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忆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4个字,积累“津津有味、豪杰”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感悟文章的条理性。
3.结合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体验,分析课文的内涵。
4.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掌握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1.结合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体验,分析课文的内涵。
2.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掌握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说到读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重要的读书态度与方法。这节课我们来读著名作家冰心读书的经历,看看能给我们什么不一样的启发。
板书:忆读书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
2.思考:作者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好”在什么地方?
3.小组交流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4.思考作者的读书经历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介绍作者信息。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样开头的好处,有什么效果。
提示:开头直截了当,亲切自然。好处: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直接切入主题,毫不拖泥带水。效果:增加了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也表达出作者压抑不住的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师:第1自然段师课文的第一部分,自然引出了对读书往事的回忆。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读《三国演义》,发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每天晚饭后听舅父讲三国故事,含泪被母亲催促上床睡觉;
2.作者提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情节?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桃园三结义、秋风五丈原等,说明作者对小时候读书的印象很深,也感受到《三国演义》作为好书的特点:立场鲜明,故事生动。
3.作者认为《水浒传》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认为《水浒传》比《荡寇志》要好看呢?
提示:因为《水浒传》着力描写人物性格,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4.思考:作者看《红楼梦》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提示:明白了好书拥有深厚的内涵,值得一再去读去看。也说明“我”好读好书,哪怕是曾经厌烦的书,依旧愿意回头再看。
5.读第8-10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读书体会。
提示:读书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从读书中学会了许多道理。同时读书要有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做出较为恰当的选择。
师:第2-10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尤其是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师:第11-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点明了本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大家认为这九个字有没有道理?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1.快速默读课文,总结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提示:1.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叙事条理清楚。2.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叙事生动,观点鲜明。3.举出实例,前后对比,强化观点。
2.作者列出来的书自己有没有读过呢?课外找一找,尝试了解一下书的内容。
3.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自己关于读书有哪些见解。
【课文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幼年、少年及至成年后的读书经历和感受,表现了自己的读书兴趣,表达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点。
【板书设计】
开门见山:提起读书话就多了 幼年
读《三国演义》——喜欢章回
忆读书 读书经历 读《水浒传》—— 人物鲜明 读好书 快乐
读《红楼梦》—— 兴亡盛衰
概括全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成年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首先是分析课文,作者重点讲述了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时的故事,由这三本书引出了自己的读书体会。所以重点分析了这些情节,同时让学生自行总结作者的读书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感悟,吸纳作者的读书经验,能有所启发。拓展延伸部分就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了赏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6 忆读书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老人的作品,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时候的经历,谈到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学习本课,要从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体会中有所感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4个字,积累“舅父、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感悟文章的条理性。
3.结合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体验,分析课文的内涵。
4.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掌握读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体验,分析课文的内涵。(重点)
2.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掌握读书方法。(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与朗读相结合。教学要求要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二是朗读,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把课文朗读流利、顺畅。
2.总结提炼法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这其中包含着读书方法。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总结读书方法,能从作者的读书方法中有所收获。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读书方法给自己的启发。
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了解四大名著,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板书:忆读书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难写的字:豪 衰 遣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
2.思考:作者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好”在什么地方?
3.小组交流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4.思考作者的读书经历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介绍作者信息。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样开头的好处,有什么效果。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读《三国演义》,发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2.作者提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情节?这说明了什么?
3.作者认为《水浒传》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认为《水浒传》比《荡寇志》要好看呢?
4.作者看《红楼梦》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5.读第8-10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读书体会。
第2-10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尤其是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作者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大家认为这九个字有没有道理,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1.快速默读课文,总结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提示:1.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叙事条理清楚。2.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叙事生动,观点鲜明。3.举出实例,前后对比,强化观点。
2.作者列出来的书自己有没有读过呢?课外找一找,尝试了解一下书的内容。
3.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自己关于读书有哪些见解。
五、归纳课文主旨
六、板书设计
开门见山:提起读书话就多了 幼年
读《三国演义》——喜欢章回
忆读书 读书经历 读《水浒传》—— 人物鲜明 读好书 快乐
读《红楼梦》—— 兴亡盛衰
概括全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成年
课件22张PPT。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6课 忆读书课题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相关链接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舅(jiù) 斩(zhǎn) 凯(kǎi) 葛(gě) 浒(hǔ) 传(zhuàn) 鲁(lǔ) 煞(shà) 寇(kòu)
贾(jiǎ) 卷(juǎn) 刊(kān) 琐(suǒ) 栩(xǚ) 呻(shēn)
某(mǒu)
多音字传chuán 传递zhuàn 传记卷juǎn 卷起juàn 试卷煞shà 煞费苦心shā 煞尾重点词语豪杰 斩断 无限 篇章 某年
凯歌 消遣 书刊 烦琐 贾宝玉
索然无味 津津有味 兴亡盛衰 课文讲解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思考:作者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好”在什么地方?课文讲解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效果?开头直截了当,亲切自然。好处: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直接切入主题,毫不拖泥带水。效果:增加了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也表达出作者压抑不住的对读书的浓厚兴趣。课文讲解学习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作者读《三国演义》,发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每天晚饭后听舅父讲三国故事,含泪被母亲催促上床睡觉。课文讲解作者提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情节?这说明了什么?桃园三结义、秋风五丈原等,说明作者对小时候读书的印象很深,也感受到《三国演义》作为好书的特点:立场鲜明,故事生动。课文讲解作者认为《水浒传》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认为《水浒传》比《荡寇志》要好看呢?因为《水浒传》着力描写人物性格,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课文讲解作者看《红楼梦》的经历说明了什么?明白了好书拥有深厚的内涵,值得一再去读去看。也说明“我”好读好书,哪怕是曾经厌烦的书,依旧愿意回头再看。课文讲解读第8-10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读书体会。读书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从读书中学会了许多道理。同时读书要有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做出较为恰当的选择。课文讲解第2-10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尤其是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体会和感受。课文讲解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点明了本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大家认为这九个字有没有道理,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课文讲解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1.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叙事条理清楚。
2.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叙事生动,观点鲜明。
3.举出实例,前后对比,强化观点。课文讲解你是否赞成作者的读书方法?和同学们讨论交流。思考作者列出来的书自己有没有读过呢?课外找一找,尝试了解一下书的内容。总结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幼年、少年及至成年后的读书经历和感受,表现了自己的读书兴趣,表达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点。板书设计忆读书开门见山:提起读书话就多了。读书经历读《三国演义》——喜欢章回读《水浒传》——人物鲜明读《红楼梦》——兴亡盛衰概括全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幼年成年快乐收束全篇谢谢观赏!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26.忆读书
本课的教学首先是分析课文,作者重点讲述了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时的故事,由这三本书引出了自己的读书体会。所以重点分析了这些情节,同时让学生自行总结作者的读书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感悟,吸纳作者的读书经验,能有所启发。拓展延伸部分就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了赏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