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物与非生物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1生物与非生物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7-17 17:37:23

文档简介

2.1生物与非生物 导学案
学科
科学
学生姓名
年级

任课 老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2.1生物与非生物
考 点:1.通过对某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的观察,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能利用这些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通过实验,了解蜗牛能使用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
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事物的分类,发展判断、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观察蜗牛,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生物与非生物,明确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加强协作能力。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
过程
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
知识梳理
1、蜗牛的相关知识:(观察蜗牛用放大镜)?蜗牛是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两对触角,眼(长触角顶端),壳(具保护作用),腹足(运动器官),触角(两对、上长下短)、口。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腹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为了觅食、求偶、躲避天敌??。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生物基本特征:具严格的生物结构(细胞);有新陈代谢现象;能生长发育;有生殖、繁衍后代的能力;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教学过程
(一)物的基本特征
(展示黑猩猩母子和石头的图片)并提问:
(1)图中哪个是生物?
(2)黑猩猩能繁殖后代,石头可以繁殖后代吗?
(3)通过对比,你能发现生物的哪个特征?
(4)汽车制造厂会不断制造新的汽车,属于繁殖吗?为什么?
2.(展示植物生长和汽车图片)并提问:
植物是生物,汽车不是生物,观察图片,它们有什么不同?
3.(图片展示小狗会撒尿,人会出汗,生物呼吸)提问:
(1)想一想,非生物会不会出汗、产生尿液,或者呼吸呢?
(2)这能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4.(图片展示含羞草及猎豹追捕羚羊)讲解并提问:(1)这是一株含羞草,当它的叶子受到刺激后就会合拢。猎豹追捕羚羊,羚羊发现敌害后会迅速逃跑。这些现象能说明生物的什么特征?
(2)我们就把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如:飞蛾扑火,植物的向光性。想一想,生物的应激性对它们的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5.(图片展示植物及动物)讲解并提问: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直接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1)这说明了生物的什么特征呢?
(2)狗要通过进食获取能量,汽车要消耗汽油获取能量,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6.(展示猫及苹果图片)讲解遗传和变异:这是猫咪的一家,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之间,总一些特征非常相似,但也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就是生物表现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除此之外,生物还有一些其它的特征,比如,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现在,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
7.提出思考讨论题目:
(1)狗在碰到墙壁时会转弯,有些机械狗碰到墙壁时也会转弯。从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角度,比较两者有什么区别。
(2)岩石里的钟乳石能够慢慢长大,钟乳石是生物吗?
(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见过蜗牛吗?
在哪里见到的蜗牛?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蜗牛的哪些内容呢?
3.讲解:蜗牛是一种体形比较小的生物,用肉眼不容易观察清楚,因此我们要借助于放大镜来观察。怎样使用放大镜呢?
用中指、无名指与小拇指握住放大镜的手柄,食指、大拇指握住放大镜的边框。
通过调整镜子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使观察得到清晰的物像。
观察时,放大镜的镜面应该与视线垂直。
4.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
(1)布置观察任务: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并在图 2-3 中标出壳、 足、触角、眼、口等部分。
(2)请一名同学到屏幕前填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观察蜗牛的运动特点
(1)请同学们观察蜗牛的足及其运动特点视频,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蜗牛爬行时玻璃板上留下痕迹了吗?这些痕迹有什么作用?蜗牛为什么要爬来爬去?
(2)归纳并明确: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腹足,腹足内有足腺,能够分泌黏液,可以减轻爬行时的摩擦力,同时还能传递信息。蜗牛到处爬行可以帮助它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保护自己,并且寻找配偶并繁衍后代。
6.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
(1)蜗牛是否有视觉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2)在刚才的视频中,蜗牛在灯光下爬行 3 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蜗牛怎样行动的? 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想一想:为什么要让蜗牛先在灯光下爬行三分钟才能进行遮光实验?
(4)蜗牛的眼睛在哪里呢?又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来共同认识蜗牛的眼睛。
7.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
蜗牛是否具有触觉呢?来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当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分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哪个部位反应最明显?
