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科学测量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4科学测量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7 17:31:26

文档简介

1.4科学测量 导学案
学科
科学
学生姓名
年级

任课 老师
吴老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1.4科学测量
考 点:1.知道测量的意义,长度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4.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7.了解凭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8.了解温度计的结构、规定和测量原理;9.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安全教育。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
过程
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
知识梳理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 6微米=10 9纳米
3、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观察:○1零刻度线????○2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3量程: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紧靠被测体。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间接地测量。如:测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长度。(测硬币直径)?
4、体积的测量:?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国际的单位是立方米(m3)。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米3=1000?分米3=10 6厘米3=10 9毫米3、1升?=?l分米3=1000毫升=1000厘米3?
(1)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2)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3)不规则物体用排水法测体积。在使用量筒(刻度均匀)和量杯(刻度不均匀)时应注意:?
a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b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c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5、温度的测量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家用气温计。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它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0~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1℃。?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开尔文(K)。
4、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量程温度。
(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
(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
(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40℃读做四十摄氏度;-3℃,读作零下三摄氏度。?
5、体温计(1)用途:测量人体的体温、(2)构造特点:水银柱很细、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部、(3)优点:反应灵敏、可以离开人体读数?(4)使用时应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将水银甩回玻璃泡(5)测量范围(量程):35℃~42℃。?
6、其他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
例题精讲
A、长度的测量
【例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cm、2.13cm、2.13cm、2.24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测量结果应是( )
A.2.12cm B.2.127cm C.2.13cm D.2.15cm
【例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该木块的长度为????cm。
【例3】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子的边长为0.980m。而该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该桌子边的实际长度为(??)
A.1.000m B.0.982m C.1.020m D.0.987m
【例4】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_____。

B、体积的测量
【例5】一支量筒内有5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时,该木块三分之一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厘米3 B.0.018分米3 C.0.024分米3 D.12厘米3
【例6】在一次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雨良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杨鸣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在了数据表格中。数拟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是40ml和42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A.42ml B.41ml C.40ml D.38ml
【例7】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B. C. D.
C、温度的测量
【例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填“左”或“右”)移动。
(3)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的两点,则A处的温度是????℃;如图所示,B处温度比C处温度????(填“高”或者“低”)
【例9】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利用摄氏温标表示为20℃,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293K。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升高大于1K B.温度升高等于1K
温度升高小于1K D.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1K大小的关系
【例10】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D、学生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和温度
【例11】医院经常用高浓度酒精和蒸馏水配制成消毒用的75%的酒精水溶液。如果用量筒取高浓度酒精时俯视体积读数,量取蒸馏水时却仰视体积读数,则所配消毒液的浓度将( ?)
A.>75% B.=75% C.<75% D.无法确定
【例12】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例13】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 与10℃ 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处应该刻上5℃ B.C处应该刻上﹣5℃
C.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当堂检测:
A、长度的测量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 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C.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实验误差 D.记录测量结果时所用单位不同,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一样
2.下列单位换算中,过程正确的是( )
A.3.5米=3.5X1000毫米=3500毫米 B.3.5米=3.5米X1000=3500毫米
C.3.5米=3.5米X1000毫米=3500毫米 D.3.5米=3.5X1000=3500毫米
3.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4.体育考试中,测量学生的跳远成绩时,选择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合适 (??)
