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掌握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
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一)自学导读完成下列自学内容
(1)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常用——来表示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海拔
(3)在地面上把——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4)把海洋中——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丛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
(“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思考下列问题,
1、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又叫绝对高度;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如图1.3-5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⑵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图1.3-5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二)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等高线是曲线。还是直线,是闭合的还是发散的?
(2)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有什么不同?
(3)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海拔高度差是否相等?
(4)根据以上总结等高线的特征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 (陡或缓);反之,坡度 (陡或缓)。
(三)巩固练习
(1)图中的等高距是--——米
(2)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米以上
(3)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和N的相对高度———米
如果从甲乙到B处那一条线路省力
(四)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判读
如何用等高线来判断地形部位
小组合作探究仔细观察完成表格
你能区分山脊和山谷吗?仔细观察上图
山体部位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等高线特征
画图
形象记忆:观察下图巧记山峰。山谷,山脊陡涯
(1.)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2).陡崖: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用 “”符号表示。如图1.3-12
(3)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4)山峰:等高线闭合。
学法指导:
等深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能力训练
1、黄山比泰山垂直距离高出349米,这是指:
A、黄山的海拔 B 、黄山对于泰山的相对高度
C、泰山的海9拔 D、一般高度
( )2、表示某一地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旅游交通图
C、平面示意图 D、政区图
( )3、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表示: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图上的高度通常是指相对高度。
B、在地图上,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C、等高线的数值越大,表示海拔越低。
D、等高线所示封闭曲线表示的是山顶
)。
A读等高线地形图上,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各地形部位名称:甲是 。EF 、
CD ,G 。甲山顶位于乙山顶的 方向。
(2)甲山的海拔是 米,甲乙两山相对高度是 米。
(3)沿①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甲山顶, 线路更轻松。
理由是 等高线 ,坡度较缓。
(4)在图上将数字比例尺改用线段式应记为 ,
它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米。甲乙两山顶间的实地距离是 米。
(5)CD、EF、①哪条线路可形成河流 。
等高线地形图
课堂小结
( 1)等高线的类型
3
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的特征
(3)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区分地形图的判读并能从图中分辨出山脊、山谷和山峰。
不足之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