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 教案(10课时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 教案(10课时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7 17:48:23

文档简介

第10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单元知识与技能复习、整理和巩固提高的过程。
2、能熟练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连除运算,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能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回顾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回顾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对比,熟练掌握用连除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对第二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对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加以巩固。 ?
二、复习总结
1、先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828÷36 425÷25 920÷45
546÷84 275÷72 406÷78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在自己判断并计算。交流时,完成说一说。 ?
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呢?
2、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然后鼓励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3、出示习题
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8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下面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让学生了解题中的信息,自主解答。
大多学生可能会这样计算,8×100=800元,800÷16=50元,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两种毛巾价钱的关系
6元是8元的2倍,,然后再进行口算。
4、出示连乘、连除对比的简单问题。
(1)服装加工车间平均每个小组每天加工60套服装。照这样计算,3个 小组5天可以加工多少套服装,
(2)服装加工车间有3个小组,5天加工900套衣服。平均每个小组每天加工多少套服装?
让学生自主解答。提示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后再解答。交流时,先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课堂小结
除法竖式的口诀:一想(把除数四舍五入想成整十数),二商,三乘(和原来的除数相乘),四减(注意连续退位)。
四、布置作业
数学书25页3、4、5题。
教学反思:
从课堂效果和作业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商的位置的确定:当练习中同时出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时,有些学生的错误率就比较高,有的明明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却还要去商;有的确定十位商后,余数与个位合起来除,学生不知道商几;遇到不够商1要商0时,学生遗漏;有些学生把除数看着一位数,把末尾的0忽略不看,直接用一位数除法计算了。
2、在试商的过程中不知道商几。
3、在乘的过程中经常把初商和想出来的整十数相乘。
4、学生第一次除后,减法不彻底(连续退位减法不熟练),导致后面计算出错。
5、学生做题目时,余数忘写,横式答案抄错。
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口算是计算中的基础环节,通过口算熟练掌握乘法口诀,退位减及乘法进位。
2、加强估算,估算练习所给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这样练习所用时间不多,但对学生的计算有很大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以及数学思考能力。
3、教给同学们除法竖式的口诀:一想(把除数四舍五入想成整十数),二商,三乘(和原来的除数相乘),四减(注意连续退位)。
4、做好批改记录,针对个别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的地方给予一对一指导和帮助。
5、汇集学生错误,全班会诊“找错”。通过反例让学生寻找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形成计算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但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绝对能让学生受益非浅,事半功倍。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所以,教师的在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教材,把握好学生,做到真正的“高效”。

