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8 16:22:25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4、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5、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重点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难点
1、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2、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领略语文百花园中别样的精彩。
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本单元,我们也欣赏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你能不能把本单元所学的风景介绍一下呢?
2、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3、交流
生1: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视觉)
生2: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到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听觉)
生3: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如“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我仿佛闻到了丰收的味道。(嗅觉)
4、小结:我们要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并运用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去丰富课文的内容。这样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加深课文的理解,让我们更能深入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
5、句子拓展:
视觉: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儿,枝条一动也不动。
听觉:轻飞曼舞的蝴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嗅觉:空气里带着甜味,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词语,想象画面。
1、出示要求: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借助字典或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3、想象说话:通过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1: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2:震耳欲聋使我想到了除夕晚上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生3: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生4:窃窃私语我仿佛看到了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
4、小结:根据词语想象画面,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前四个词语勾画出了人山人海、喜庆热闹的画面,比如观看盛会、庆典活动等;后四个词语则表示声音细小或者非常安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会场、考场等地方。
5、练一练:下面的画面表示哪个词语?填一填。(出示图片)
锣鼓喧天 窃窃私语 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二)描述画面
1、出示要求: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 一会儿工夫
2、观察加点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1:加点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短暂,转瞬即逝。
生2: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3、我们在描写事物的动作的时候要注意写出动作改变的过程。
4、预设:
烟花飞上了夜空,顿时,天空像举办宴会一样,盛开了一朵朵的礼花。
一会儿工夫,天空就慢慢安静下来了,雨也小了。
5、词语拓展:
表示时间短暂、转瞬即逝的词语:
昙花一现 转瞬即逝 电光石火 弹指之间
白驹过隙 光阴似箭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段落: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2、写字的时候注意事项:
“逐”先写“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再写“辶”,最后一笔写舒展,写长一点儿。
“横”第十二画竖要注意出头。
“贯”上部的笔顺是竖折、横折、竖、横。最后一笔是点,要特别注意。
“翻”右边的“羽”要注意横折钩的书写。
“滚”字,“氵”要写得窄一些,第十一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
3、写段的时候注意事项: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4、出示书写要求:
注意字距和行距,还要注意笔顺的正确写法。
注意“三个一”,即身离桌一拳,眼离笔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5、学生自主练习书写。
6、教师相机指正,生纠错再写。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柴:篱落。比喻隐居之处。
2、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写作背景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4、朗读指导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5、理解词语意思:
但:只。
闻: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6、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7、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8、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9、拓展诗句: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指名回答
小组派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
指名读
生积累
指名读要求
自由读
理解词语意思
生根据词语想象说话
齐读
生练一练
指名读要求
指名回答
指名读
指名说
生积累
指名读
生了解字的注意要点
指名读注意事项
指名读要求
生练习
自由读
生了解作者
生了解写作背景
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
生试着赏析古诗
生拓展诗句
本节课共有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交流平台,根据本单元的课文,学习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并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嗅觉去丰富课文的内容;第二个环节是词语段的运用,本环节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向学生介绍几种想象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想象,第二部分是运用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介绍一种事物变化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类词语;第三个环节是书写提示,引导学生在写好单个字的基础上,学习写作一段话的书写方法,使自己的文章篇幅看起来整洁;第四个环节是学习古诗《鹿柴》,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并拓展描写自然景色额诗句。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边读课文边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去想象画面;学习了根据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积累了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积累了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
板书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边读边想象 听觉、视觉、嗅觉
词句段运用 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表示时间短暂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鹿柴》
课件33张PPT。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本单元,我们也欣赏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你能不能把本单元所学的风景介绍一下呢?交流平台 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视觉交流平台 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到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听觉交流平台 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如“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我仿佛闻到了丰收的味道。嗅觉交流平台 我们要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并运用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去丰富课文的内容。这样让人有一种
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加深课文的理解,
让我们更能深入地感受大自然的
美妙景象。交流平台视觉: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儿,枝条一动也不动。
听觉:
轻飞曼舞的蝴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嗅觉:
空气里带着甜味,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句子拓展词句段运用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读词语,想象画面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词句段运用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形容声音很大。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形容小声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词句段运用震耳欲聋使我想到了除夕晚上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想象说话:通过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词句段运用想象说话:通过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窃窃私语我仿佛看到了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 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词句段运用 根据词语想象画面,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前四个词语勾画出了人山人海、喜庆热闹的画面,比如观看盛会、庆典活动等;后四个词语则表示声音细小或者非常安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会场、考场等地方。词句段运用 鸦雀无声练一练:下面的画面表示哪个词语?填一填。锣鼓喧天 窃窃私语 人声鼎沸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 一会儿工夫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词句段运用? ?? ?? ?? ? ? ?? ? ? ? ?描述画面词句段运用 烟花飞上了夜空,顿时,天空像举办宴会一样,盛开了一朵朵的礼花。
一会儿工夫,天空就慢慢安静下来了,雨也小了。观察加点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 一会儿工夫? ?? ?? ?? ? ? ?? ? ? ? ?加点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短暂,转瞬即逝。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我们在描写事物的动作的时候要注意写出动作改变的过程。词句段运用表示时间短暂、转瞬即逝的词语:
昙花一现 转瞬即逝
电光石火 弹指之间
白驹过隙 光阴似箭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书写提示书写提示“贯”上部的笔顺是竖折、横折、竖、横。最后一笔是点,要特别注意。先写“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再写“辶”,最后一笔写舒展,写长一点儿。第十二画竖要注意出头。书写提示右边的“羽”要注意横折钩的书写。“氵”要写得窄一些,第十一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书写提示注意事项: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新知讲解要求:
注意字距和行距,还要注意笔顺的正确写法。
注意“三个一”,即身离桌一拳,眼离笔一尺,手离笔尖一寸。日积月累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柴:篱落。比喻隐居之处。日积月累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日积月累写作背景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日积月累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日积月累但:只。
闻: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景: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日积月累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日积月累【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边读课文边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去想象画面;学习了根据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积累了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积累了描写
自然景色的诗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
中,能够学以致用。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边读边想象 听觉、视觉、嗅觉
词句段运用 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表示时间短暂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鹿柴》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