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垂线和平行线
第1课时 垂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包括垂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有一个交点;了解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含义,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有一个交点,直到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
运用垂直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每人两根小棒、三角板或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垂直
提出要求,把两根小棒摆在自己的桌子上,并画出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
把两根小棒近似的看作两条直线。
1.请学生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1)学生随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 ?
(2)将学生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相交情况,展示出来。
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平行。指出今天我们只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2.说一说: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有几个交点?
学生不难发现:两条直线相交可以组成4个角。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学生回答:教师在图上画角和交点。
3.想一想。观察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以下几点。
①∠1与∠2的和等于180°,或者∠2与∠3的和等于180°等。
②∠1与∠3的度数相等,∠2与∠4的度数相等。
③图3中四个角可能都是直角。
二、认识垂线
(1)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图3中四个角,验证自己的想法。
(2)教师明确告诉学生: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个交点叫垂足。
(3)找一找。
请你找出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现象。
如:(1)黑板面的长边和短边是互相垂直的。
(2)窗户中的横框和竖框是互相垂直的。
(3)教室地面的长和宽是互相垂直的。
(4)书本的长边和短边是互相垂直的。
三、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出示点A与直线。
请学生从A点向直线上的点画连线。 ?
学生独立作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展示其中一种画法。如,
2.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
请学生估一估,这几条线段中那一条线段最短。 ?
用尺子量一量,验证你的猜想。 ?
教师说明距离的概念。
板书: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
巩固练习
学生随意画一点和一条直线,然后再画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并量一量距离是多少。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垂线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个交点叫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让学生认识垂线,知道垂线的画法,理解垂线的性质,明白出现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运用学生的原有的有关于角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回忆角的同时说出有关于直角的知识内容。
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在指上随意画一条直线,经过直线上任意点画一条或多条垂线,他们画出了不同方位直线的不同侧的垂线,初步体会用作图工具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垂线;然后让学生来演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垂线,又让学生来判断他画的是否正确,并说出为什么——垂直的标志。然后再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条比较规范的一条直线的垂线,再放手让学生画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再示范。学生通过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垂线画法的探索过程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2课时 垂线的画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学习画垂线、自主尝试画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过程。
2、会用直尺和三角板按要求画垂线和长方形及正方形。
3、在尝试画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
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难点:
画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准备:
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指出下面互相垂直的线段。(出示图)
2.看图说说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师:通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
①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垂线的情况。
②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并说明画垂线的方法。
学生利用三角板画垂线。
具体步骤如下:
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三角板的直角的顶点和A点重合,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的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画“┓”符号。
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师:通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
①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并说明画垂线的方法。
学生同样利用三角板画垂线。 具体步骤如下:
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平移三角板,使A点落在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上,通过A点并沿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所画的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画“┓”符号。
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教学例2。
(1)画一个长方形。
过程要求:
① 学生用画垂线的方法画一个随意大小的长方形。
②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③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个别指导。
(2)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过程要求:
① 学生独立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②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或教师板演。
③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验证所画的长方形。
④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试一试。画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画图。
(2)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画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 ,
(3)展示作品。
(4)说一说你的画图步骤。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垂线的画法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业?
课本81页2、3、4题。
板书设计: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三角板的直角的顶点和A点重合,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的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画“┓”符号。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平移三角板,使A点落在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上,通过A点并沿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的直线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画“┓”符号。 ? ?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示范画图,还是学生动手操作,我都要求规范操作,归纳如下:一放(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放在一起),二推(推到规定的点的位置),三画(画出所给直线的垂线),四标(最后标上直角的符号)。灵活运用彩色粉笔。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用彩色粉笔作点缀,让学生看得很清晰。
第3课时 平行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了解两条直线平行以及画平行线的过程。
2.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知道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线的长度都相等。
3.对周围环境中与平行线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画平行线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并建立两条直线平行的表象,知道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线的长度都相等。
教学难点:
用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直线段都相等说明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分别平行。
教学准备:
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
1、将画框随意粘在黑板上。
师:这样挂好看吗?为什么?生:挂得不正,不好看。
师:那应该怎样挂比较好看呢?生:把画框挂正就好看了。
2、将画框挂好。
师:这样挂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叫做挂“正”了,
(1)让学生说自己对这里“正”的理解。
(2)教师归纳学生意见,说明“正”的含义。
师:画框两端,离黑板长边的距离要一样长。
3、画平行线表示。
师: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线表示。
(1)把黑板长边看做一条线。
(2)把画框的上边也看作一条线;
(3)像这样,黑板边线和画框边线可以看做一组平行线。
二、揭示规律
1、观察下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看看是不是平行线。(出示课件)
生:图①是一组平行线,图②不是。
师:想象一下,两条直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猜想,教师板演。
从而得出:第①组中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第②组中的两条直线会相交。
2、平行线的概念。
(1)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告诉学生什么叫平行线。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什么叫做“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借助两根木棒演示,让学生看出:不在同一平面内,两根木棒不会相交,但也不会平行,如果在同一平面内,两根木棒不相交,想象木棒的延长线,就一定互相平行。从而理解“同一平面”含义。
3、找一找。
(1)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现象也可以看做平行。
(2)打开课本看看课本中所举的平行事物。
三、平行线的性质
1、画几组线。(展示线)
2、哪一组是平行线?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
(1)第①③组平行线,第②组不是。
(2)第①③组中,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第②组两条直线会相交。
(3)第①③组中两条直线的距离分别相等。
3、在这一基础上,教师结合画图说明: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四、巩固练习
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关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平行线有什么感想?
六、布置作业
课本84页1、2题
板书设计: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
整节课能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动手画图、讨论交流等活动,经历了知识形成、应用的过程,每个环节能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不但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了数学的思维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