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7 20:47:46

文档简介

1 《观潮》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但我们班上读得好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朗读不够到位,唱读现象严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
同时要加强指导。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普通话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通过本节课的朗读训练,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 ,而且朗诵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朗诵水平、语文能力都可以得到较大提升。
1 《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钱塘江观潮的盛况。作者生动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盐、屹”等生字,会写“潮、据”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是重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的景象是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引入,揭示课题。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个看过钱塘江大潮的人,都对钱塘江的秋潮大为赞叹,钱塘江大潮真的有那么壮观吗?
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对于较难的字做重点交流,如据、滚、顿、犹、震等。
3.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
(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真正的读懂了课文。
  2.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
3.指导朗读该段。
第二课时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
二、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的?
(声音,样子)(远→稍近→再近→更近)
 1.声音:(研读句子,想象画面)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潮水越来越近)
  (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潮来时的壮观)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
  2.样子:(研读句子,想象画面)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三、潮过之后
齐读课文,潮过之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了什么?(潮水大)
四、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总结全篇。
五、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六、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听写词语。
七、板书设计:
总述:钱塘江大潮 ——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平静 薄雾笼罩
观潮 分述: 远:声如闷雷 一条白线 盛赞钱塘江
潮来时
近:山崩地裂 万马奔腾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八、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但我们班上读得好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朗读不够到位,唱读现象严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
同时要加强指导。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普通话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通过本节课的朗读训练,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 ,而且朗诵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朗诵水平、语文能力都可以得到较大提升。
1 观 潮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盐、屹”等生字,会写“潮、据”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的景象。
【教学准备】
1.钱塘江大潮录像带。
2.词语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揭示课题。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个看过钱塘江大潮的人,都对钱塘江的秋潮大为赞叹,钱塘江大潮真的有那么壮观吗?
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据”注意右边的“居”是“尸”字头,不是“户”字头;
“滚”是左右结构,字形较复杂,书写时注意间架均匀;
“顿”注意左半部分最后一笔是竖提,不是竖弯钩;
“犹”的偏旁是“犭”,不是“扌”,右边是“尤”,不是“尢”;
“震”是上下结构,下面部分是“辰”;
  3.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
(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真正的读懂了课文。
  2.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
  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
  3.指导朗读该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
二、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的?
(声音,样子)(远→稍近→再近→更近)
 1.声音:(研读句子,想象画面)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潮水越来越近)
  (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潮来时的壮观)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
  2.样子:(研读句子,想象画面)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三、潮过之后。
齐读课文,潮过之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了什么?(潮水大)
四、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总结全篇。
五、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
  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
六、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听写词语。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钱塘江观潮的盛况。作者生动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总述: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平静 薄雾笼罩
观潮 分述: 远:声如闷雷 一条白线 盛赞钱塘江
潮来时
近:山崩地裂 万马奔腾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课件24张PPT。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 观潮课题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轼咏赞钱塘江秋潮的千古名句。相关链接 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钱塘潮 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生字广场认读园地盐 屹 昂 顿 鼎 沸贯 浩 崩 震 霎 余áng yán yì dǐng fèi dùnhào bēng guàn yú zhèn shà多音字运用观guān(观潮)guàn(道观)chēng(称呼)chèn(称职)称 ①那座山上有个道观( ),从那里可以看到“松涛鸣凤”的景观( )。 ②这个称( )呼倒是跟他的脾气很相称( )。guānguànchēng chèn重点词语奇观 据说 大堤 宽阔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霎时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特殊词语ABAC: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AABB:浩浩荡荡特殊结构的词课文感知初读课文 ·观潮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潮是怎么样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感知文章结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课文学习潮来前 “潮来前”的部分介绍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观潮的时间 观潮地点 观潮人的心情 观潮的场面 潮来前江面的景象 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县盐官镇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很平静)课文学习潮来时 读读“潮来时”部分的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的?远 稍近再近 更近 声音 样子课文学习潮来时声音
样子隆隆的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一条白线横贯江面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两丈多高的水墙 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默读并想象画面课文学习潮来时闻其声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运用了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潮水越来越近人们的反应: 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潮来时的壮观课文学习潮来时闻其声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手法?夸张 边读潮来时的声音边想象,说说你有什么感受。气势宏大,声势浩大课文学习潮来时见其景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说明了什么?课文学习潮来时见其景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两句都运用了什么手法?给你什么感受?课文学习潮过后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满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课文总结课文总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总结·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总述:潮来前朝来时潮过后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分述: 其中运用了恰当的 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 近:山崩地裂 万马奔腾远:声如闷雷 一条白线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比喻课文总结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什么叫“奇观”? 雄伟壮观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奇观。 收束全篇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收束全篇欣赏古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收束全篇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