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画我也画》教案
课题
《大师画我也画》
执教教师
授课
年级
四年级
学校
教学
时间
版本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大师绘画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对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异想天开”,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散求新求异的思维,以大师为榜样,激发学生的美术构想和创作欲望。
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经过四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探究能力,有初步的鉴别、欣赏的素养,在学习中能够注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会自己分工,在合作中和睦想处。此前,学生并没有“学习过与生活实际反差如此之大的形象,他们对艺术家,尤其是对毕加索的作品缺少了解,认识上也比较肤浅,对毕加案的作品在视觉感受上井不觉得美观,心存疑感。因此,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以好奇心理,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探究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从直观角度入手,分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对独特绘画风格的追求,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他们的作品,通过模仿学习他们的画法,追求自己的创作,逐步渗透求新求异的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画家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方法。学习用笔触表现形象、表达情感、运用将不同角度的形象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回顾、质疑、探究、实践等学习过程,运用对比观察、倾听讲解,合作交流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绘画大师的造型表现手法,并完成艺术创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绘画大师毕加索绘画作品,感悟艺术的多元化特点,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体会创新的魅力。
教学重点
运用毕加索大师的绘画表现方法创作一幅画。
教学难点
学会将多角度观察到的形象同时表现在一作品中。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示范作品等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准备上课。
课前习惯培养。
二、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毕加索画画场景。
师:他是谁?他在做什么?
生:......
导入课题
通过欣赏,引出本课内容,调动学生学习氛围。
三、
讲授新课
1.说一说
问题1:你所了解的毕加索是怎样的?
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毕加索的艺术成就(绘画风格:蓝色时期、粉红时期、非洲时期、立体主义。)
问题2:毕加索哪个时期的绘画最吸引你?为什么?
作品分析:《多拉-玛尔肖像》
问题1:画中的人像有什么特点?
问题2:这种表现风格给你什么感觉?
3.看一看
毕加索的立体绘画技法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播放视频:毕加索立体派人物的分解、重组展示。
观察分析
师带领学生用纸板遮挡画面的某一部分进行分析画面。
5.小组探究
(展示立体主义风格画)
问题1:试着用纸板遮挡画面的某一部分,你看到的是什么角度?什么样的人物?
问题2:画家是怎样对人像的五官进行重组的?
(分享交流)
5.创作步骤
1.观察人物各个角度的不同特点。
2.确定所表现人物的整体方向感觉。
3.对人物造型进行分解、重组。
4.利用对比色彩对画面进行装饰。
让学生自由畅谈,表达对大师绘画风格的直观感受。通过直观欣赏,让学生了解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和他多变的绘画风格。
直观感受毕加索立体绘画技法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对立体派人物创作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交流补充新知,拓展思路。
教师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绘画创作的方法。
四、
作业要求
观察身边同学各个角度的特征,为你的同学画一幅立体主义风格的肖像画。
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会大师绘画时的有趣过程。
五、
展示与评价
1.你在创作的时候是怎样进行分解与组合的? 2.从造型、组合手法方面说说你认为最有新意的作品? 3.谈谈你在创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本节课的收获?
促进学生有效地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
拓展
欣赏《地铁叉道口的缩写》1919 萊热,《静物》1929 布拉克
晚年的毕加索却这样说:“我花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同业们,保持你们的纯真与个性,用的画笔大胆地表现你的心灵,或许价你就是那个未来的毕加索......
请同学们整理工具及材料,将椅子摆放整齐。下课~
拓展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眼界。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件32张PPT。大师画我也画人美版 四年级下他是谁?他在做什么?让我们一起了解毕加索多变的艺术风格......大师画我也画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执教人:xxx说一说
你所了解的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风格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赤足的少女》 14岁时,他创作的《赤足的少女》便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他的绘画风格经历了蓝色时期。此时的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粉红时期 之后他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作品中充斥着粉色与橙色,被称为“粉红色时期”。 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被称作“非洲时期”…… 《亚维农的少女》的诞生揭示着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他注重原始艺术,简化形象。他的“立体派”创作非常自由。立体主义 这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 《格尔尼卡》 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艺术大师。 毕加索哪个时期的绘画最吸引你?为什么?作品分析⒈ 画中的人像有什么特点?
⒉ 这种表现风格给你怎样的感觉?
《 多拉·玛尔肖像》毕加索的立体绘画技法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观察分析试着用纸板遮挡画面的某一部分进行分析。1.试着用纸板遮挡画面的某一部分,你看到的是什么角度?什么样的人物?
2.画家是怎样对人像的五官进行重组的?小组探究创作步骤1.观察人物各个角度的不同特点,确定所表现人物的整体方向感觉。2.对人物造型进行分解、重组。3.利用对比色彩对画面行装饰。我也画要求:观察身边同学各个角度的特征,为你的同学画一幅立体主义风格的肖像画。评价交流1.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进行分解与组合的? 2.从造型、组合手法方面说说你认为最新颖的作品? 3.谈谈你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收获?拓展《地铁叉道口的缩写》1919 萊热《静物》1929 布拉克卓同教育艺术部谢谢指正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