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本次课我主要是尝试改变一味讲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入的学习活动中,放开手让学生思考、感悟,教师只在最后起点拨作用。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种子的每一次变化都写得较清楚。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种子每一次变化时的心理历程,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心情,最终学生理清了一粒种子最终成为木地板的过程,也从中受到了积极乐观的教育。最后,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能再一次感受到这个故事中透露的幸福与乐观。但在比较两篇课文时,我的要求有些拔高,反而导致了学生不太敢表达,预期效果没有达到。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理变化过程。
2.通过对比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难点:
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生齐读课题,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师随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谁一定会很好?为什么会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生字:缩 努 茎 推 吱 拆 旧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读音:“吱”“拆”是翘舌音。 “缩”是平舌音。
“茎”是后鼻音。
识字方法:形近字比较:茎--经 推--堆 拆--诉
加一加:纟+宿=缩 奴+力=努 口+支=吱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努力生长成大树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更好的姿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理想,只有不断地努力去追求才可能实现的道理。
4.在文中画出种子成长中的想法,体会它的心情。
课件相机展示句子。 师指导学生体会心情,读出感情。
①“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站起来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板书:做一棵会跑的树
思考:“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板书:手推车
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板书:停下来,坐着休息
指导读出手推车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种子想法的改变。
思考:“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默读,交流。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④“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躺下来
指导读出椅子的疲劳,读出种子想法的改变。
思考:“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默读、交流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板书:木地板
指导读出木地板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
三、总结归纳,感悟道理。
1.总结道理。
思考: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一粒种子——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
师:那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过程,在每一段历程中它都是不断努力、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对比《去年的树》,感悟主题。
讨论交流: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异同?
师:两文都是童话,分别以“很好”和“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去年的树》侧重从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本文侧重从心理变
化去塑造人物形象。
四、课堂总结。
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大树。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态,但服务别人的心始终未变。文中四次出现“那一定会很好”,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希望大家也能像这颗种子一样,心怀美好,积极地面对生活,很好地为人服务,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板书设计】
9* 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木地板
追求“很好”的生活 努力实现梦想
【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本次课我主要是尝试改变一味讲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入的学习活动中,放开手让学生思考、感悟,教师只在最后起点拨作用。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种子的每一次变化都写得较清楚。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种子每一次变化时的心理历程,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心情,最终学生理清了一粒种子最终成为木地板的过程,也从中受到了积极乐观的教育。最后,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能再一次感受到这个故事中透露的幸福与乐观。但在比较两篇课文时,我的要求有些拔高,反而导致了学生不太敢表达,预期效果没有达到。
《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
一、说教材
?《那一定会很好》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童话故事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颗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在任何环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对比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想要对学生的教育就渗透在种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理变化过程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主旨了,达到思想和人文教育的目的。
三、说教法学法
创境激趣法。通过话题交流、想象体验等形式创设趣味交流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童话故事内容,同时也有效拉近生本之间的距离。抓主线组织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感知“种子”的情感变化,体会其对“快乐”的理解所发生的前后变化。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到课文中去,抓住种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延伸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直接看门见山,以课题导入,让学生由课题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我利用多媒体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对于易认错的字,学生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加深印象。
疏通字词后再次读文,整体感知内容。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努力生长成大树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更好的姿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理想,只有不断地努力去追求才可能实现的道理。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引导学生圈点勾画、读思议中抓住“那一定会很好”体会种子的心情。文中画出种子成长中的想法,体会它的心情。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句子及画面,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想象、入境朗读,体会种子的生长变化及心理活动。
①“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④“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变化、种子的形态变化、种子的语言读出种子的心情,体会它的心理活动。
(三)总结归纳,感悟道理。
学生总结思考: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一粒种子——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
引导抓住“那一定会很好”这一贯穿全文的线索,学生交流感受,感悟道理。
对比《去年的树》,感悟主题。
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尊重学生阅读感受。
(四)课堂总结。
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大树。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态,但服务别人的心始终未变。文中四次出现“那一定会很好”,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希望大家也能像这颗种子一样,心怀美好,积极地面对生活,很好地为人服务,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说板书设计。
? ? ?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设计主要展示了种子变化历程的开始和最终阶段,提纲挈领,是种子变化过程的提要,中间展示在历程中学生受到的启示,突出本课的重点。
9* 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木地板
追求“很好”的生活 努力实现梦想
课件22张PPT。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 那一定会很好课题导入 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揭示课题 谁一定会很好?
为什么会很好?让我们跟随一颗小种子,来一场奇妙之旅吧!认读园地缩 努 茎 推 tuī suō jīnɡ nǔ吱 拆 旧 jiù zhī chāi 重点词语缩小 努力 茎叶 手推车 吱吱嘎嘎 拆掉 包裹 难受 舒服 跑来跑去 调皮 服务 费力 休息 椅子 摇晃
旧木料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 )努力生长成大树到最终变成( ),它不断地想拥有更好的姿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的故事。一粒种子木地板再读课文 在文中画出种子成长中的想法,体会它的心情。 “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站起来决心品读课文 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一棵高大的树。品读课文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
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
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品读课文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一棵高大的树。漫长喜悦品读课文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做一棵会跑的树树怎样才能跑呢?品读课文 “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手推车大树跑起来了品读课文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手推车为人们服务的自豪、辛苦品读课文“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椅子品读课文 “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躺下来 疲劳品读课文 “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椅子变成地板,躺下了。椅子为大家服务了很久品读课文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木地板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和做一棵树时一样:能够舒展着身子,享受阳光的照射,自由自在,舒服极了。木地板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课文总结 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一粒种子——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 那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过程,在每一段历程中它都是不断努力、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课文总结·故事是怎样发展的?追求“很好”的生活一粒种子木地板努力实现梦想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从小种子身上学到了什么?有理想,并为之努力。要做对大家有用处的事情。拓展延伸 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异同? 两文都是童话,分别以“很好”和“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去年的树》侧重从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本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收束全篇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