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西门豹治邺 课件(32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6、西门豹治邺 课件(32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7 23:45:25

文档简介

26 《西门豹》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篇幅较长,单元学习中还提出了复述课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主要情节有一个整体印象,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既让学生感知语言,又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对细节内容有了把握,复述时能更好地展开。其次,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里花了较多时间,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朗读思考,体会理解惩治的方法之妙,从中感知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同时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整个过程比较完整、流畅,不足之处在于让学生感知惩治方法的妙处时,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在这里花费时间较多,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也做得不够,后面课文的复述环节没有很好地展开,对复述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能及时总结。
26 《西门豹治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看到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深入调查,然后巧设妙计,破除迷信,教育了当地老百姓,最后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的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县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好在哪里,能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人物形象,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好在哪里,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人物形象,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西门豹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2.入景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西门豹,理解惩治巫婆时的巧妙,同时想象代入,情感朗读;又让学生想象岸上的老百姓看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过程后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说话训练。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得到教育。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以故事发生的背景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时,自然地指导生字“豹”的书写,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初读感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较多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抽查朗读。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帮助识记。对难读的句子,交流朗读方法和要点,学生进行展示读。
引导性提问:西门豹来到邺县,做了几件事?哪几件事?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以西门豹做的三件事为线索,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分清层次,概括内容。为后面对课文的复述做铺垫。
(三)研读第一部分。
根据故事的顺序,首先了解西门豹的调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部分内容。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指导对不熟悉的词语的理解,抓住“闹”,体会一字多义。
根据第一部分的学习,启发谈话:
1.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体会西门豹善于调查研究,从事实入手。
2.自由读第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抓住西门豹的话,进行重点理解。
以启发性提问:①他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②“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体会西门豹的别有深意。为后文埋下伏笔,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梳理内容,指导方法。
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内容,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学生交流句子,并围绕“巧妙”进行思考、讨论。
(五)品读语言,体会巧妙。
根据学生的反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依次研读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巧妙。
首先:让学生默读句子,潜心思考:西门豹为什么说姑娘不漂亮?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西门豹,会不会对巫婆客气?那他为什么跟巫婆说话的时候,还用“麻烦”这个词呢?仔细想一想,看谁能想到西门豹的心里去。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时候用上“麻烦”一词?
引导代入想象、联系生活,入境体会,感受西门豹说话的巧妙。
西门豹是在请求巫婆吗?巫婆可以拒绝西门豹吗?
最后,演读这句话:如果你就是西门豹,你会怎样说这句话呢?
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西门豹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的语气。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使人物“活”起来,让学生渐渐建立起西门豹的形象
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
引导:西门豹已经把巫婆投进漳河了,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这里提问时,提示联系前面的课文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能联系前文的调查情况,认识到,官绅头子也是骗钱害人的罪魁祸首,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指导朗读:让学生入境体会,读出巧妙。
自然过渡: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人祸”的首恶份子。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
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惩治巫婆后西门豹是等了一会再惩治官绅头子,现在为什么面对漳河站了很久?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
学生想象官绅求饶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说话训练。
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明确:(①其他官绅不是首恶;②这样可以逼他们说出真相;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
看到此情此景,老百姓明白了什么?(齐读句子: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小结:西门豹就这样巧妙地破除了迷信。
分角色朗读。
引导入境体会: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六)解决天灾。
总结内容,自然过渡: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引读最后一段……
小结: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七)总结全文。
1.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出示:摸清底细 惩治巫婆和官绅 兴修水利
引导学生按故事的发展,抓住主要人物及情节展开复述,注意详略,将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内容尽量说清楚、具体。
让学生在上一次课的基础上,再次实践复述课文的方法,提升能力。
2.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谈体会。
学完全文后的再次评价,让学生对西门豹的认识更全面,同时深化了故事内容,延伸了教育意义。
(八)拓展延伸。
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
(九)课堂总结。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县,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次板书以故事中的三个情节展开,破除迷信是故事的主要情节,因此做了具体展开,将内容分步概括,清楚明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
调查摸底,明察暗访
将计就计
西门豹(才智过人) 破除迷信 胸有成竹
教育百姓
兴修水利,倡导科学
课件32张PPT。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6课 西门豹治邺课题导入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相关链接  西门豹(“西门”
是个复姓,叫“豹”):
战国时期魏国人。历史上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
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
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豹 芜 娶 媳 巫 绅旱 徒 吊 淌 凿 溉 qǔ bào wú wū shēn xítú hàn tǎng záo ɡài diào重点词语管理 人烟 媳妇 旱灾
迎接 土地 求饶 骗钱
灌溉 眼睁睁 面如土色整体感知 西门豹来到邺县,做了几件事?哪几件事? 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做了( )件事,他先( ),再( ),然后( )。3调查惩治开渠 这几件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第1—9自然段:调查;
第10—15自然段:惩治;
第16自然段:开渠再读课文 西门豹到了邺县,是怎样展开调查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9自然段。 品读课文讨论交流1.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几个问题?(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给河伯娶媳妇,这话是谁说的?