A.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米尺 B.最小刻度为厘米的1.5米刻度尺
C.最小刻度为厘米的10米 卷尺 D.最小刻度为分米的20米卷尺
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人体血管的总长度约为10.6万千米,若已知地球的的赤道周长约为4X107米,那么将一个人的血管沿赤道 绕起来,可以绕地球(??)圈。
A.0.625 B.3.77 C.2.65 D.0.377
7.小明同学为了给灾区的小朋友买上合脚的运动鞋,从说明书上抄下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尺寸对照表,但下表中脚长的单位由于粗心漏写了,请判断表中“脚长”的单位是( )
鞋的尺码
36
37
38
39
40
41
42
脚长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8.小柯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应选用下列尺中的( )
A.量程3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B.量程10米,最小刻度值1分米
C.量程30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D.量程15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9.测量长度时常用到卷尺、皮尺、声呐、雷达、激光测距、游标卡尺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方法)填入下列空格中。 (1)建筑工人常用_______测长度。 (2)潜水艇常用________测潜水艇与障碍物间的距离。
(3)飞机用________测距离。
10.2015年1月,“蛟龙号”在印度洋深海处打捞上来一未知生物,如图所示,该生物A处的宽度为________cm。
11.2018年是中国农历龙年,小明收集到一张龙年生肖邮票,如图所示,他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画面部分长度时,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3.5cm B.3cm C.3.51cm D.3.512cm
12.钢铁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13.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该木块的长度为????cm。
14.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
(1)图中紧密排绕的细金属丝的圈数是______圈。 (2)图中细金属丝紧密排绕而成的长度是______毫米。 (3)细金属丝的直径约是______毫米(精确到0.01毫米)。本题的实验用到了“特殊“的测量方法,你认为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李明身高165厘米,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脚长约为40厘米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拃”约为40厘米(拃:念眨zhǎ,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1.65米(庹:念tuǒ,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16.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四位同学同时观察的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3.0厘米 B.30.0毫米 C.6.00厘米 D.3.00厘米
17.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工具
18.有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起端因磨损短缺0.2cm,若用此尺对准起始端量得某物体的长度为28.54cm,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为(? )
A.28.54cm B.28.74cm C.28.34cm D.28.56cm
19.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如图所示.由此得钢管外径是_______cm,钢管壁的厚度是_______mm。
2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和没有必要的步骤分别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2)错误步骤更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丝直径用算式表示为________。
B、体积的测量
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 ?)。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2.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3.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4.如图所示,先在空烧杯中放一个边长L=4cm的正方体轻质软木块,然后往烧杯内加水,使水面与300ml的刻度线相齐平,则加入量杯内水的体积可能是( )。
A.268mL B.64mL C.300mL D.236mL
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哪些实验是没有必要的( )
A.只有①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
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剩余溶液的实际体积是(  )
A. 小于6毫升 B. 大于6毫升 C. 等于6毫升 D. 无法确定范围
7.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选择哪种方法: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___(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立方厘米。
8.现只有细线、刻度尺和适量的水,要设计一个方法能较准确地测定一个如图所示的薄玻璃酒瓶容积,下面是小明同学不完整的设计思路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已知圆的周长=2×π×半径,圆的面积=π×(半径)2
①用细线绕瓶的下半部一周,测量出细线拉直后的长度为L,则底部的面积S=___________。
②瓶内盛大约半瓶水后,测出水的高度为h1,如图所示。
③盖好玻璃瓶好后倒置,____________。
④玻璃瓶容积V=_______________。
9.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______mL,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mL;C图中量筒剩余水的体积是________mL,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1mL=1cm3)。
10.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以上步骤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__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填步骤前的序号)? (2)根据如图量筒的具体读数,得出木块体积V为_______cm3。(取整数)? (3)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____(选填“偏小”或“偏大”)。
11.如图是小明用量筒和水测量铁块体积的实验,小明将铁块匀速提起,直至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的过程中,如图中能反映液面高度h和铁块被提起的时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12.如图,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的实验步骤:①测出_______的体积;②测出_______的体积;③计算得小石块体积为_____________。因为细线的原因,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_____(填“大”或“小”)。
13.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则正确读数方法应如___(选填“甲”“乙”“丙”),水的体积为___mL。
C、温度的测量
1.如图所示分别为家庭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甲图为______(填“家庭用温度计”或“体温计”),其示数为__________。若用这支未经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约37°C),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若另一支温度计指示的是当时的气温,则当时的气温为________,读作________。
2.房间里的一块冰温度由-12℃升高到-5℃,则我们说冰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若冰的温度由0℃降低10℃,则冰的温度是________℃。
3.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将左手放入冷水中,右手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又分别放入温水中,两手的感觉是( )
A.左手冷,右手热 B.左手热,右手冷
C.两手一样冷热 D.左、右手都冷
4.如图所示,体温计内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管子,它的作用是( )
A.阻碍水银受热膨胀 B.阻碍水银遇冷收缩 C.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 D.无论膨胀还是收缩,液泡和直管中的水银都能通过它
5.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
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
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6.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3厘米,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28厘米,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一杯实际温度为60℃的水,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 )厘米处。
A.15 B.18 C.24 D.30
7.陈园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东芳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8.小明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下凹,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上凸,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
容器中的液面为什么有时下凹、有时上凸? B.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哪些因素有关? C.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量筒的材料有何关系? D.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容器的材料有何关系?
9.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6℃和40℃ B.40℃和40℃ C.39℃和40℃ D.39℃和39℃
10.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第11题图)
11.如图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的规律来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两条改进的建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E、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
1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则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是F=????℉。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等于_______℉。
14.表中是三种不同的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要到气温低到-50℃的北极去考察,能带的温度计是___________;要测沸水温度,不能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__。?