(2)你的实验结果能说明什么?
(3)提出思考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轻触蜗牛的各个部位呢?
8.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
蜗牛是否有听力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活动方案: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 0.5 米处,用力鼓掌, 观察蜗牛有没有反应。
9.观察蜗牛的嗅觉和味觉。
蜗牛是否具有嗅觉和味觉呢?用棉花蘸一点米醋和几滴蔗糖溶液放在蜗牛前 3 厘米处,蜗牛有什么反应呢? 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想一想,蜗牛具有哪些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知识拓展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例题精讲
【例1】科学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三位同学结伴同行,途中对捕捉地点产生分歧而单独行动,小明向背阴潮湿的山沟走去,小刚向向阳干燥的高地行去,小红走进了杂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一个小时的捕捉后,回校将蜗牛交给科学老师,老师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蜗牛特别多,询问后给予表扬。
你认为得到表扬的同学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小明 B.小刚 C.小红 D.无法确定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三位同学出行捕捉蜗牛的时间是_________。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捕捉蜗牛的出行时间和捕捉地点的依据是_____ A.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B.蜗牛白天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C.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向阳干燥处? ? D.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近水处或水中
【例2】读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A._____;B_____。
(2)能分泌黏液的是[ ]_____,它是蜗牛的_____器官。
(3)对蜗牛自身起保护作用的是[ ?]_____,获取食物的结构是[ ?]_____。
(4)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知道蜗牛对下列哪项刺激不产生反应:_____。
【例3】设计实验:探究蜗牛两对触角的感觉功能。
请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步骤:
取40只蜗牛,随机分为4组,编号并进行以下处理:1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号去大触角,3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笔分别放在40只蜗牛前2厘米处观察现象。
分别把绿色菜叶和紫色菜叶放在40只蜗牛前2厘米处观察现象。
分别把蘸有醋的吸水纸放在40只蜗牛前______厘米处观察现象。
用物体分别触碰40只蜗牛,观察现象。
当堂检测:
1.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
A.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 C.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衍
2.下列特征中,能作为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依据的有(  ) ①能否生长 ②能否呼吸 ③是否需要营养④对外界刺激能否做出一定的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动物与植物主要的区别是( )
A.能否运动 B.营养方式的不同
C.是否绿色 D.能否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4.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5.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同(??) A.植物的呼吸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子女与父母相似 D.母鸡下蛋
6.草履虫、酵母菌、衣藻都是仅有一个细胞的“袖珍”生物,也能进行独立的生活,这体现了(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它们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三者在分类上亲缘关系最近 D.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7.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但有些植物的叶却不是这样,如红枫的叶呈红色、橙黄或黄绿色,但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红枫( ?)
A.不能动 B.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
C.没有呼吸作用 D.能生长
8.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与松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9.藏羚羊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离开,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10.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下面是在某小池塘中发现的物体,请选出全部是生物的一项( )
①水②泥沙③小鱼④水草⑤青蛙⑥石块⑦微生物⑧贝壳
①②⑥⑧ B.①③④⑦ C.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⑧
11.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反映了生物的什麽特征(??)
A.变异性 B.适应性 C.应激性 D.遗传性
12.我们在爬山时,可以看到岩石上生长着许多粗糙的东西,这是生物界的开路先锋--地衣.它们能生长在岩石上并繁殖,这是因为它们能产生一种叫地衣酸的物质。该物质能腐蚀岩石,起到分化岩石的作用。这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
A.新陈代谢作用 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适应性和多样性 D.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性
13.蚯蚓放在干燥的地方不久就会死去的原因是( )?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 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循环系统受到损伤 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14.“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15.古诗中常出现许多与动物有关的生活画面。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殖和发育现象的是( )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6.公鸡早晨会啼叫,这种现象属于( )
A.生物的繁殖 B.生物的生长
C.生物对环境的反应 D.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17.我们在爬山时,可以看到岩石上生长着许多粗糙的东西,这是生物界的开路先锋--地衣。它们能生长在岩石上并繁殖,这是因为它们能产生一种叫地衣酸的物质。该物质能腐蚀岩石,起到分化岩石的作用。这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A.新陈代谢作用 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适应性和多样性 D.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性
18.小明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与同伴一起去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处环境和蜗牛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9.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凭借常识或经验就能容易的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但实际上非生物也有许多特征相似,因此,对一个陌生的物体,我们并不能方便的判断它是否属于生物。此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加以辨别。 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下面的问题。 有一群小鸟在河边轮番攻击一个不明物体,该物体是花瓶状的,外壳上还有粉红色的小圆点。你如何判断该不明物体是否属于生物呢??
