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少年中国说(节选) 课件(21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2.少年中国说(节选) 课件(21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7 21:58:49

文档简介

13 少年中国说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作者是梁启超,本文是节选片段。课文用激情磅礴的语言,热情的赞美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非常富有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重点)
2.正确理解作者炽烈的感情,领会文章表现手法的特点。(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课文用语以四字韵文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作者语言上的特点,同时也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了解。
  2.背景点拔教学法
本课只从字面意思了解课文是不够的,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重点补充了课文写作背景,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
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作者简介,查找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展示《少年中国说》朗诵录音,让学生谈谈听过之后的感受。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先自己认一认。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注意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小组之间比赛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有气势,读得好。
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画出难懂的字句。
3.思考:
①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等)。
2.学生齐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注意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请同学说一说这种句式的好处。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让学生分小组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好。
2.让学生思考第2段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学习第3自然段。
这是课文的结尾部分,共两个句子,句式整齐。作者进一步歌颂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将这种感情表达到了极点。
师:请大家想一想,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有什么联系呢?
只有中国少年奋发有为,少年中国才能豪迈崛起。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文字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文章多为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2.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
3.课件展示新中国的成就。(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嫦娥四号,玉兔二号登月等)。让学生结合今昔对比,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四、课文主旨归纳
五、板书设计  

中国少年:智 富 强 独立 自由 进步

少年中国: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干将发硎
13 少年中国说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1.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作者炽烈的感情,领会文章表现手法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展示《少年中国说》朗诵录音,让学生谈谈听过之后的感受。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朗诵,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先自己认一认。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注意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小组之间比赛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有气势,读得好。
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画出难懂的字句。
3.思考:
①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等)。
师: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先生写作本文的背景,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饱含屈辱的历史,面对着空前的民族危机,作者将希望寄托在了少年的身上。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第1自然段作者这里主要写了少年的责任,指出了少年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3.注意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请同学说一说这种句式的好处。
提示:增强句子气势和美感,使句子所表达的感情更充沛。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让学生分小组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好。
2.让学生思考第2自然段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师:这一自然段由四字韵文组成,作者用几个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把红日比作了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鹰隼试翼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含苞怒放的花朵比喻少年中国前程似锦,用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少年……最后作者说“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寄寓着对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无限希望。
师:本段运用了借物喻人、象征的表现手法。
3.学习第3自然段。
这是课文的结尾部分,共两个句子,句式整齐。作者进一步歌颂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将这种感情表达到了极点。
师:请大家想一想,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有什么联系呢?
只有中国少年奋发有为,少年中国才能豪迈崛起。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文章的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文章多为四字一句,而且押韵,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2.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
3.课件展示新中国的成就(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嫦娥四号登月等)。让学生结合今昔对比,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课文小结】
《少年中国说》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作者极力歌颂了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字里行间饱含爱国激情,有较强的感染力。
【板书设计】
中国少年:智 富 强 独立 自由 进步
少年中国说 美哉,壮哉
少年中国: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干将发硎
【教学反思】
本文是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的节选部分,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课文文白相杂,在教学时先给学生介绍本文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同时本文也是一篇优秀的演讲,所以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注意提醒学生读出气势。
课件21张PPT。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3课 少年中国说相关链接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泻 鳞 惶 胎 履 哉 lín xiè tāi lǚ zāi huáng重点词语一泻汪洋 鳞爪飞扬 初胎 美哉
潜龙腾渊 思考朗读课文,思考:①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相关链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步兵在天津。相关链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相关链接八国联军攻入天津城之后,美军把守的天津南门俄军士兵掳获的清军大炮。课文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课文讲解面对着这样的民族危机,作者寄托了怎样的希望?课文讲解读第1段,找出本段的关键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课文讲解说一说这一段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多次运用了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课文讲解 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红日、河出伏流、鹰隼试翼、含苞怒放的花朵、剑。
本段运用了借物喻人、象征的表现手法。课文讲解词语讲解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鹰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干将:古代宝剑名。硎:磨刀石。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地。履:踩、踏。
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课文讲解思考:第3自然段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充满热情,充满赞美,激情蓬勃的语气。课文讲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只有中国少年奋发有为,少年中国才能豪迈崛起。课文讲解 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和同学交流。总结 《少年中国说》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作者极力歌颂了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字里行间饱含爱国激情,有较强的感染力。 总结
中国少年: 智 富 强
独立 自由 进步
美哉,壮哉
少年中国: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干将发硎少年中国说收束全篇谢谢观赏!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13.少年中国说
本文是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的节选部分,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课文文白相杂,在教学时先给学生介绍本文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同时本文也是一篇优秀的演讲,所以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注意提醒学生读出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