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圆明园的毁灭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先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然后讲述圆明园的毁灭,运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心和悲愤,激励读者要奋发图强,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毁灭、殿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是怎样呈现圆明园由富丽堂皇到走向毁灭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五年级强调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因此本课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默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识记生字。课堂学习要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重点词句,要准确领悟课文主旨,加深对民族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
1.自主识记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识记字音字形。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说一说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圆明园》(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和圆明园遗址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课文注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
3.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表理解词语。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讲解难理解的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紧扣文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曾经壮观华美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请同学说一说,课文从哪些角度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位置,建筑,文物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1自然段,作者开门见山的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这么说呢?
2.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圆明园位置在哪里,由哪三园组成?北京西北郊 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②圆明园中有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描写建筑的词语。) 有着各式各样的建筑,这些建筑形制不一,中西结合,包罗万象。
③作者说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内容?(点名学生回答)
注意这两个词:“上自”和“下至”。这两个词说明圆明园中所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涵盖了差不多2500年的文物。所以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课件展示圆明园所藏的部分文物图片)
3.学习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说一说英法联军是怎样毁坏圆明园的。
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结合前面的内容,说一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5.让学生再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这样一座伟大的园林呢?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展示故宫600年特展资料,让学生了解今天中国文物保护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2019年3月起一直到2020年底,故宫将陆续推出系列展览,从历史遗存、书画器物、宫廷文化、文人雅士、节庆风俗、世界文明、考古发现等方方面面,展现600岁的紫禁城和95岁的故宫博物院所蕴蓄的深沉魅力,让世人再次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独特、深刻。
2.让学生对比圆明园遗址和故宫600年特展,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3.阅读课后“阅读连接”,查找资料,体会它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感情的相似之处。
四、课文主旨归纳
五、板书设计
14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毁灭、殿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是怎样呈现圆明园由富丽堂皇到走向毁灭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圆明园》(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和圆明园遗址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关于圆明园的记录片片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圆明园曾经是一座相当华美的园林,但是现在只剩下一片废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学习本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课文注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
3.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表理解词语。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讲解难理解的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紧扣文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曾经壮观华美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本课的结构层次,还查找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下面请同学说一说,课文从哪些角度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位置、建筑、文物等角度
师:我们知道,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有过相当辉煌灿烂的过去,那么为什么会毁灭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回答。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段总领全文,作者开门见山的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着看下文。
2.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圆明园位置在哪里?由哪三园组成?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②圆明园中有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描写建筑的词语。) 有着各式各样的建筑,这些建筑形制不一、中西结合、包罗万象。
③作者说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内容?(点名学生回答)
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师:请大家注意这两个词:“上自”和“下至”。这两个词说明圆明园中所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涵盖了差不多2500年的文物。所以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课件展示圆明园所藏的部分文物图片)
3.学习第5自然段。
师:前面三个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光辉灿烂的历史,本段则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请同学们说一说英法联军是怎样毁坏圆明园的。提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为了销毁罪证,他们是怎么做的?提示: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师: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结合前面的内容,说一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通过今昔对比,更能激发读者的惋惜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起反衬作用。
5.让学生再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这样一座伟大的园林呢?
提示: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展示故宫600年特展资料,让学生了解今天中国文物保护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2019年3月起一直到2020年底,故宫将陆续推出系列展览,从历史遗存、书画器物、宫廷文化、文人雅士、节庆风俗、世界文明、考古发现等方方面面,展现600岁的紫禁城和95岁的故宫博物院所蕴蓄的深沉魅力,让世人再次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独特、深刻。
2.让学生对比圆明园遗址和故宫600年特展,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3.阅读课后“阅读连接”,查找资料,体会它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感情的相似之处。
【课文小结】
本文用了反衬手法,先详细描写了圆明园辉煌壮观的过去,然后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板书设计】
园林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的过去 建筑艺术的瑰宝 烧、抢、毁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教学反思】
本文在教学中先通过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讲解过程中插入圆明园的一些图片,避免枯燥的讲说,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意识到圆明园是一座艺术的宝库。然后通过逐层设问,让学生逐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领会课文主旨,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课件24张PPT。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课题导入圆明园曾经是一座相当华美的园林,但是现在只剩下一片废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相关链接圆明园遗址相关链接乾隆初期圆明园全景鸟瞰效果相关链接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殿 珑 剔 澜 陵 宏 奉 烬 lóng tī lán líng diàn jìn hóng fèng 重点词语 毁灭 北郊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殿堂
武陵 建筑 宏伟 唐宋 侵入 统一
销毁 侵略 奉命 课文讲解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角度介绍了圆明园。位置,建筑,文物课文讲解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总起全文,紧扣文题。课文讲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段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圆明园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地位。课文讲解①圆明园位置在哪里,由哪三园组成?
北京西北郊 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②圆明园中有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有着各式各样的建筑,这些建筑形制不一,中西结合,包罗万象。③作者说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内容? 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读第2~4段,思考下列问题:课文讲解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历史悠久,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课文讲解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历史悠久,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课文讲解青铜鎏金佛塔珐琅侍女壶清代景泰蓝麒麟课文讲解读第5自然段,说一说英法联军是怎样毁坏圆明园的。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课文讲解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遭到毁灭感到无比惋惜。思考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历史呢?通过今昔对比,更能激发读者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愤怒,起反衬作用。思考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这样一座伟大的园林呢?思考 2019年下半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将推出一系列优质展览,从历史遗存、书画器物、宫廷文化、文人雅士、节庆风俗、世界文明、考古发现等方面,为六百岁的紫禁城“庆生”。故宫600周年特展将持续到2020年底。
据统计,这份计划清单中,将举行的书画、瓷器、家具、文房、古琴等特展至少21项,升级改造的宫殿至少有9座。其中,中国古代名画中的杰作《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2020年将先后在故宫展出,上演史诗级“接棒”。同时,延禧宫、养心殿、奉先殿等也将迎来改造和开放。思考总结 本文用了反衬手法,先详细描写了圆明园辉煌壮观的过去,然后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总结圆明园的毁灭辉煌的过去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烧杀抢毁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收束全篇谢谢观赏!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14.圆明园的毁灭
本文在教学中先通过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讲解过程中插入圆明园的一些图片,避免枯燥的讲说,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意识到圆明园是一座艺术的宝库。然后通过逐层设问,让学生逐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领会课文主旨,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