15.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铆合在一起,我们称为双金属片,日光灯启辉器中就有双金属片,由于不同金属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原来直挺的双金属片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弯曲,小明同学利用启辉器中的双金属片制作了如图所示的金属温度计,当温度升高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种金属热胀冷缩的程度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的最小值应标在标尺的哪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为什么不直接利用双金属片作指针,而要另外添加指针,用金属杆与双金属片相连,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学生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和温度
1.有一轮子的直径为50cm。某同学推着轮子绕一圆形花坛转1周,该轮子恰好滚过20周,那么这个花坛的半径是( )
A.5m B.10m C.20m D.25m
2.如图为体温计(甲)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玻璃管内径都有一特别细的弯曲
3.用没有甩过的两支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7.8℃和38.8℃,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 )
A.37.8℃ B.38.8℃ C.不超过37.8℃ D.37.8℃和38.8℃之间
4.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将此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一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8℃。若将温度计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6℃,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
A.25℃ ? ? B.28℃ ? ? C.24℃ ? ? D.以上结论都不对
5.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如图所示),它的工作原理是( )
A.当玻璃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带色液柱下降,如果没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水柱的高低反映了温度的高低
B.水柱的液面越高,说明温度越高
C.水柱的高低完全决定于温度的变化,外界条件都不会影响水柱的高低
D.因为玻璃和气体都会热胀冷缩,所以温度变化时,液柱高度不变
6.科学课上老师给大家讲解量筒的做法:找一个瓶子,然后在玻璃瓶上贴了一个纸条(瓶上贴纸条部分粗细均匀),用量筒测量出100毫升水一次倒入空瓶子内,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标上刻度,然后用刻度尺从瓶底到标记处的距离分成10份,分别做上标记,标上刻度,则每份为10毫升,再将每份10等分,这样就制作出最小刻度为1毫升的量筒了。小科按照老师的说法做了两个量筒如图甲、乙,请判断哪个量筒更精确?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7.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则实际温度是?_______。
8.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当甲的示数为-1℃时,乙的示数为______;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______。
五.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 道 成绩
教学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 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1.4科学测量 导学案
学科
科学
学生姓名
年级

任课 老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1.4科学测量
考 点:1.知道测量的意义,长度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4.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7.了解凭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8.了解温度计的结构、规定和测量原理;9.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安全教育。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
过程
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
知识梳理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 6微米=10 9纳米
3、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观察:○1零刻度线????○2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3量程: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紧靠被测体。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间接地测量。如:测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长度。(测硬币直径)?
4、体积的测量:?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国际的单位是立方米(m3)。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米3=1000?分米3=10 6厘米3=10 9毫米3、1升?=?l分米3=1000毫升=1000厘米3?
(1)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2)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3)不规则物体用排水法测体积。在使用量筒(刻度均匀)和量杯(刻度不均匀)时应注意:?
a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b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c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5、温度的测量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家用气温计。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它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0~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1℃。?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开尔文(K)。
4、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量程温度。
(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
(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
(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40℃读做四十摄氏度;-3℃,读作零下三摄氏度。?
5、体温计(1)用途:测量人体的体温、(2)构造特点:水银柱很细、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部、(3)优点:反应灵敏、可以离开人体读数?(4)使用时应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将水银甩回玻璃泡(5)测量范围(量程):35℃~42℃。?
6、其他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
例题精讲
A、长度的测量
【例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cm、2.13cm、2.13cm、2.24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测量结果应是( A )
A.2.12cm B.2.127cm C.2.13cm D.2.15cm
【例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该木块的长度为????cm。
此题答案为:A;B;2.20。
解: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该木块的边长为2.20cm。
【例3】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子的边长为0.980m。而该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该桌子边的实际长度为(?B?)
A.1.000m B.0.982m C.1.020m D.0.987m
【例4】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_____。

B、体积的测量
【例5】一支量筒内有5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时,该木块三分之一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B )
A.6厘米3 B.0.018分米3 C.0.024分米3 D.12厘米3
【例6】在一次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雨良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杨鸣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在了数据表格中。数拟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是40ml和42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A.42ml B.41ml C.40ml D.38ml
解:根据题意知,雨良同学按照要求读数,读数正确,杨鸣同学未按照读数要求,是错误的,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AB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例7】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C?)
