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搭”使翠鸟有了灵性,将鸟与人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我抓住这一点,首先让学生质疑,理解课题,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喜爱,在奠定全文感情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样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就比较容易了。
本课教学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细心观察的好处,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后习题的导向,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找到作者观察的事物和场景,再分自然段教学,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作者对翠鸟观察的细致。最后,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课下观察,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抓出动词来感受翠鸟捕鱼的敏捷,这说明学生的语言感知还是比较强的,这时对翠鸟的这一特点学生其实能把握的比较好了。这里我应该不再过多讲解,可以直接让学生将这些动作做出来,直观地感受到翠鸟的敏捷。这样不仅课堂生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更高,正好可以做观察和习作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观察,如果将观察对象的动作、变化观察仔细了,将能准确地写出它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这里让我反思到,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眼前,更要把握好课堂的时机,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15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13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难点:
1.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2.体会小鸟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翠鸟图,生观察说感受。
师:这只翠鸟还会搭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船上的一位小朋友对它的观察。
师板书课题。
引导质疑: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作者观察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生字:搭 亲 父 沙 啦 响 羽 翠 嘴 悄 吞 哦 捕
词语: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生带读 自由举手读 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理解词语。
注意读音:“翠、嘴”是平舌音,“沙”是翘舌音。“吞、亲”是前鼻音,“响”是后鼻音读好多音字“啦”,在本文中的读音是“lā”,还有一个读音是“lɑ”。
识字方法:形近字比较:沙--吵 悄--稍 搭—答 捕—铺
熟字带生字:哦--我 响--向 羽--翠
3.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翠、嘴、吞)
“翠”是上下结构,注意上面的部分是“羽”,但是不带勾。 “嘴”是左右结构,“口”写得小一些,靠左上,右边的“此”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让。 “吞”是上下结构,上面的“天”要写得舒展一些,包住下面的“口”。 “亲”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上面一个“立”,下部的横要写得短于上部的最后一横。 “搭”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部分是一个“合”,不要漏写横。 “捕”是左右结构,右边是一个“甫”,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4.学生练习写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分小组读课文,思考:“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场景?
师:第一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第二、三、四自然段,“我”观察了翠鸟的外形、翠鸟捕鱼的场景。
2.学生交流:怎样理解题目“搭船的鸟”?
鸟会“搭船”吗?
“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
鸟为什么要“搭船”?
师:这是将翠鸟拟人化了,它好似就是我们的朋友,它站在船头,就像和我们一起搭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翠鸟搭船是为了捕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开火车读
2.回顾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观察。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找到了作者观察的事物和场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细致观察的。
二、重点研读,体会观察的细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作者是怎样写雨天船上的场景的?
出示: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撸。
引导学生抓住“沙啦”“用力”“摇”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师:作者细致观察了船上的场景,写了雨点打在船上的声音,船夫的动作。
2.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美丽
学生圈画描写翠鸟外形的语句,读一读,想象画面。
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抓住美丽,圈画颜色词,体会作者观察到的翠鸟的色彩美。
图片展示鹦鹉,对比感受翠鸟的美丽。
结合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的样子。
3.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联系自身思考:当你看到这样一只鸟停在船头时,你会想到什么?
出示: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体会作者的想法,为下文的细致观察做铺垫。
师:写出“我”对翠鸟乘船产生的一连串的疑问,写出了“我”对翠鸟的关注和兴趣。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好奇和天真,充满了童趣。
4.研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说说翠鸟捕鱼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思考:这段话写的是(翠鸟捕鱼)。给我们的感觉是(翠鸟的动作非常敏捷)。
师:翠鸟捕鱼时的动作非常敏捷。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动作敏捷?在文中圈画出来。
关注动词:冲、飞、衔、站、吞。
结合“一下子”“没一会儿”体会翠鸟的动作之快,作者的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出示: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师:从“搭”字可以看出翠鸟对人类的信赖,翠鸟与人的关系,就像是人与人之间一样平等,让翠鸟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表达了“我”对翠鸟的喜爱。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后选择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所得,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一个“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并进行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也让我们感受到留心观察的好处。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雨点、船夫
观察细致 外形美 人鸟和谐,亲近自然
翠鸟
动作敏捷
【教学反思】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搭”使翠鸟有了灵性,将鸟与人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我抓住这一点,首先让学生质疑,理解课题,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喜爱,在奠定全文感情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样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就比较容易了。
本课教学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细心观察的好处,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后习题的导向,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找到作者观察的事物和场景,再分自然段教学,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作者对翠鸟观察的细致。最后,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课下观察,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学生能够准确的抓出动词来感受翠鸟捕鱼的敏捷,这说明学生的语言感知还是比较强的,这时对翠鸟的这一特点学生其实能把握的比较好了。这里我应该不再过多讲解,可以直接让学生将这些动作做出来,直观地感受到翠鸟的敏捷。这样不仅课堂生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更高,正好可以做观察和习作的指导,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观察,如果将观察对象的动作、变化观察仔细了,将能准确地写出它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这里让我反思到,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眼前,更要把握好课堂的时机,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搭船的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以“留心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我”在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在对翠鸟详细的观察描述中,流露出“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与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本课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语言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难忘的印象。?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13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主题就是“留心观察”,结合文章特点,我将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课文语言清新,记述真实、美好,因此,体会小鸟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为指导理念,强调和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过程,又是强调学习者以语言运用为核心的过程。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以翠鸟图引入课题,学生生观察说感受。
自然过渡到文章内容:这只翠鸟还会搭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船上的一位小朋友对它的观察。
引导质疑: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作者观察了哪些内容?
