本图是西藏拉萨市布达拉宫的一幅壁画。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西黄寺塔
位于北京西黄寺,是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时的居所。
顺治帝给达赖五世的敕谕
颁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现藏西藏自治区档案馆。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清朝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的金印
(现藏西藏扎什伦布寺)
这是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的金印;
金印文字内容:敕封班禅额尔德尼之印。
清朝康熙皇帝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设置驻藏大臣
3.颁布法律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朝廷批准。
驻藏大臣衙门
驻藏大臣令牌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任免,财政收支稽核,地方军队指挥,涉外事务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各项政务督察等。此外,并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拈(niān)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和督办达赖班禅继承人事务。
进一步加强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又称《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和《新订西藏章程二十九条》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金瓶掣签

用金瓶掣签的方式来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金瓶又称为“金奔巴”或“金本巴”。金瓶掣签制度特别设立了两个金瓶,一个放在北京雍和宫,专供蒙古地区大活佛转世灵童掣签用。另一个置放在拉萨大昭寺,专门供西藏、青海等地掣签确定大活佛转世灵童。凡蒙藏大活佛如章嘉、哲布尊丹巴、达赖、班禅等转世时,均须经金瓶掣签认定。
为什么说西藏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






Text

Text

Text

Text
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汉藏关系;
元朝时,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明朝时,设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继续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清朝时,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地区事务。
巩固西北边疆
平定准噶尔叛乱
噶尔丹
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1.平定噶尔丹叛乱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1690年起,康熙帝三次出兵征讨噶尔丹,取得了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的胜利。
戎装的康熙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
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小和卓亲自屠杀逃亡的士卒,也不能禁。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清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
光绪九年(1883年),新疆建省。辛亥革命后,废除伊犁将军。
伊犁将军为清朝新疆地区最高官职,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伊犁将军府城楼——惠远城钟鼓楼
伊犁将军府旧址
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西汉时,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东汉时,派班超经营西域;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事务;
清朝时,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事务。
清朝的疆域
南 海
台湾岛
葱岭
西 伯 利 亚
南海诸岛
京师

乌里雅苏台

西藏

新疆
清朝的疆域
东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南至南海诸岛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