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说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会写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说学生情况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是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四、说教法、学法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1.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朗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要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的泼水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师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啊”、“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读,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感 ,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有关泼水节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进而引出新课。
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师:看课题《难忘的泼水节》,你会想到些什么。(如“泼水节”是什么节日?为什么“难忘”?)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引导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泼”为左右结构,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
“炮”为左右结构,右边 “包”的“巳”要与“?”区别;
“令”的下面有一点,不要写成“今”。
三、了解文章结构
1.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并自己尝试着给课文分段。
2.了解课文内容,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点名读,并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理解“一年一度”,学会用“一年一度”造句;
2.体会“火红火红”的用法,感受用词的准确;
3.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用“因为……所以……”造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情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学生自由发挥,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
2.体会“赶”字的用法(表现出人们心里特别高兴)。
3.通过“鲜红的地毯”、“一条条”、“一串串”等词,让学生感受到欢迎场面的热闹氛围。
二、学习第4—6自然段,感受共度节日、互相祝福的热闹场面
1.读第4自然段,划出描写周总理穿着打扮的句子;(周总理穿着傣族人民的民族服装,让傣族人民感觉多亲切呀!)
2.朗读第5自然段,用“_____”划出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一手……一手……”和“一边……一边……”造句。
三、朗读第7、8自然段,体会感叹号的用法
感情朗读,体会傣族人民高兴的心情:
指导读:练习法——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学生先练习读,酝酿情感;老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指导、范读;再分组竞赛读,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较量,读出情感;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课外找一些关于周总理的故事进行阅读。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1961年,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板书设计】
周总理 傣族人民
热情迎候
共度泼水节 敲鼓跳舞 心连心
泼水祝福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还是让学生通过大量朗读来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结合课文插图,感知课文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本课有大量表示情感的词语,通过讲解这些词语,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所传递出的喜悦和热情,感受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以及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件22张PPT。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7课 难忘的泼水节课题导入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公历4月中旬。节日期间,傣族人民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1961年,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恰逢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相关链接 周恩来(1898—1976),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周恩来同志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泼 族 民 度 敲 龙 驶容 踩 碗 祝 福 健 康 寿mín pō zú qiāo dù shǐ lóngcǎi wǎn róng fú zhù kāng shòu jiàn多音字运用铺pū(铺床)pù(店铺)shèng(茂盛)chéng(盛饭)盛 ①这家新开张的店铺( )门口铺( )了一条红地毯。 ②今天我抢着给奶奶盛( )了一碗饭,乐得奶奶的脸像一朵盛( )开的花。pùpūchéngshèng重点词语火红 傣族 特别 高兴 敬爱 一起
总理 早晨 欢迎 花瓣 鲜红 地毯
欢呼 跳舞 祝福 健康 长寿 难忘
开心 幸福 凤凰花 泼水节 象脚鼓
柏树枝 一年一度 四面八方 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有什么疑问想提呢?
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为什么“难忘”呢?泼水节:傣族的一种庆祝节日,用泼水来表示对人们的祝福。泼水节 泼水节在阳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相互泼水,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赛龙舟、跳孔雀舞、丢包等活动。
1961年,周总理参加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从此以后,西双版纳景洪在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出名,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1.如果把“火红火红”换成“火红”,你觉得怎么样?
2.试着用“一年一度”造句。(提示:用“火红”就不能看出凤凰花开得那么旺盛,那么热烈了,没有“火红火红”的表达效果好。)“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想一想,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提示:用“因为……所以……”说说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因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所以这个泼水节非常令人难忘,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心里特别高兴?读读第三自然段,试着找出来。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1、从“赶来”你能体会到什么呢?换成“走来”好不好?“赶”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盼望早点见到周总理的急迫心情,而“走”字表达不出这种效果。2、这里“鲜红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瓣
想一想,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铺地毯呢?
非常隆重的场合,欢迎尊贵的客人的时候。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傣族人民的热情;他们欢迎周总理时的快乐;他们欢迎的方式很特别……)地上(撒满花瓣)
江面(一条条龙船)
天空(一串串花炮)欢迎周总理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先用“______”划出描写周总理穿着打扮的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周总理穿的是傣族的民族服装,让傣族人民感到很亲切。周总理亲民、爱民,平易近人 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练习句式:
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造句。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幸福、难忘、开心 学完这篇课文,为什么说1961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呢? 1、因为周总理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因为周总理和他们穿一样的衣服,一起敲鼓,一起跳舞,一起泼水。
3、因为他们在那一天得到了周总理的祝福,感到很开心。 同学们,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福带给了傣族人民,把各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传递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1961年的泼水节,永远忘不了敬爱的周总理,所以这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纪念址位于景洪市曼听村的曼听公园,它已经成为西双版纳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的纪念地。课外找一些关于周总理的故事进行阅读。作 业17.难忘的泼水节
本课的教学还是让学生通过大量朗读来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结合课文插图,感知课文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本课有大量表示情感的词语,通过讲解这些词语,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所传递出的喜悦和热情,感受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以及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