A. B. C. D.
C、温度的测量
【例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填“左”或“右”)移动。
(3)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的两点,则A处的温度是????℃;如图所示,B处温度比C处温度????(填“高”或者“低”)
解析:(1)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
(3)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A处的温度为0℃;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可知,B处温度比A处低2℃,C处温度比A处高2℃,故B处温度比C处温度低4℃。
故答案为:(1)气体的热胀冷缩;(2)左;(3)0;低;4。
【例9】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利用摄氏温标表示为20℃,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293K。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温度升高大于1K B.温度升高等于1K
温度升高小于1K D.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1K大小的关系
【例10】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解析:为了能够读到尽量准确的数据,要尽量避免温度计脱离测温环境,所以可以将温度计放入塑料瓶,将塑料瓶放入水中,使塑料瓶中的水达到环境温度,并且温度计度数稳定后,取出塑料瓶但不取出温度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温度计脱离环境造成的误差,故C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D、学生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和温度
【例11】医院经常用高浓度酒精和蒸馏水配制成消毒用的75%的酒精水溶液。如果用量筒取高浓度酒精时俯视体积读数,量取蒸馏水时却仰视体积读数,则所配消毒液的浓度将( ?)
A.>75% B.=75% C.<75% D.无法确定
解析:如果用量筒取高浓度酒精时俯视体积读数,俯视时读数偏大,实际值偏小,量取蒸馏水时却仰视体积读数,仰视时读数偏小,实际值偏大,故最终所配消毒液的浓度将<75%,故选C。
【例12】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D.解:题上提到用矩形纸只是一种误导,因为无论用什么来测量都只需要一条线 所以无论垂直与否都没有关系,因此该实验没有错误。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例13】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 与10℃ 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C处应该刻上5℃ B.C处应该刻上﹣5℃
C.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当堂检测:
A、长度的测量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 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C.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实验误差 D.记录测量结果时所用单位不同,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一样
D.解:A、测量时“0”刻度线磨损的,不一定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故A错误; B、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用不同的刻度尺,并不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故B错误; C、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 D、记录测量结果时所用单位不同,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一样的,答案D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下列单位换算中,过程正确的是( A )
A.3.5米=3.5X1000毫米=3500毫米 B.3.5米=3.5米X1000=3500毫米
C.3.5米=3.5米X1000毫米=3500毫米 D.3.5米=3.5X1000=3500毫米
3.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B.解: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C错误;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4.体育考试中,测量学生的跳远成绩时,选择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合适 (??)
A.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米尺 B.最小刻度为厘米的1.5米刻度尺
C.最小刻度为厘米的10米 卷尺 D.最小刻度为分米的20米卷尺
选C,现在的男生一般都能跳过1.5米,排除A、B答案,而D答案不精确
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C )

A B C D
6.人体血管的总长度约为10.6万千米,若已知地球的的赤道周长约为4X107米,那么将一个人的血管沿赤道 绕起来,可以绕地球(?C?)圈。
A.0.625 B.3.77 C.2.65 D.0.377
7.小明同学为了给灾区的小朋友买上合脚的运动鞋,从说明书上抄下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尺寸对照表,但下表中脚长的单位由于粗心漏写了,请判断表中“脚长”的单位是( D )
鞋的尺码
36
37
38
39
40
41
42
脚长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8.小柯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应选用下列尺中的( A )
A.量程3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B.量程10米,最小刻度值1分米
C.量程30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D.量程15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9.测量长度时常用到卷尺、皮尺、声呐、雷达、激光测距、游标卡尺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方法)填入下列空格中。 (1)建筑工人常用_______测长度。 (2)潜水艇常用________测潜水艇与障碍物间的距离。
(3)飞机用________测距离。
答案:(1)卷尺;(2)声呐;(3)雷达。
10.2015年1月,“蛟龙号”在印度洋深海处打捞上来一未知生物,如图所示,该生物A处的宽度为________cm。
答案:3.20
11.2018年是中国农历龙年,小明收集到一张龙年生肖邮票,如图所示,他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画面部分长度时,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C )
A.3.5cm B.3cm C.3.51cm D.3.512cm
12.钢铁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解析:A。解:因为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较大,在0℃时因为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3.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该木块的长度为????cm。
此题答案为:A;B;2.20。
解: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该木块的边长为2.20cm。
14.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
(1)图中紧密排绕的细金属丝的圈数是______圈。 (2)图中细金属丝紧密排绕而成的长度是______毫米。 (3)细金属丝的直径约是______毫米(精确到0.01毫米)。本题的实验用到了“特殊“的测量方法,你认为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1)16;(2)25.0;(3)1.60;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