(3)新娘是从哪儿来的?
(4)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品读课文 调查中,对于西门豹的询问,老大爷的回答中有三个“闹” 字。品读课文咬文嚼字(1)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这句话中的“闹”是搞 、弄、造成的意思。
文中指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造成的。品读课文(2)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这句中的“闹”是搞、弄的意思。
文中是指巫婆勾结官绅,每年都要搞一次给河伯娶媳妇的鬼把戏,每次都要捞取大量钱财,骗财害老百姓。品读课文(3)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这句中的“闹”是发生的意思。
文中是指邺县夏天雨水少,旱灾
年年都会发生。品读课文 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巫婆和官绅给河神娶媳妇。
另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人为
天灾 天灾人祸品读课文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品读课文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自由读第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他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②“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品读课文 西门豹是怎么做的?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呢?请大家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10—15自然段,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并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品读课文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品读课文 西门豹说: “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他是想惩罚巫婆官绅。他表面上好像相信,可实际上是欲擒故纵。他是一语双关,这样说只是避免打草惊蛇。 品读课文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麻烦“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麻烦西门豹本来是要惩治巫婆官绅,为什么对他们这样客气? “麻烦”这个词你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它? 西门豹不直接揭穿坏人的骗局,而是用这种幽默而又客气的话语设下圈套,采取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策略,惩治了这两个害人的首犯,教育了百姓。 品读课文品读课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品读课文 西门豹巧妙地、不露声色地将巫婆和官绅头子惩办了,那旁边那些官绅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文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了他们的害怕,用笔把它们圈出来。 品读课文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如土色:因为担惊受怕,脸上呈
土黄色,没有血色。脸
色难看,形容十分害怕。磕头求饶:跪在地上,两手扶地,
用头碰地以求得对方
宽恕。品读课文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①其他官绅不是首恶;
②这样可以逼他们说出真相;
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品读课文 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 让百姓看清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从迷雾中觉悟起来,破除迷信。品读课文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任选一个或多个来写几句)总结全文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摸清底细 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惩治巫婆和官绅 兴修水利课文总结·故事围绕西门豹治邺是怎样展开的?西门豹治邺调查摸底,明察暗访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倡导科学将计就计才智过人教育百姓胸有成竹 拓展延伸 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收束全篇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26 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好在哪里,能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人物形象,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好在哪里,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人物形象,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西门豹的图片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较多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认读,齐读。
②再读课文:生字词会读了,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西门豹的什么事?
③交流、反馈。
④抓住“派”字理解西门豹的为人。
a.从这个“派”字你能发现什么?
b.魏王为什么会派西门豹来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⑤快速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县做了几件事?哪几件事?