第二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学习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2、了解列表法,会口算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3、在自主计算、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用整十数去除几十、几百数的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往灾区送大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例题:要往灾区运送250袋大米,每辆卡车能装50袋。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二、自主探索
1、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自主探索。
师:请同学们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2、交流个性化的算法,重点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口算。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表不同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代表性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
只有学生回答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口算,和其他的口算方法,没有人回答列表法。
生:250÷50=5(辆)
我这样想:5个50是250,所以250÷50=5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一样,那谁再来说说这种算法呢?
生回答时,师板书:5×50=250
所以250÷50=5
师:同学们这种算法非常好,又快又准确,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算法的呢?
生:根据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想到的。
生:根据乘法口诀想到的。
师:你们这种想法很巧妙。像这种除数是整十数的,我们可以利用口诀直接计算得数,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生2:想25÷5=5,所以250÷50=5
师:你真棒,巧妙地利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求商。 ?
师:同学们想法都很正确。我们的好朋友聪聪是这样想的。出示列表法。
想1辆车运50袋,2辆车运150袋……5辆车运250袋。
师:像聪聪这样的想法,我们可以称为用列表法计算。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口算方法,老师这还有6道口算题,你们试着做一做吧。 80÷40 400÷50 320÷80 90÷30 540÷60 630÷90
三、巩固练习
30×( )=150 50×( )=450 80×( )=560
70 ×( )=350 90×( )=720 20×( )=120
四、作业布置
课后7页练一练1、2、3、4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5×50=250 所以250÷50=5 250÷50=5辆
答:需要5辆才能一次运完。
教学反思: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观察、自主探索、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的整十数去除几十、几百数的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本节课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整十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由于上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旧知(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智慧地利用对比的方法,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中的重、难点内容嵌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学会定商与试商是本节课学习中的重点。在这一探索研究新知,解决难点的全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讨论交流,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死记硬背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的互动、多媒体辅助,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审视计算思路,为学生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第2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有余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估算和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计算结果。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已成功的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航天飞船,学校决定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航天博物馆。出示文字和表格。
博物馆规定,每批参观的人数不得超过60人。全校师生至少要分几批参观?
二、探索新知
(1) 明确题意。
师:你从这段话和表格上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需要我们解决哪些数学?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指名1-2人回答。
师:你是怎样理解“每批参观的人数不得超过60人”和“至少要分几批参观”的意思?
(2)独立探究。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至少要分几批参观呢?
师:刚才同学们估计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那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吗?我看好多同学忍不住自己试着开始算啦,好!那你们就试着算算吧!
(3) 小组讨论:商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4)全班交流,写出算式和答语。
解决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即商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算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指名1人写到黑板上展示。
师:我们估算的要分9批,为什么计算的结果是8批呢?指名1人回答。 ?
师:对,就像这位学生说得剩下的43人还要再组一批。那你就说说怎样写答话吧。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答: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
尝试应用
出示试一试。
师:如果全校师生每70人分成一个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个组呢?
学生独立思考,用竖式计算,然后再交流。
师:那么,剩下的33人还够分成一个组的吗?为什么?
注,让学生理解“最多”的含义。
四、巩固练习
第1、2题,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弄清题意后,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然后再计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后9页 练一练1、2、3、4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有余数)
523÷60=8(批)……43(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几百几十几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例题从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航天博物馆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口算时学生的想法较好。接下来,是教学笔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学会这类题目的笔算方法,并学会验算。总之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的同学掌握较好,作业的正确率较高。  

第3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不调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不调商)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借助估算体会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试商,正确判断商是多少。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引出鞋价问题,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

1号 23元 2号 69元 3号 150元
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
买一双2号鞋的钱,能买几双1号鞋?
1、提出帮小明妈妈估算是多少倍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估计。
2、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
生:23+23+23=69因为一双1号鞋23元,两双就是46元,三双正好是69元。所以估计2号鞋的单价是1号鞋的3倍。
生:69—23—23—23=0说明69里有3个23。所以估计2号鞋的单价是1号鞋的3倍。
生:因为23×3=69,所以估计2号鞋的单价是1号鞋的3倍。
生:把23看做20,20×3=60,60接近69,所以估计2号鞋的单价是1号鞋的3倍。在学生交流估算的想法时,只要估算就要给予肯定。
3、用竖式计算
6÷23=3双
重点使学生理解除数23接近20,把它看做20计算比较方便。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3的书写位置。
三、尝试应用
提出问题2,生列出算式。 ?
买一双3号鞋的钱,能买几双2号鞋?
150÷69=
师:把69看做几十试商比较合适,为什么?
生:把69看做70来试商,因为除数69接近70。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来。让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找一名学生写在黑板上。
四、巩固练习
出示试一试和课后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布置作业:
1、课后练一练第1、2、3、4题,学生独立完成。
2、问题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完成。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不调商)
1、买一双2号鞋的钱,能买几双1号鞋?
2、买一双3号鞋的钱,能买几双2号鞋?
69÷23=3双 150÷69=2双……12元

