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鸟的天堂 课件(21张ppt)+教案(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2.鸟的天堂 课件(21张ppt)+教案(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7 22:04:52

文档简介

2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纠正、榕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和作者简介。播放“鸟的天堂”的视频资料。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景观就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鸟的天堂。下面请大家朗读课文,思考这个景观为什么要叫“鸟的天堂”呢?
板书:鸟的天堂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和查字典认读生字,同桌之间交流学习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
2.分小组朗读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段落,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两次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交流学习,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最后为什么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来叙述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提示:这一部分讲的是“我”和朋友晚饭后划船出去玩。作者描绘了傍晚时分“鸟的天堂”附近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5-9段)
1.读第5-6自然段,想象画面,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什么景象。
师:作者和朋友划船去游玩,船行到河中心的时候,作者见到了“许多株”茂盛的榕树。
2.读第7-8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师:这一部分是大榕树的外表描写。注意这两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榕树繁茂的样子,展示了大榕树的蓬勃生机。
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大榕树的?(空间顺序)
3.读第9自然段。请同学们在文段中找出描写“鸟的天堂”环境的句子。
师:这一部分作者为我们介绍了“鸟的天堂”的环境,展示了大榕树蓬勃的生机。但是作者只见到了大榕树,却没有见到一只鸟,这时的“鸟的天堂”是静态的。
(三)学习第三部分(10-13段)
1.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说一说作者这次见到了什么景象。
2.在文中找出描述鸟很多的句子,用欢快、喜悦的语气读这些句子。
3.思考,作者见到了这么多鸟,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师:作者上次去“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所以再次来到了“鸟的天堂”这里,两次来这里时间上有什么不同?(上次是傍晚,这次是早晨)
师:这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见到了许多鸟。这时的“鸟的天堂”是动态的。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14段)
1.读这一段,结合上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
提示:可以从环境这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回答。
2.思考:“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拓展延伸
1.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2.如果要你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
【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作者两次观看“鸟的天堂”的情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有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展现了自然胜景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第一次(傍晚) 大榕树(空间顺序):繁茂,生机勃勃,
鸟的天堂
第二次(早晨) 鸟:多,上下翻飞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课文所描绘的一静一动的景象。作者第一次来见到的是静态的景象,第二次见到的是动态的。但是二者都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分不同语气来朗读这两个部分,静态部分是幽静深远而神奇的,动态则是生机勃勃而喜悦的,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3 鸟的天堂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课文以精巧缜密的艺术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具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陆续、白茫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重点)
2.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的不同之处,领略鸟的天堂的壮观景象。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情感的不同。
2.对比分析法
作者描写了两次见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一静一动。要通过分析作者呈现的画面,引导学生注意前后两次场景的不同。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鸟的天堂的壮观景象,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识记生字。课堂学习要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领悟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
1.自主识记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识记字音字形。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说一说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和作者简介。播放鸟的天堂的视频资料。
板书:鸟的天堂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和查字典认读生字,同桌之间交流学习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
2.分小组朗读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段落,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两次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交流学习,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最后为什么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来叙述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提示:这一部分讲的是“我”和朋友晚饭后划船出去玩。作者展现了傍晚时分鸟的天堂附近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5-9段)
1.读第5-6自然段,想象画面,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什么景象。
2.读第7-8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大榕树的?(空间顺序)
3.读第9自然段。请同学们在文段中找出描写“鸟的天堂”环境的句子。
(三)学习第三部分(10-13段)
1.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说一说作者这次见到了什么景象。
2.在文中找出描述鸟很多的句子,用欢快、喜悦的语气读这些句子。
3.思考,作者见到了这么多鸟,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作者上次去“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所以再次来到了“鸟的天堂”这里,两次来这里时间上有什么不同?(上次是傍晚,这次是早晨)
这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见到了许多鸟。这时的“鸟的天堂”是动态的。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14段)
1.读这一段,结合上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
提示:可以从环境这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回答。
2.思考:“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拓展延伸
1.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2.如果要你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
三、课文主旨归纳
四、板书设计
第一次(傍晚) 大榕树(空间顺序):繁茂,生机勃勃,
鸟的天堂
第二次(早晨) 鸟:多,上下翻飞
课件21张PPT。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3课 鸟的天堂课题导入相关链接小鸟天堂的主体实际上是一棵长于明末清初水榕树,水榕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榕树独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鸟树相依。
1933年,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出了散文名篇《鸟的天堂》。 相关链接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桨 桩 暇 zhuāng xiá jiǎng 重点词语 拨开 一支桨 规律 变窄 榕树 纠正
木桩 高塔 应接不暇 抛在课文讲解朗读课文,思考:
1.“鸟的天堂”的景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作者两次见到这个景象有什么不同之处。
3.本课是按照顺序来描写的,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课文讲解划分课文层次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课文讲解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一部分讲的是“我”和朋友晚饭后划船出去玩。作者展现了傍晚时分鸟的天堂附近的景色。课文讲解读第5-6自然段,想象画面,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什么景象。真的是许多株榕树吗?“我”和朋友划船去游玩,船行到河中心的时候,见到了“许多株”茂盛的榕树。课文讲解作者描写大榕树的外表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读第7~8段“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榕树繁茂的样子,展示了大榕树的蓬勃生机。
按空间顺序。课文讲解读第9自然段,找出描写“鸟的天堂”环境的句子。岸上很湿,地上是湿的。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一根根木桩。没有见到一只鸟。这里“鸟的天堂”是静态的。课文讲解“‘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这句话显示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满怀好奇来到这里,却没有见到一只鸟,感到有些失落。课文讲解读第10-13自然段。作者这一次见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见到了许多鸟,各种颜色的鸟,大的小的,各具姿态。课文讲解第12-13自然段写出了“鸟的天堂”的什么特点?展现了“鸟的天堂”里面小鸟种类繁多,充满生机的景象。课文讲解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看见“鸟的天堂”壮观的景象,感到由衷地赞叹。作者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表现了作者热烈的赞美了这一壮观景象,表现出对这一景象的无比热爱。课文讲解如果要你为游客介绍“鸟的天堂”,你会怎么介绍呢?总结 本文讲述了作者两次观看“鸟的天堂”的情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具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展现了自然胜景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总结鸟的天堂第一次(傍晚):大榕树(空间顺序)第二次(早晨):鸟,多,上下翻飞赞美大自然收束全篇谢谢观赏!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23.鸟的天堂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课文所描绘一静一动的景象。作者第一次来见到的是静态的景象,第二次见到的是动态的。但是二者都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分不同语气来朗读这两个部分,静态部分是幽静深远而神奇的,动态则是生机勃勃喜悦的,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