出示: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做了( )件事,他先( ),再( ),然后( )。
这三件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调查:第1—9自然段;惩治:第10—15自然段;开渠:第16自然段)
三、研读第一部分。
1.西门豹到了邺县,是怎样展开调查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9自然段。
2.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汇报。
①理解“荒芜”、“人烟稀少”。(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了野草。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闹”字的意思。出示:
a.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b.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
c.年年闹旱灾。
老大爷的回答中有3个“闹”字,西门豹明白了吗?你们明白了吗?
a.造成; b.举办/弄/搞;c.发生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总结谈话。
1.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调查研究,从事实入手。)
2.自由读第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①他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②“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3.西门豹到底是怎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呢?我们下节课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调查(1-9)
西门豹 惩治(10-15)
开渠(16)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2.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感受西门豹的形象,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3.能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确定专题。
1.引入: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确定专题:上一节课我们和西门豹一起到了民间去调查,从老大爷处我们了解到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谁能向大家交代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学生发言,回顾上堂课探讨过的内容,板书:人祸天灾)这主谋我们也找出来了,西门豹准备如何去应对,他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官绅、巫婆,为民除害的?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
二、梳理内容,指导方法。
1.自由读课文,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2.提示交流要求。
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赛:谁能读出这句话的巧妙?
四人小组讨论研究,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三、品读语言,体会巧妙。
1.你是从哪体会西门豹的做法很妙的?
根据学生的反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研读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巧妙——课件出示句子:“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首先:让学生默读句子,潜心思考:西门豹为什么说姑娘不漂亮?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西门豹,会不会对巫婆客气?那他为什么跟巫婆说话的时候,还用“麻烦”这个词呢?仔细想一想,看谁能想到西门豹的心里去。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会在什么时候用上“麻烦”一词?
西门豹是在请求巫婆吗?巫婆可以拒绝西门豹吗?
最后,演读这句话:如果你就是西门豹,你会怎样说这句话呢?
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西门豹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的语气。
3.体会惩治官绅头子的巧妙——课件出示:“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引导:西门豹已经把巫婆投进漳河了,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再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
小结:原来,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
指导朗读:把你的巧妙读出来吧!
4.学习教育官绅和百姓,体会西门豹得饶人处且饶人。
导语: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人祸”的首恶份子。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
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惩治巫婆后西门豹是等了一会再惩治官绅头子,现在为什么面对漳何站了很久?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
出示课文插图:看图想象官绅求饶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说话训练。
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到河里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明确:(①其他官绅不是首恶;②这样可以逼他们说出真相;③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方法巧妙。)
看到此情此景,老百姓明白了什么?(齐读句子: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小结:西门豹就这样巧妙地破除了迷信。
5.分角色朗读。
6.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四、解决天灾。
引导: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引读最后一段……
小结: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五、总结全文。
1.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出示:摸清底细 惩治巫婆和官绅 兴修水利
引导学生按故事的发展,抓住主要人物及情节展开复述,注意详略,将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内容尽量说清楚、具体。
2.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谈体会。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学生齐读课题)。
六、拓展延伸。
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调查摸底,明察暗访
将计就计
西门豹治邺(才智过人) 破除迷信 胸有成竹
教育百姓
兴修水利,倡导科学
【课后小结】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县,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篇幅较长,单元学习中还提出了复述课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主要情节有一个整体印象,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既让学生感知语言,又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对细节内容有了把握,复述时能更好地展开。其次,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里花了较多时间,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朗读思考,体会理解惩治的方法之妙,从中感知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同时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整个过程比较完整、流畅,不足之处在于让学生感知惩治方法的妙处时,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在这里花费时间较多,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也做得不够,后面课文的复述环节没有很好地展开,对复述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能及时总结。
西门豹 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复姓,名豹。魏文侯时任邺令。曾破除当地“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开凿水渠十二条,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以发展农业生产。
巫婆 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 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西门豹罢官 西门豹初任邺地的县官时,为官清廉,终日勤勉,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深得民心,不过他对魏文侯的左右亲信从不去巴结讨好,所以这伙人怀恨在心,便勾结起来,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作述职报告后,政绩突出的他本应受嘉奖,却被收去了官印,魏文侯罢了他的官。
西门豹心里明白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当,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又将官印给了他。
西门豹回到任所后,开始疏于实事,而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左右。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述职,虽然政绩比上年大为下降,可魏文侯却称赞有加,奖赏丰厚。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为官有政绩,您却收缴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为注重亲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对我大加礼遇,可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这种赏罚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交给魏文侯便走。魏文侯醒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说:“过去我对你不了解,有偏见。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