答:能买3双1号鞋。 答:能买2双2号鞋,还剩12元。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着重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作是与它相接近的整十数去试商,从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四舍五入”的方法基本都能掌握,容易出错的地方:(1)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后,就把商和整十数相乘。策略:试商完成后把除数上面的整十数划掉,再把商和除数相乘。(2)竖式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特别是有进位的不熟练,退位减法正确率低。策略:加强口算练习,培养学生及时检查、验算的习惯。
第4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要调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要调商)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试商调商的方法,并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试商判断正确的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向山区的小朋友献爱心,光明小学四年级学生要向他们捐赠196本图书。我们一来听一听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播放录音。 ?
二、探索新知
光明小学四年级学生要向山区小朋友赠196本书。从邮局打包寄走的话,多少本包一包,才能正好包完呢?大家一起算一算。 思考: ①每20本包一包; ②每22本包一包; ③每28本包一包。
1、每20本包一包,怎么样?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怎样列式计算?
生:196÷20=9(包)……16(本)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每20本一包,能包9个整包,但还剩余16本,不符合题意, 所以每20本包一包,行不通。
师:那如果每包10本、30本、40本、50本,可以吗?现在我们就小组内分工计算一下,把你的计算结果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
生:196÷10=19(包)……6(本)
196÷30=6(包)……16(本)
196÷40=4(包)……36(本)
通过小组讨论,我们发现每包本数是整十数都有余数。
师:真不错,既然每包本数是整十数都行不通,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第二个方案。
2、讨论方案2 每22本包一包,可以吗?
师:谁来说说算式怎样列?
生:196÷22=8 ……20
师:请同学们试着计算出结果。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完成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我把22看作20来试商,商9后,我发现得数比被除数大,所以改商8,最后得数是余20。
师:非常好。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如果学生做竖式计算有困难,教师可演示竖式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讨论:
(8为什么商在个位上。
②商9大了,该怎么办?
师:针对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每22本包一包,可以包8本余20本,还是不符合题意。
师:那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三个方案吧。
3、讨论方案3 每28本包一包,能正好包完吗?
师:这回算式该怎样列呢?
生:196÷28
师:请同学们试着计算出结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做。
师: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生:我把28试看作30,商6后,得数为168余28,余数和除数一样大,所以需要调商,改商7,最后结果为7。
师:听清楚他所说的了吗?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个代表,把这个竖式小组内演示一遍。
师:通过刚才的两道算式,你发现这样类型的题应该怎样计算了吗?
生:先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然后试商,商大了,要把商调小,商小了,要把商调大。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五、布置作业
课后13页练一练1、2、3、4题。 ?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要调商)
每20本包一包,怎么样? 196÷20=9(包)……16(本)
每22本包一包,可以吗? 196÷22=8(包)……20(本)
每28本包一包,能正好包完吗? 196÷28=7(包)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调商”的过程与方法。在整个计算过程中要突出于前一节课的不同,就是“调”。学生能正确的计算出结果,但是他们在试商的过程中的整个思维过程却是难以表露出来的,因此突出“调”的过程比较困难。当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算的?”后,学生回答的是他已经“调”过的结果,会避开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是挖掘学生的内心想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提出挖掘学生思维过程的问题,如:“你是怎么想的?”“请你说出你的思考过程”“请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敢于说,乐意说。教师只有清楚地了解了学生内心想法后,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由教师来支撑课堂,甚至唱独角戏。
信任学生,才会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在突出“调商”的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的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独立探索,观察比较,组织语言,然后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点拨的作用,而不是掌控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验,发现方法与规律,不是教师给出了方法规律再让学生去体验。
教师不能小看学生,要相信他们,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提问后,相信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果。如果因为不信任他们,将问题一步一步琐碎化,甚至教师的引导逐渐靠近主导,那么学生将永远不能独立的解决问题,不能独立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是学生的,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动起来。

