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复习(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本章的知识的复习、总结,使学生对本章形成一个知识框架网络.
2. 能灵活运用公式进行求值、证明恒等式.
教学重点:运用公式求值、证明恒等式.
教学难点:证明恒等式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复习(略)
二、作业讲评
《习案》作业三十五中的第5、6题.
三、已知三角函数值求三角函数值
四、证明恒等式
1. 五、课堂小结
2. 给值求角时,先要求所求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需结合角的范围确定角的符号;
2. 证明三角恒等式时,要灵活地运用公式.
六、课后作业
教材P.146第8题第(3)、(4)问; P.146第1、2、3题; P.146第4题第(1)、(2)、(3)问; P.147第3题;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复习(三)
教学目标:
1.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作业讲评
《习案》P.192的第3题
《习案》P.194的第6题
《习案》P.196的第5题
二、例题分析
1. 已知直线l1∥l2,A是l1,l2之间的一定点,并且A点到l1,l2的距离分别为h1,h2 . B是直线l2上一动点,作AC⊥AB,且使AC与直线l1交于点C,求△ABC面积的最小值.
2.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Q分别为边AB,DA上的点.当△ABC的周长为2时,求∠PCQ的大小.
三、课后作业
《学案》第三章单元检测卷.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复习(二)
教学目标:
1.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作业讲评
《习案》作业P.196的第5、6题.
二、例题分析
4. 已知直线l1∥l2,A是l1,l2之间的一定点,并且A点到l1,l2的距离分别为h1,h2 . B是直线l2上一动点,作AC⊥AB,且使AC与直线l1交于点C,求△ABC面积的最小值.
5.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Q分别为边AB,DA上的点.当△ABC的周长为2时,
求∠PCQ的大小.
三、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讲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最值问题、存在性问题.
四、课后作业
《习案》作业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