15.李明身高165厘米,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D )
A.他的脚长约为40厘米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拃”约为40厘米(拃:念眨zhǎ,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1.65米(庹:念tuǒ,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16.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四位同学同时观察的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A )
A.3.0厘米 B.30.0毫米 C.6.00厘米 D.3.00厘米
17.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B?)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工具
18.有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起端因磨损短缺0.2cm,若用此尺对准起始端量得某物体的长度为28.54cm,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为( C )
A.28.54cm B.28.74cm C.28.34cm D.28.56cm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
19.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如图所示.由此得钢管外径是_______cm,钢管壁的厚度是_______mm。
答案为:1.30;2.9
2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若干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 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和没有必要的步骤分别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2)错误步骤更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丝直径用算式表示为________。
答案为:(1)A E;(2)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B、体积的测量
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 C?)。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2.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D?)。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
在使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时用的是排水法,石块的体积等于前后两次量筒内水面对应读数的差值,所以要保证放入石块后水面不能超过量程,故D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D。
3.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中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解析:因为人体的手因心脏的跳动等生理特性,并不是相对地面静止的,况且那样做也非常非常难保证量筒是处于水平面上的。
4.如图所示,先在空烧杯中放一个边长L=4cm的正方体轻质软木块,然后往烧杯内加水,使水面与300ml的刻度线相齐平,则加入量杯内水的体积可能是( A )。
A.268mL B.64mL C.300mL D.236mL
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哪些实验是没有必要的( B )
A.只有①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
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剩余溶液的实际体积是( B )
A. 小于6毫升 B. 大于6毫升 C. 等于6毫升 D. 无法确定范围
7.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选择哪种方法: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___(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立方厘米。
答案:甲 乙 20
8.现只有细线、刻度尺和适量的水,要设计一个方法能较准确地测定一个如图所示的薄玻璃酒瓶容积,下面是小明同学不完整的设计思路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已知圆的周长=2×π×半径,圆的面积=π×(半径)2
①用细线绕瓶的下半部一周,测量出细线拉直后的长度为L,则底部的面积S=___________。
②瓶内盛大约半瓶水后,测出水的高度为h1,如图所示。
③盖好玻璃瓶好后倒置,____________。
④玻璃瓶容积V=_______________。
9.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______mL,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mL;C图中量筒剩余水的体积是________mL,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1mL=1cm3)。
答案:200 10 130 70
10.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 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以上步骤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__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填步骤前的序号)? (2)根据如图量筒的具体读数,得出木块体积V为_______cm3。(取整数)? (3)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____(选填“偏小”或“偏大”)。
答案:A 15 偏小
11.如图是小明用量筒和水测量铁块体积的实验,小明将铁块匀速提起,直至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的过程中,如图中能反映液面高度h和铁块被提起的时间的关系的是( B )

A B C D
12.如图,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的实验步骤:①测出_______的体积;②测出_______的体积;③计算得小石块体积为_____________。因为细线的原因,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_____(填“大”或“小”)。
水;水和小石块;10cm3;大。
13.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则正确读数方法应如___(选填“甲”“乙”“丙”),水的体积为___mL。
答案:乙 42
C、温度的测量
1.如图所示分别为家庭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甲图为______(填“家庭用温度计”或“体温计”),其示数为__________。若用这支未经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约37°C),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若另一支温度计指示的是当时的气温,则当时的气温为________,读作________。
答案:体温计 38.2°C 38.2°C 12°C 十二摄氏度
2.房间里的一块冰温度由-12℃升高到-5℃,则我们说冰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若冰的温度由0℃降低10℃,则冰的温度是________℃。
答案:7 -10
3.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将左手放入冷水中,右手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又分别放入温水中,两手的感觉是( B )
A.左手冷,右手热 B.左手热,右手冷
C.两手一样冷热 D.左、右手都冷
解:在冷水中的左手指温度低,当再放入温水时,温度高了物体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感到热;当热水中的右手温度高,再放入温水时,温度要降低放热,而会感到冷.