第5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两次调商笔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两次调商的方法,能把除数接近25的数看作5,来试商,并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感受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除数不以整十数试商。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有兴趣猜谜语吗?让我们一起猜个谜语吧。
出示谜语,远看像只猫,近看是只鸟。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觉。
学生猜谜语。
交流有关猫头鹰的知识。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的兴趣。
师:课下收集了一些有关猫头鹰的资料,大家来了解一下。
学生阅读有关猫头鹰的资料。?
二、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课件出示。
2、讨论猫头鹰提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什么?然后尝试计算。
学生可能会说:
现在是什么时刻,再过160小时是白天还是黑夜。
一天有24个小时,再过24小时,还是夜里12点,有月亮。
160小时里面有多少个24小时余几个小时。
160小时里面有几个24小时,就是经过了几天,余下了几个小时,从夜里12点算起。
3、列出算式后,教师提出用竖式计算的要求,由学生独立计算。
师:想要知道160里面有多少个24小时余几个小时,怎样列式呢?
生:160÷24
师:好,请同学们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交流算法。利用前面的知识,更多的学生会用两次调商的方法来计算。
师:谁来把你怎样算的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边说,教师一边板书。学生可能会说,把24看作20来试商,20乘8等于160,试商8,8乘24等于192、商太大,改商7,7乘24等于168,还是太大,再改商6,6乘24等于144、160-144=16。
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学生会把除数看作整十的数来试商,再进行计算。
5、教师作为参与者介绍把除数看作几十五来试商的方法。鼓励学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
师:同学们在计算160÷24的时候,会发现把24看作20来试商,要调两次商,比较麻烦。老师有个想法,24接近25,25在计算的时候比较容易,所以我们能不能把24看作25来试商,计算起来是不是就会简单一些呢?同学们尝试一下。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跟大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学生在把24看作25试商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如
把24看作25来试商,4个25是100,2个25是50,6个25就是150, 所以试商6。
把24看作25来试商,25×6=150,接近160,所以试商6。
……
160÷24=6(天)……16(时)
6、根据计算结果讨论:160小时后是什么时刻?还会有月亮吗?
生:从12点开始,经过6天16小时后,正好是下午4时,不会有月亮。
三、小结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发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除数看作和他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接近几十五时,把它看作几十五来试商,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所以今后,同学们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14页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五、布置作业
课后15页1、2、3、4、5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把24看作20来试商,20×8=160,0 ,所以试商6。
160÷24=6(天)……16(时)
把24看作25来试商,25×6=150,接近160,所以试商6。
160÷24=6(天)……16(时)
教学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当除数不接近整十数,如14、15、16、24、25、26等,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法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本课的重点是学生会把接近25的除数看作25去试商。难点是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教学中,学生在尝试计算时,对这种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数也用四舍五入法把它看作整十数进行计算,结果很显然,试商调商用了好几次,学生这时候已经发现了这样的方法是不好的。这时候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给出的另一种试商方法,明白在计算不同的除法算式时应该根据情况灵活试商。对于计算教学,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以今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另外,在请部分同学板演时,应该让其他同学注意计算过程,发现他们的不足,以便反思自己。在共同检查时,不要我自己一个人说,应该点名请别的同学来指出不足,让同学们共同梳理,找到易错处。这时,老师在说这些重点之处时,应该放慢语速,引导同学们一起说,让他们通过说,巩固重点,减少出错率。

