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培优练习
一、能力拓展提升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少年行
艾 青
像一只飘散着香气的独木船,
离开一个小小的荒岛;
一个热情而忧郁的少年,
离开了他小小的村庄。
我不欢喜那个村庄——
它像一株榕树似的平凡,
也像一头水牛似的愚笨,
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而且那些比我愚蠢的人们嘲笑我,
我一句话不说心里藏着一个愿望,
我要到外面去比他们见识得多些,
我要走得很远——梦里也没有见过的地方:
那边要比这里好得多,
人们过着神仙似的生活;
听不见要把心都舂碎的舂臼的声音
看不见讨厌的和尚和巫女的脸。
父亲把大洋五块五块地数好,
用红纸包了交给我而且教训我!
而我却完全想着另外的一些事,
想着那闪着强烈光芒的海港……
你多嘴的麻雀聒噪着什么——
难道你们不知我要走了么?
还有我家的老实的雇农,
你们脸上为什么老是忧愁?
早晨的阳光照在石板铺的路上
我的心在怜悯我的村庄,
它像一个衰败的老人
站在双尖山的下面……
再见呵,我贫穷的村庄,
我的老母狗,也快回去吧!
双尖山保佑你们平安无恙,
等我也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
1.诗中的少年为什么不喜欢那个村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也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从《大堰河——我的保姆》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语段,说说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表达交流
4.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仿写: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二、挑战自我潜能
5.阅读诗歌《实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陶瓶说,我价值一千把铁锤
铁锤说,我打碎了一百个陶瓶
匠人说,我做了一千把铁锤
伟人说,我杀了一百个匠人
铁锤说,我还打死了一个伟人
陶瓶说,我现在就装着那个伟人的骨灰
任选诗中的两种对象,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陶瓶与铁锤的对话”“匠人与伟人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段。
要求:对话与《实话》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象。
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概述和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或诗歌。想象合理,对话内容围绕一个中心。运用细节描写,如各自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和语气等。语言流畅,描写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能力拓展提升
村庄平凡、愚笨、衰败和贫穷;村庄的人的思想也比较落后,他们的脸上总是写满着忧愁。
【解析】本题考查从原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诗歌的二、三和四节看出,一个憧憬着外面“强烈光芒海港”的热情少年,不喜欢村庄“平凡、愚笨、嘲笑我的人们”,尤其是这些人“老是忧愁”,思想愚昧,生活单一守旧。
抒发了一个热情而忧郁的少年对村外世界的向往之情,这是一种敢于闯荡的精神。
【解析】从全诗来看,诗人离开村庄没有一丝一毫的感伤,他盼望离开的心情像要离开一个衰败的老人,一心想到外面增长知识,对新生活新世界充满了向往。
3.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语段是第十、十一节。作用是:诗人从大堰河的悲惨一生又进而写到她一家人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作者在这一段的首尾反复强调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更深化了全诗的悲剧气氛,激发了读者对大堰河悲惨命运的深深同情。
【解析】:本题也是揭示诗歌的社会内涵的,把大堰河的死和社会黑暗连在一起,从而揭露了黑暗社会的不公正和吃人本质,深化了主题。
4.学校是一条大江,/年级组就是大江的一条支流;/班集体是支流中的一湾清泉,/我就是清泉中的一滴水珠。
【解析】仿句题要求仿写的句子和原文句式的一致,还要注意句子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选取物象时要有大小包含关系;还要注意比喻修辞的使用。
二、挑战自我潜能
5.答案示例
陶瓶与铁锤的对话
陶瓶对着立在角落里的铁锤说:“喂,铁锤,你可晓得,我的价值啊,是一千把铁锤!”看着陶瓶轻佻的样子铁锤鄙夷地说:“是吗?可我早已打碎了一百个像你这样的陶瓶。”陶瓶一惊,不甘心地说:“你看我曲线玲珑,身姿曼妙。你要是有我千分之一的美貌,也不至于……”“够了够了,我一抡胳膊就打死了一个伟人,你就只能搔首弄姿,小样!”“嘿,可我现在就装着那个伟人的骨灰呢。”这时门外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妄自尊大的人,往往华而不实。”屋子里顿时一片安静。
《 大堰河——我的保姆》基础练习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大堰河( ) 瓦菲( ) 青苔( ) 酱碗( ) 几束( )
凌侮( ) 漂泊( ) 典押( ) 荆棘( ) 忸怩( )
火钵( ) 团箕( ) 冰屑( ) 叱骂( ) 檐头(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炮 ②菲 ③臂
④埋 ⑤泥 ⑥泊
3.辨形组词
② ④
4.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____________人。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jy.com
5.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1)她是童养息
(2)你的门前的长了青笞的石椅
(3)用手掏着猪吃的麦槽
(4)背了团萁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21cn
6.词语释义
①童养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瓦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咒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伦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忸怩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近义词辨析
(1)飘泊·飘零
飘泊:同“漂泊”。①随波浮动或停泊。②比喻生活、职业不固定,东奔西走。
飘零:①(花、叶等)坠落;飘落。②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例句:中秋夜,叶______,西风吟,遥望星河汉,只令得异乡新客把对岸故人恋啊恋。祝愿在异乡______的朋友中秋快乐!
