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上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上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7-18 17: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地形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以及不同的地表形态。
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了解各种地形图的绘制和使用方法,并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基本地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学习积极性和使用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帮助学生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是今后学习和生活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高线各部分形态以及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直观展示,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活动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Flash Earth软件山体动态模拟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丰富的地表形态
引言: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不平,起伏很大;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观察分析
师:借助课件形象演示。
生:注意观察山体模型的不同部位,了解山脊、山谷、鞍部、山顶和陡崖的特点。
看图思考
板书: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投影:“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提问:
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
乙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
甲地相对于乙地的垂直距离是多少?
投影: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
师:知道了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测量地面各点的高度,绘制地形图了。
板书:等高线地形图
投影:等高线的绘制动画
提问:
什么是等高线?它有何特征?
那么等深线呢?
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活动:学生分组,在地形图上比较这五种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的特点。
分组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甲组
山顶
乙组
山脊
山谷
丙组
鞍部
丁组
陡坡
缓坡
提问: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如何更加直接地表示地表的形态呢?
板书:分层设色地形图
提问:
这是什么地图?
它与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关系?
地面海拔的高低是如何表示的?
生:根据提问看图分析、讨论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和表示地形的方法,并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比较。
提问:如何更加直观地来表示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呢?
板书:地形剖面图
投影: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动画
分析: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可分四个步骤:
选剖面线
画平行线
引垂直线
连交点线
归纳总结
提问:本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