第6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把已有的经验和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启发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运动?
生1:我喜欢跑步。
生2:我喜欢跳绳。
生3::我喜欢打篮球。
生4、我喜欢踢足球。
师:我想问问这位喜欢踢足球的同学,关于足球,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生:我最大的梦想是代表中国队,踢进世界杯,为国争光。
师:真不错,小小年纪就很有志气,提到世界杯,我们一起去看看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有关情况。 ?
二、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2010年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办,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平均每队有多少名运动员?
2、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3、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
生:736÷32
师:在计算之前,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商是两位数,因为736的前两位大于32、所以商是两位数。
师:说得非常不错,你能不能试着计算出736÷32的得数呢?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演示。 ? ?
生:写好竖式后,我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32除73够除,所以我在十位上试着商2、32乘2等于64、73减64等于9,再把个位上的6落下来,在商的个位上商3、32乘3等于96,96减96等于0,所以最后得数是23。如果学生说不出以上步骤,教师可板书演示竖式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讨论。
①把32看作多少来试商。
②商2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73减64的余数为9,接着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12÷24 752÷47 469÷26 312÷34 752÷85 469÷67
师: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生:如果除数够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两位数,如果除数不够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一位数。
师:说得非常好,你能很快计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给学生时间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结果。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后17页1、2、3、4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
736÷32=23
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两大问题:
1、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学生乘法(商乘除数时)忘记进位、计算减法时(需借1时)学生忘记退位;?
2、在试商、调商时有些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数感不是太好,不知道该试商几、不知道调商几。?
二、针对出现的两大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口算练习力度。在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学生的口算能力极其重要,口算是计算的最基础环节,如果口算(特别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百以内整数的加减法)好了,那么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在每节课开始学习新知识前先进行口算练习,全班学生每人5道。?
2、加强计算的强度。在教学时,增加列竖式计算的次数,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多计算、多分析。
第7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末尾有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商的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且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3、能在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个位需要写0占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这是一张有关港口的画面,你观察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
生1:春光公司一共要出口680吨粮食。
生2:我看到了许多箱子整齐地摆在码头上。
师:这些箱子就是运输业常用到的集装箱。它可以方便快捷地运输货物,你还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3:集装箱的种类有两种,有能装载22吨的,还有能装载17吨货物的。
二、学习新知
师: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装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师:你能很快说出该怎样列算式吗??
生:680÷22
师:非常好,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两位数,因为用除数22除被除数的前两位68够除,所以商是两位数。
师:你能不能试着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先把22看作20来试商,因为22除68够除,所以在十位上商3、余数为2、把个位上0拉下来,22除20不够除,不能上1、所以补0,得数为30余20。如果学生做竖式有困难,教室可作为引导者示范竖式过程,边演示边讨论。 ①3应商在什么位上,为什么?
②22除20不够除,个位上不能上“1”怎么办??
师:结果出来了,30余20,30和20的单位各是什么呢??相同吗?? ?
生:30的单位为“个”,20的单位为“吨”。
师:究竟需要几个集装箱呢?
生:31个师:为什么?
生:因为剩下的20吨也需要一个集装箱,所以总共需要31个集装箱。
师:非常好。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如果我们选择另一种集装箱每个集装箱装载17吨,这回需要多少个呢?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巩固新知
出示试一试
720÷24 585÷28 458÷15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掌握了那些知识,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五、布置作业
课后1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末尾有0)
680÷22 =30
教学反思:
这节课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8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2、理解商不变的规律,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发现、总结、归纳商不变的规律,学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余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快速口算。
6÷2= 800÷40=
60÷20= 400÷20=
120÷40= 200÷10=
240÷80= 80÷4=
二、观察、讨论,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1、提出问题.
(1)观察第一组算式,下面3道题都与第1题比较,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2)生汇报,第二道同第一一比较,被除数乘10,除数也乘10,商不变。
(3)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4)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两种:
①被除数乘几,除数也乘几,商不变。
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5)老师小结
2、小组合作探究.
师: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规律。
4、整理归纳,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上述规律整理归纳为一句话,挑不同学生概括,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5、师质疑,为什么要0除外呢?
生:因为0不能做除数。
6、学生齐读规律。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运用规律,根据每组中第一题的商口算下列各题的结果。
48÷4= 3600÷60= 240÷20= 1800÷30=
480÷40= 360÷6= 4800÷400= 900÷15=
要求学生口算后,说说是怎么想的,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释算法。
四、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简化整十整百的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 ?
出示例题:教师边讲解边竖式板演:650÷40
1、让学生明确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个位上的0划去,表示同时除以10,商不变。
2、提问余数是“1”还是“10”,,让学生明白余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所以余数应该是10。
五、巩固练习
课后第3题。
布置作业
课后21页第4题和问题讨论。
板书设计:
6÷2= 800÷40=
60÷20= 400÷20=
120÷40= 200÷10=
240÷80= 80÷4=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教学反思:
1.在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时,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培养,体现主导与主体间的关系。练习内容形式多样,由浅入深,让学生进一步内化商不变的规律。
2.揭示规律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分解揭示,首先让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然后,再让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最后提示学生0乘任何数都得0,0不能当作除数,然后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


第9课时 连 除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分步计算改写成连除算式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连除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752÷47=( ) 192÷24=( )
946÷43=( ) 196÷28=( )
二、教授新知
出示例1。
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星期产奶448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1、指导读题。
提问谁会列出算式?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第一种:448÷7=64千克 第二种:448 ÷4=112 千克
64÷4= 112÷7=
如没出现连除做法,可提问,你能把分步计算改写成一个算式吗?
2、尝试改写综合算式。
提问这样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试着计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3小结:告诉学生这是连除算式,计算连除,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新知
出示试一试: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星期要喂560千克饲料。平均一头,奶牛每天吃多少千克饲料?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对列出综合算式的同学给予鼓励。说一说运算顺序及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课堂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2、3、4、5题。
板书设计:
连除
第一种:448÷7=64千克 第二种:448 ÷4=112 千克
64÷4= 112÷7=
连除 448÷7÷4=16 千克

教学反思: ?
整个教学过程从观察和对比入手,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让学生在计算、观察、对比、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