(1)第一步,列出生物的所有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析该不明物体具有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步,为了正确判断,你还需要进行哪些观察或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实验一说明了蚯蚓没有_________,实验二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_____,实验三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_____。
(2)小明还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多条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
请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蜗牛是同学们常见动物,请据你的观察所知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ABC代表的部分,A_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你注意过蜗牛爬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观察实际,蜗牛会在什么情况下会缩进壳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了蜗牛的壳对蜗牛有___________的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的刺激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 道 成绩
教学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 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
2.1生物与非生物 导学案
学科
科学
学生姓名
年级

任课 老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2.1生物与非生物
考 点:1.通过对某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的观察,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能利用这些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通过实验,了解蜗牛能使用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
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事物的分类,发展判断、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观察蜗牛,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生物与非生物,明确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加强协作能力。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
过程
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
知识梳理
1、蜗牛的相关知识:(观察蜗牛用放大镜)?蜗牛是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两对触角,眼(长触角顶端),壳(具保护作用),腹足(运动器官),触角(两对、上长下短)、口。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腹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为了觅食、求偶、躲避天敌??。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生物基本特征:具严格的生物结构(细胞);有新陈代谢现象;能生长发育;有生殖、繁衍后代的能力;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教学过程
(一)物的基本特征
(展示黑猩猩母子和石头的图片)并提问:
(1)图中哪个是生物?
(2)黑猩猩能繁殖后代,石头可以繁殖后代吗?
(3)通过对比,你能发现生物的哪个特征?
(4)汽车制造厂会不断制造新的汽车,属于繁殖吗?为什么?
2.(展示植物生长和汽车图片)并提问:
植物是生物,汽车不是生物,观察图片,它们有什么不同?
3.(图片展示小狗会撒尿,人会出汗,生物呼吸)提问:
(1)想一想,非生物会不会出汗、产生尿液,或者呼吸呢?
(2)这能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4.(图片展示含羞草及猎豹追捕羚羊)讲解并提问:(1)这是一株含羞草,当它的叶子受到刺激后就会合拢。猎豹追捕羚羊,羚羊发现敌害后会迅速逃跑。这些现象能说明生物的什么特征?
(2)我们就把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如:飞蛾扑火,植物的向光性。想一想,生物的应激性对它们的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5.(图片展示植物及动物)讲解并提问: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直接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1)这说明了生物的什么特征呢?
(2)狗要通过进食获取能量,汽车要消耗汽油获取能量,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6.(展示猫及苹果图片)讲解遗传和变异:这是猫咪的一家,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之间,总一些特征非常相似,但也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就是生物表现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除此之外,生物还有一些其它的特征,比如,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现在,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
7.提出思考讨论题目:
(1)狗在碰到墙壁时会转弯,有些机械狗碰到墙壁时也会转弯。从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角度,比较两者有什么区别。
(2)岩石里的钟乳石能够慢慢长大,钟乳石是生物吗?
(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见过蜗牛吗?
在哪里见到的蜗牛?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蜗牛的哪些内容呢?
3.讲解:蜗牛是一种体形比较小的生物,用肉眼不容易观察清楚,因此我们要借助于放大镜来观察。怎样使用放大镜呢?
