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
日影专题
【内容分析】本节课虽然教材中没有具体内容和要求,但福建省中考考试大纲有明确要求,因而把《日影专题》作为一节专题课。日影问题在高中一年级地理教学中即是重点,也是难点,有许多同学学了很久还没理清楚,归根结底,他们把地理学习与生活脱离开了,没有真正搞清楚原理。
【课标要求】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建议: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
【考纲要求】〖理解与简单应用〗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④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④正午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季节变化。
【学情分析】已经学习了地球运动,初步学习了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情况,知道一些有关太阳高度变化的一些知识。但有些同学的想象力不够,理解会比较有困难。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助记图形、信息技术说明
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学生到黑板上填写二分二至、昼夜长短、日期,并回顾地球运动的意义
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是怎么变化的。
日影问题实质就是太阳高度与运行轨迹的问题。
学生说出日常生活所观察到的日出日落情况,指出教室方位,并用教具演示太阳的运行轨迹。
新课教学:1.影子的方向:
与太阳所在方位相反。
太阳从东边升起时,影子出现在西边;
太阳从西边落下时,影子出现在东边。
动态演示太阳方向与高低
通过路径、缩放、变化制作
注意观察太阳高度与影长的变化,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2.影子的长短:
太阳升得越高,影子越短;
太阳升得越低,影子越长。
3.一天中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
清晨和傍晚,太阳较低,影子长;
正午时分,太阳升得最高,影子最短。
举例: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一天中日影的变化。
通过触发器、路径、强调、进入等效果制作,使用时点不同时间节点的触发器,激发不同时间的阳光和影子。
观察不同时间段旗杆影长及方向。试着通过影子方判断时间。
举例:生活中走在路灯下,人的影长会发生什么变化。再把路灯换成太阳,让学生思考影长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学生描述日常生活中走在路灯下的影长的变化。
举例:以福建省为例,一个人站在同一位置,不同季节,随着直射点不同,影长长度也不同。
使用三维地球软件体现不同纬度的影长与方向更直观。
通过触发器、路径、进入等效果制作,使用不同节气触发器,激发不同时间身处泉州时的阳光和影子。
结合日常生活,说出一年中不同节气影长长短的变化。
举例:读泉州不同季节日出、日落轨迹示意图,指导学生阅读太阳运行轨迹图。
使用路径动态模拟太阳在天空运行示意图,反映二分二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影长短情况。
学生读完后,再次模拟太阳在天空中运行情况。并逐个演示出二分二至情况。
4.春分日、秋分日的影子情况。
春分、秋分时,太阳6点从正东方升起, 18点从正西方落下,白天、黑夜各12小时。
⑴图中9点时,太阳出现在东南方, 所以影子出现在西北方。
⑵图中12点时,太阳出现在正南方, 所以影子出现在正北方。
⑶12点的太阳高度比9点的高, 所以12点影子长度比9点的短。
⑷15点与9点太阳的位置对称,高度相同,
所以影子也对称,影子长度相等。
以习题形式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读图并写出划线内容。
5.夏至日的影子情况:
夏至日,是一年中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这一天的正午,影子最短。
太阳运行的轨迹最长,所以白昼最长。
即:太阳很早升起,很迟落山。天很迟才黑。
6.冬至日的影子情况:
冬至日,是一年中正午太阳升得最低的时候,这一天的正午,影子最长。
太阳运行的轨迹最短,所以白昼最短。
即:太阳很晚升起,很早落山。很早天黑。
7.根据4、5、6得出结论: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影子长短变化情况:
夏季正午影子短,冬季正午影子长。
8.不同纬度地区的影子情况:
右图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正午不同纬度影子。
①赤道,阳光为直射,影子长度为0。
②、③属于北半球,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因此正午阳光来自南面,影子朝向正北。
④、⑤属于南半球,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因此正午阳光来自北面,影子朝向正南。
结论: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影子越短;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影子越长。
读图归纳:不同纬度正午的影子方向与长短的变化。
最后,学生做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