故答案为:B。
4.如图所示,体温计内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管子,它的作用是( C )
A.阻碍水银受热膨胀 B.阻碍水银遇冷收缩 C.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 D.无论膨胀还是收缩,液泡和直管中的水银都能通过它
5.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A )
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
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6.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3厘米,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28厘米,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一杯实际温度为60℃的水,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 B )厘米处。
A.15 B.18 C.24 D.30
B.解析:先算出水银柱上升1厘米代表多少摄氏度,然后算出60℃水银柱要上升多少厘米,再加原来的3厘米。
7.陈园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东芳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D?)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8.小明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下凹,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上凸,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D?)
容器中的液面为什么有时下凹、有时上凸? B.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哪些因素有关? C.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量筒的材料有何关系? D.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容器的材料有何关系?
9.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C?)
A.36℃和40℃ B.40℃和40℃ C.39℃和40℃ D.39℃和39℃
10.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A? )
A.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11.如图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的规律来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两条改进的建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热胀冷缩;(1)小瓶的容积尽量大一些;(2)玻璃管的内径尽量细一些。
12.下列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E、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的步骤是:?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③让玻璃泡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④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⑤取出温度计;? ⑥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形成对温度的初步印象;? 故选BACEDF。
1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则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是F=????℉。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等于_______℉。
解析:F=1.8t+32;37;98.6。点拨:先计算每1℃是多少华氏度,因为0℃时是32℉,则t摄氏度时F=(212-32)÷100Xt+32=1.8t+32。
14.表中是三种不同的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要到气温低到-50℃的北极去考察,能带的温度计是___________;要测沸水温度,不能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__。?
解: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比较低,所以要到气温低到-50℃的北极去考察,水银、煤油的凝固点,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北极的温度;水的沸点为100℃,测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因为沸水温度高于酒精的沸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酒精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15.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铆合在一起,我们称为双金属片,日光灯启辉器中就有双金属片,由于不同金属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原来直挺的双金属片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弯曲,小明同学利用启辉器中的双金属片制作了如图所示的金属温度计,当温度升高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种金属热胀冷缩的程度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的最小值应标在标尺的哪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为什么不直接利用双金属片作指针,而要另外添加指针,用金属杆与双金属片相连,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当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的体积都会膨胀,已知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左侧的金属片膨胀程度更大一些; (2)温度升高膨胀程度大的金属片,在温度降低时收缩程度也大,所以当温度降低时,双金属片会向左弯曲,温度最低时,双金属片向左弯折的程度最大.因此温度的最小值应该标在标尺的最左端; (3)当温度变化较小时,双金属片的偏折程度较小,不能准确显示温度的变化,添加指针后,可以将双金属片的偏折程度放大,更准确的显示温度的变化. 答:(1)左侧的金属热胀冷缩程度更大一些;(2)温度的最小值要标在标尺的左侧; (3)指针将双金属片的弯折程度放大。
D、学生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和温度
1.有一轮子的直径为50cm。某同学推着轮子绕一圆形花坛转1周,该轮子恰好滚过20周,那么这个花坛的半径是( A )
A.5m B.10m C.20m D.25m
2.如图为体温计(甲)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玻璃管内径都有一特别细的弯曲
3.用没有甩过的两支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7.8℃和38.8℃,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C )
A.37.8℃ B.38.8℃ C.不超过37.8℃ D.37.8℃和38.8℃之间
4.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将此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一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8℃。若将温度计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6℃,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A )
A.25℃ ? ? B.28℃ ? ? C.24℃ ? ? D.以上结论都不对
5.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如图所示),它的工作原理是( A )
A.当玻璃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带色液柱下降,如果没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水柱的高低反映了温度的高低
B.水柱的液面越高,说明温度越高
C.水柱的高低完全决定于温度的变化,外界条件都不会影响水柱的高低
D.因为玻璃和气体都会热胀冷缩,所以温度变化时,液柱高度不变
6.科学课上老师给大家讲解量筒的做法:找一个瓶子,然后在玻璃瓶上贴了一个纸条(瓶上贴纸条部分粗细均匀),用量筒测量出100毫升水一次倒入空瓶子内,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标上刻度,然后用刻度尺从瓶底到标记处的距离分成10份,分别做上标记,标上刻度,则每份为10毫升,再将每份10等分,这样就制作出最小刻度为1毫升的量筒了。小科按照老师的说法做了两个量筒如图甲、乙,请判断哪个量筒更精确?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则实际温度是?_______。
答案: 20℃
8.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当甲的示数为-1℃时,乙的示数为______;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______。
解析:8℃;35℃。点拨:第二空的解答:(80℃-20℃)÷(95℃-15℃)X(x-15℃)+20℃=x,x=35℃。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 道 成绩
教学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 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