用中指、无名指与小拇指握住放大镜的手柄,食指、大拇指握住放大镜的边框。
通过调整镜子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使观察得到清晰的物像。
观察时,放大镜的镜面应该与视线垂直。
4.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
(1)布置观察任务: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并在图 2-3 中标出壳、 足、触角、眼、口等部分。
(2)请一名同学到屏幕前填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观察蜗牛的运动特点
(1)请同学们观察蜗牛的足及其运动特点视频,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蜗牛爬行时玻璃板上留下痕迹了吗?这些痕迹有什么作用?蜗牛为什么要爬来爬去?
(2)归纳并明确: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腹足,腹足内有足腺,能够分泌黏液,可以减轻爬行时的摩擦力,同时还能传递信息。蜗牛到处爬行可以帮助它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保护自己,并且寻找配偶并繁衍后代。
6.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
(1)蜗牛是否有视觉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2)在刚才的视频中,蜗牛在灯光下爬行 3 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蜗牛怎样行动的? 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想一想:为什么要让蜗牛先在灯光下爬行三分钟才能进行遮光实验?
(4)蜗牛的眼睛在哪里呢?又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来共同认识蜗牛的眼睛。
7.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
蜗牛是否具有触觉呢?来看一段视频。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当用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蜗牛分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哪个部位反应最明显?
(2)你的实验结果能说明什么?
(3)提出思考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轻触蜗牛的各个部位呢?
8.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
蜗牛是否有听力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活动方案: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 0.5 米处,用力鼓掌, 观察蜗牛有没有反应。
9.观察蜗牛的嗅觉和味觉。
蜗牛是否具有嗅觉和味觉呢?用棉花蘸一点米醋和几滴蔗糖溶液放在蜗牛前 3 厘米处,蜗牛有什么反应呢? 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想一想,蜗牛具有哪些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知识拓展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例题精讲
【例1】科学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三位同学结伴同行,途中对捕捉地点产生分歧而单独行动,小明向背阴潮湿的山沟走去,小刚向向阳干燥的高地行去,小红走进了杂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一个小时的捕捉后,回校将蜗牛交给科学老师,老师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蜗牛特别多,询问后给予表扬。
你认为得到表扬的同学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小明 B.小刚 C.小红 D.无法确定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三位同学出行捕捉蜗牛的时间是_________。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捕捉蜗牛的出行时间和捕捉地点的依据是_____ A.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B.蜗牛白天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C.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向阳干燥处? ? D.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近水处或水中
答案: (1) A (2) C (3) A
【例2】读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A._____;B_____。
(2)能分泌黏液的是[ ]_____,它是蜗牛的_____器官。
(3)对蜗牛自身起保护作用的是[ ?]_____,获取食物的结构是[ ?]_____。
(4)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知道蜗牛对下列哪项刺激不产生反应:_____。
A.触摸 ? B.强光 ? ?C.醋酸 ? ?D.拍手声
答案:(1)眼;触角 ?(2)D;足;运动 ?(3)E;壳;C;口 ?(4)D。
解析: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其整个躯体包括头、壳、足等部分,通过探究实验得知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没有听觉。
【例3】设计实验:探究蜗牛两对触角的感觉功能。
请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步骤:
取40只蜗牛,随机分为4组,编号并进行以下处理:1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号去大触角,3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笔分别放在40只蜗牛前2厘米处观察现象。
分别把绿色菜叶和紫色菜叶放在40只蜗牛前2厘米处观察现象。
分别把蘸有醋的吸水纸放在40只蜗牛前______厘米处观察现象。
用物体分别触碰40只蜗牛,观察现象。
解析:(1)触角完整;去小触角;触角全去;(4)2.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要研究两对触角的感觉功能,对研究对象的处理就应该为触角完整、一对触角、没有触角。本题除研究因素外,其他变量应保持不变,所以笔、2.菜叶和醋距离蜗牛都应相同即是2厘米。
当堂检测:
1.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D)?
