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7-17 17:3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谜 语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打一物质)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你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想一想 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
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答: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
——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
——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借助上述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一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指导]
认真默看P.13观察与思考,注意领会操作要领。 空气中氧气体积测定的原理利用某些物质与氧气反应,从而使容器内压强变小,使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实验仪器红磷水燃烧匙止水夹实验步骤:
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2.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友情提醒 (1)实验的前,中,后 (2)红磷足量 (3)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 (4)装置密封 (5)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 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且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红磷燃烧时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思考题:水为什么能进入集气瓶?为什么水只进入了1/5而不是全部呢?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吗?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 气瓶容积1/5的水?
5.根据此实验,又可推测氮气有什么性质?
6.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为什么? 7.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 加以标记?
8.红磷为什么要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
9.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10.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归纳小结:小于1/5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
2.装置漏气
3.未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4.导管中没有先注满水大于1/5的原因:1.止水夹未夹紧
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太慢常见装置40ml思考题: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有下列错误操作,其中会使测定结果小于1/5的是( ) A 红磷的量不足 B 装置漏气 C 实验时未用止水夹
D 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进行读数自学指导2:
认真默看P.14第2段,划出重要语句,3分钟后能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混合物?两者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混合而成。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稀有气体、石灰石、石灰水、碘盐、生铁、食盐水、消毒酒精、煤、石油、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及各种溶液混合物中各成分相互独立存在,彼此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纯净物是只含有单一成分的某种物质,有明确的化学式。
常见的纯净物如水H2O, 氧气,O2,二氧化碳CO2等想一想 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例能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呢? 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晨露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的;
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物质常发生下列变化:
①挥发;②燃烧;③熔化;④发光;⑤锈蚀;⑥腐烂;⑦爆炸。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氢 氦 锂 铍 硼
H He Li Be B
碳 氮 氧 氟 氖
C N O F Ne
钠 镁 铝 硅 磷
Na Mg Al Si P
硫 氯 氩 钾 钙
S Cl Ar K Ca 1-20号元素锌 铁 铜ZnCu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