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体现出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感受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来看看古人的智慧。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大家还是先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一遍课文。
板书:将相和
一、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和词语,先自己读一遍,熟悉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二、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10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这几段讲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师:第1—10自然段讲的内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完璧归赵”。这一部分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勇有谋,聪明机智的蔺相如。正因为蔺相如成功的完成了赵王给他的任务,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故事。请大家先预习后面的内容。
2.让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内涵。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让学生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巧妙的保护和氏璧的。(重点看第9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1—1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这几个段落,了解段落大意。
师:请大家注意这一部分出现了一个人物:大将军廉颇。这个人物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第11-15自然段讲述的是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展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权,机智勇敢的外交才能,在这次外交活动中没有让秦国占到便宜。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一、学习第16—18自然段
让学生思考系列问题:
1.为什么廉颇感到很不服气?
2.蔺相如坐车出去为什么看见廉颇就回避?这表明蔺相如怎样的态度。
3.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负荆请罪,这展现出廉颇怎样的品质?
4.蔺相如见到廉颇负荆请罪,他有什么反应?
5.结合前面两个故事,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2.说一说课文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①三个故事情节之间密切联系,②通过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品质,说明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才有益于国家。
【板书设计】
将 百战百胜(居功自傲) 负荆请罪(勇于改过)
将相和 和(以国家利益为重)
相 机智勇敢(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不畏强暴)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则经典的历史故事,篇幅较长,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默读,熟悉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让学生品读这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即探讨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6 将相和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历史故事,选自《史记》,课文篇幅较长,分为三个故事,主要人物是蔺相如和廉颇。本课要求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总结阅读技巧,另外还能结合关键词复述故事内容,综合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体现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2.感受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
难点:
感受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能抓住关键词了解词语,提高阅读效率。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篇幅长,要让学生学会提炼关键词,能根据关键词总结故事内容,同时能根据关键词流畅、完整的复述故事内容。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的语言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体会事件所展现出的人物形象。
3.练习法
本课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安排了适当练习。主要是针对课文生字,重点词语听写,句式的仿写和阅读文段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达到让学生学用结合的目标。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史记》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通过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史记》的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完成本课课后练习。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安排根据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内教学两部分组成。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尝试提炼故事关键词,概括故事内容。
3.查找《史记》以及课文故事的背景,加深对故事内容的了解。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板书:将相和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和词语,先自己读一遍,熟悉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10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这几段讲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2.让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内涵。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让学生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巧妙的保护和氏璧的。(重点看第9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1-1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这几个段落,了解段落大意。
第11-15自然段讲述的是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展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权,机智勇敢的外交才能,在这次外交活动中没有让秦国占到便宜。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二、学习第16-18自然段
让学生思考系列问题:
1.为什么廉颇感到很不服气?
2.蔺相如坐车出去为什么看见廉颇就回避?这表明蔺相如怎样的态度。
3.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负荆请罪,这展现出廉颇怎样的品质?
4.蔺相如见到廉颇负荆请罪,他有什么反应?
5.结合前面两个故事,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2.说一说课文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①三个故事情节之间密切联系,②通过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四、课文主旨归纳
五、板书设计
将 百战百胜(居功自傲) 负荆请罪(勇于改过)
将相和 和(以国家利益为重)
相 机智勇敢(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不畏强暴)
课件21张PPT。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 将相和课题导入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相关链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相关链接蔺相如(生卒年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相关链接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相关链接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唐德宗时,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赠临城伯,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将 璧 臣 蔺 强 诺 bì jiàng lìn chén nuò qiáng 划 廉 抵 御 缶 卿 lián yù fǒu huà qīng dǐ 袍 罪zuì páo重点词语 召集 大臣 商议 派兵 献上 交付
举起 允诺 典礼 胆怯 荆条 请罪
我们俩 抄小路课文讲解默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课文讲解划分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10段 完璧归赵
第二部分:11-15段 渑池之会
第三部分:16-18段 负荆请罪课文讲解 读第1-10自然段。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这些句子体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例:课文讲解 蔺相如怎样巧妙的保护和氏璧的呢?(重点看第9自然段)课文讲解 读第11-15自然段。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有哪些表现呢?①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②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课文讲解 渑池之会后,蔺相如职位有了哪些变化?廉颇看到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反应?(举手回答)课文讲解1.为什么廉颇感到很不服气?
2.蔺相如坐车出去为什么看见廉颇就回避?这表明蔺相如怎样的态度。
3.廉颇负荆请罪,这展现出廉颇怎样的品质?
4.蔺相如见到廉颇负荆请罪,他有什么反应?学习第16-1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课文讲解结合前面两个故事,说一说蔺相如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和注重团结的品质。课文讲解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总结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品质,说明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才有益于国家。板书 将 百战百胜(居功自傲)
负荆请罪(勇于改过)
将相和
相 机智勇敢(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不畏强暴)和(以国家利益为重)收束全篇谢谢观赏!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6.将相和
本课是一则经典的历史故事,篇幅较长,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默读,熟悉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了解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让学生品读这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即探讨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