以此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趣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随后我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及课文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学生讨论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识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识字习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分小组读课文,思考:“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场景?
2.学生交流:怎样理解题目“搭船的鸟”?
合作探究,互相补充、启发。根据学生回答,我做思路点拨:这是将翠鸟拟人化了,它好似就是我们的朋友,它站在船头,就像和我们一起搭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重点研读,体会观察的细致。
交流:作者是怎样写雨天船上的场景的?
引导学生抓住“沙啦”“用力”“摇”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思考: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圈画描写翠鸟外形的语句,读一读,想象画面。
抓住美丽,圈画颜色词,体会作者观察到的翠鸟的色彩美。
图片展示鹦鹉,对比感受翠鸟的美丽。
结合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的样子。
联系自身思考:当你看到这样一只鸟停在船头时,你会想到什么?
代入想象,体会作者的想法,为下文的细致观察做铺垫。
概括总结:写出“我”对翠鸟乘船产生的一连串的疑问,写出了“我”对翠鸟的关注和兴趣。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好奇和天真,充满了童趣。
学生自由读文,说说翠鸟捕鱼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在文中圈画出来动词:冲、飞、衔、站、吞。
结合“一下子”“没一会儿”体会翠鸟的动作之快,作者的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生入境想象,体会最后一自然段作者的语气、心理,感受作者的喜爱、欣喜之情。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后选择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所得,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一个“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并进行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也让我们感受到留心观察的好处。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板书抓住文中作者观察的两个场景,凸显作者的观察细致。对翠鸟的观察提取特点进行板书,感受文章营造的人鸟和谐、亲近自然的气氛。让学生受到细致观察、写作方法、情感主旨的三重教育。
15 搭船的鸟
雨点、船夫
观察细致 外形美 人鸟和谐,亲近自然
翠鸟 动作敏捷
课件19张PPT。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5课 搭船的鸟课题导入 这只翠鸟还会搭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船上的一位小朋友对它的观察。揭示课题 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作者观察了哪些内容?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父 啦 鹦 鹉 悄 wǔ fù lā qiāo yīnɡ 多音字运用啦lɑ(下雨啦)lā(沙啦) ①下雨啦( ),沙啦( )沙啦!lɑlā重点词语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场景?
第一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
第二、三、四自然段,“我”观察了翠鸟的外形、翠鸟捕鱼的场景。整体感知 怎样理解题目“搭船的鸟”?鸟会“搭船”吗?
“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
鸟为什么要“搭船”?品读课文 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撸。作者是怎样写雨天船上的场景的? “沙啦、沙啦”是拟声词,说明雨比较大,因此,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外面的一切。 观察到了船夫的衣着、动作。品读课文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美丽色彩美品读课文翠绿的羽毛红色的长嘴翅膀带有一些蓝色品读课文比鹦鹉还漂亮对比突出小鸟的美。品读课文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鸟停在船头时,你会想到什么?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写出“我”对翠鸟乘船产生的一连串的疑问,写出了“我”对翠鸟的关注和兴趣。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好奇和天真,充满了童趣。品读课文说说翠鸟捕鱼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动作敏捷捕鱼动作描写飞行速度快品读课文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从“搭”字可以看出翠鸟对人类的信赖,翠鸟与人的关系,就像是人与人之间一样平等,让翠鸟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表达了“我”对翠鸟的喜爱。搭课文总结·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外形美观察细致人鸟和谐,亲近自然翠鸟雨点、船夫动作敏捷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后选择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所得,为单元习作做准备。收束全篇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