A.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 C.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衍
2.下列特征中,能作为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依据的有(D) ①能否生长 ②能否呼吸 ③是否需要营养④对外界刺激能否做出一定的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动物与植物主要的区别是( B )
A.能否运动 B.营养方式的不同
C.是否绿色 D.能否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4.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D )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5.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同(?B?) A.植物的呼吸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子女与父母相似 D.母鸡下蛋
B.解:A.植物的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该选不符合题意;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是手对针刺刺激后的反应,与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相同,都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子女与父母相同是遗传现象.故该选不符合题意;
D.母鸡下蛋,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与含羞草对刺激做出反映不属于同一生物特征。
6.草履虫、酵母菌、衣藻都是仅有一个细胞的“袖珍”生物,也能进行独立的生活,这体现了( A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它们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三者在分类上亲缘关系最近 D.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7.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但有些植物的叶却不是这样,如红枫的叶呈红色、橙黄或黄绿色,但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红枫( B?)
A.不能动 B.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
C.没有呼吸作用 D.能生长
8.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与松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9.藏羚羊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离开,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B )
A.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10.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下面是在某小池塘中发现的物体,请选出全部是生物的一项(C)
①水②泥沙③小鱼④水草⑤青蛙⑥石块⑦微生物⑧贝壳
①②⑥⑧ B.①③④⑦ C.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⑧
11.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反映了生物的什麽特征(?D?)
A.变异性 B.适应性 C.应激性 D.遗传性
12.我们在爬山时,可以看到岩石上生长着许多粗糙的东西,这是生物界的开路先锋--地衣.它们能生长在岩石上并繁殖,这是因为它们能产生一种叫地衣酸的物质。该物质能腐蚀岩石,起到分化岩石的作用。这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D )
A.新陈代谢作用 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适应性和多样性 D.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性
13.蚯蚓放在干燥的地方不久就会死去的原因是( D )?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 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循环系统受到损伤 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14.“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A? )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15.古诗中常出现许多与动物有关的生活画面。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殖和发育现象的是(B)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6.公鸡早晨会啼叫,这种现象属于( C )
A.生物的繁殖 B.生物的生长
C.生物对环境的反应 D.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17.我们在爬山时,可以看到岩石上生长着许多粗糙的东西,这是生物界的开路先锋--地衣。它们能生长在岩石上并繁殖,这是因为它们能产生一种叫地衣酸的物质。该物质能腐蚀岩石,起到分化岩石的作用。这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D?)
A.新陈代谢作用 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适应性和多样性 D.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性
18.小明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与同伴一起去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处环境和蜗牛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B?)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9.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凭借常识或经验就能容易的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但实际上非生物也有许多特征相似,因此,对一个陌生的物体,我们并不能方便的判断它是否属于生物。此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加以辨别。 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下面的问题。 有一群小鸟在河边轮番攻击一个不明物体,该物体是花瓶状的,外壳上还有粉红色的小圆点。你如何判断该不明物体是否属于生物呢??
(1)第一步,列出生物的所有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析该不明物体具有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步,为了正确判断,你还需要进行哪些观察或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第一步:有感觉,能运动,能吸收氧气,排除废气,生长和生殖
第二步:花瓶状,有外壳,有粉红色小圆点
第三步:观察它是否有感觉,对外界刺激是否作出反应等
20.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实验一说明了蚯蚓没有_________,实验二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_____,实验三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_____。
(2)小明还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多条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
请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视觉 嗅觉器官 视觉器官 ;(2)蚯蚓适合生活在怎么样的环境中
21.蜗牛是同学们常见动物,请据你的观察所知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ABC代表的部分,A_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你注意过蜗牛爬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观察实际,蜗牛会在什么情况下会缩进壳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了蜗牛的壳对蜗牛有___________的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的刺激___________。
解析:(1)壳;触角;腹足 ;(2)腹足;会留下痕迹,因为腹足上有足腺会分泌沾液。
(3)受到各种刺激;保护;作出反应。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听课及知识掌握情况反馈
测试题(累计不超过20分钟) 道 成绩
教学需: 加快□ 保持□ 放慢□ 增加内容□
课后巩固
作业 题 巩固复习 预习布置
老师
课后
赏识
评价
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老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