(2)凌侮·欺负
同:都有欺辱的意思。
异:“凌侮”指欺侮,侮辱,常用于书面语。“欺负”指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范围比“凌侮”大。
例句:①一个国家只有国富民强,拥有强大的国力,才有能力抵御外敌的侵犯和______,捍卫国家的主权不被侵犯。
②家长们对孩子的告状很为难:关心,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______。
(3)陌生·生疏
同:都有不熟悉的意思。异:“陌生”指生疏,不熟悉,它的对象多是没有见过的人或物。“生疏”:①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的,②长期不接触或不用而不熟练或疏远了。
例句:①最近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过度依赖电脑,不少大学生对汉字已日渐______,写错字或读错字现象屡见不鲜,令人担忧。
②使用ATM自动取款机时如果身边有 人,应谨慎小心,以防密码被偷窃。
8.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二、课内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9.理解下列语句的含意。
(1)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第一节诗,分析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二节诗中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一节用了第三人称,而第二节用了第二人称,诗人为什么要变换叙述角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yàn fěi tái jiànɡ shù wǔ bó diǎn jīnɡ jí niǔ ní bō jī xiè chì yán
①pào páo ②fēi fěi ③bì bei ④mái mán ⑤ní nì ⑥bó pō
苔藓/鞭笞 忸怩/纽带/钮孔 谄媚/掐尖 碾碎/辗转
金华 《大堰河》 《北方》 《向太阳》
5.(1)“童养息”应为“童养媳” (2)“青笞”应为“青苔” (3)“麦槽”应为“麦糟” (4)“团萁”应为“团箕”
6. ①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②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③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④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⑤指羞愧或不大方。
(1)飘零/飘泊 (2)淩侮/欺负 (3)生疏/陌生
8.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二、课内巩固
9.(1)紫色是一种冷色,代表着苦难、大地、忧郁等,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而紫色又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大堰河勤劳、无私、博爱,其灵魂又因“痛苦”而“高贵”,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2)该句深化主题,使“大堰河”的含义更广泛,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扩大了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热爱所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10.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勤劳、淳朴、善良、宽厚、乐观。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11.通过八个“呈给”,高度概括了大堰河的一生,深情地赞美了大堰河勤劳、善良、淳朴的高贵品质,让读者进一步加深了对大堰河的理解,从而深化了中心。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增强了诗歌的建筑美、对称美。
12.用第三人称“她”是客观交代,便于作者宏观地表现大堰河的品格和对她的同情;用第二人称“你”是作者表达感情的需要,便于作者直抒对大堰河的深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提高练习
文本阅读
通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完成下面各题。
诗人说“大堰河”的名字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诗人只是根据谐音写了这三个字。但与这三个字同音的字还有很多,为什么诗人就选了“大堰河”这三个字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内涵。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的第12节中说,写一首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诗人为什么用“紫色”来修饰灵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诵读全诗,分析一下大堰河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
呵,母亲
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6.这首小诗第一诗节写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为什么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8.依照下面画线的语句,再写一个句子。(4分)
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
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净化心灵、蓬勃生机。她以博大的襟怀哺育生命、呵护万物。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适当添加语句,采用总分(或分总)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6分)
要求:①不得改变原意,②语言要连贯。
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通过想象,读者通过想象才能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作练习
只有平凡的儿女,没有平凡的母亲。母亲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轻轻的呼唤,还有那眼角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微驼的背影,哪一个做子女的不应刻骨铭心?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即可。要求: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母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文本阅读
1.诗人是特意选用“河”作为大堰河的名字的。第一,诗人的家乡在浙江,那一带是江南水乡,河是随处可见的。河多,也就是说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是很多很多的。由“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可见,诗人歌颂大堰河,也是歌颂像大堰河一样的许许多多的劳动妇女。第二,因为在人类产生之初,河流孕育了人类,诗人特意称大堰河为“河”,是要表明是大堰河般的劳动人民哺育了自己。
【解析】通读全诗后,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一个普普通通劳动妇女深沉的母亲般的爱,同时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进行联想和想象,如果你为一个没自己的真正名字的母亲取一个名字,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情感,答案就出来了。此题是探究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答案统一。
2.这些诗句是写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到“我”家来帮佣的情景,这些加点的词语有的表现了她劳动环境的恶劣,有的表现了她劳动条件的恶劣,这些环境和条件既形象地描写出她不分寒暑任劳任怨、质朴宽厚的性格,又与“她含着笑”形成对比,突出了她令人唏嘘的善良和对乳儿深深的爱。
【解析】要分析这些词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就要结合大堰河当时的具体处境,分析她的品质和形象。
3.用“紫色”来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灵魂”和难以触摸的心理感受形象化;二是紫色象征高贵,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突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解析】灵魂本来是抽象的,更谈不上有颜色,诗人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完全是感激与赞美的感情使然。用“紫色”来修饰“灵魂”:从手法上,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灵魂”和难以触摸的心理感受形象化;从内容上,紫色象征高贵,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突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4.这是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博大的中国广大劳动妇女形象。
【解析】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可以看出她的勤劳;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乐观质朴,可以看出她的善良;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看出大堰河的慈爱;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看出她胸怀的博大。
5.全诗表达了对大堰河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赞美之情。
【解析】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
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二、类文阅读
第一诗节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做答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动词,紧扣标题,充分理解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第二问是考查诗歌开头的作用。考虑第一节和全文的关系做答。
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而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悲惋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重点句子的理解,我们要从比喻的修辞出发,找出句子的本体和喻体,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就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运用。
8.(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
【解析】 运用的修辞手法应该和原句一致。
9.示例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
示例二: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
【解析】 审读文字,先提炼出总领句或总结句,再组织其他语句,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
10.示例
回想起母爱的一幕幕片段:风雨中送伞的母亲,病榻前照料的母亲,上学途中护送的母亲,比赛场外等候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无不表现出那颗爱子之心。回想,当母亲为了让我添一件衣服而唠叨时,无非是怕我着凉;回想,当母亲为了不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无非是怕影响我学习;回想,母亲唠叨的一切事情,无不是那颗爱子之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