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雾在哪里 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9.雾在哪里 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7 23:11:08

文档简介

19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按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
2.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能用“无论……还是……都……”造句。
难点:
1.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准备】
1.雾的图片。
2.词语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首先请学生猜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随着学生说出谜底,师出示雾的图片,并简单介绍一下,进而引出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自学。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论”为左右结构,右下部是“匕”,不要写成“?”;
    “散”为左右结构,右边是“攵”,不要写成“夂”。
  4.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再读课文,学生自由读或教师点名读。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想一想每段分别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2—6自然段
1.自由读第2—6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雾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2.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1)出示:淘气的雾把___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_______还是_________都___________
(2)学会用“无论……还是……都……”造句。
3.研读第6自然段,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4.指名学生说说第3、4、6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提示: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发生的变化。)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7—8自然段,感受雾的淘气、顽皮
1.学习“躲”的用法,拓展“躲藏”是由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2.学习设问句的写法。(让学生在第7自然段找问句,在第8自然段找答案)
二、学习第9自然段,感受雾消失之后的变化
1.学生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雾消失之后的景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2.小组讨论:雾到哪里去了?
三、朗读课文
感情朗读,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淘气、顽皮、可爱)
四、作业
  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捉迷藏的故事,表现出了雾的淘气与可爱,整篇课文生动而有趣。
【板书设计】
海 上
雾在哪里 岸 边
(淘气、顽皮) 城市的上空
消 失
【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讲求“以读为本”“读中体会”“以读促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更是重要,这对于理解语言、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培养,逐渐掌握朗读的技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孩子们读书的愿望,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课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淘气”的特点。
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多地方做得不足:
1.整篇文章的整体意识不够。因为时间关系,在精读课文的环节中,我没有做到让学生把整篇文章读一遍,不够关注文章的整体性,导致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碎片化。
2.个别习惯的指导和培养还需努力。如对于写字的指导,部分同学还是没有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养成好习惯,还需继续努力。
《雾在哪里》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雾在哪里》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生动的语言,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雾的变化。全文共十段,重点内容是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什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短文。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相关科学常识。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五种教法:
1.体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图文并用教学法。这节课,我准备了大雾的图片,视听结合,诱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通过点评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4.以读代讲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次朗读、小组比赛读、男女对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
5.小组全合作学习法。
三、说学法
低年级的学生对水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但是用简短、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各段特点,品读方法各有不同:第一段用孩子的口吻,引导学生读出雾的调皮淘气。在观看图片时,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描绘雾的样子,结合相关谚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习惯;第二段到第九段的教学方法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同时让男女生分别扮演朗读,在对比朗读中体会雾的情景。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板书课题。 1.出示谜语,引出“雾”,想想雨字头的字还有谁?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由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生字“雾”,引出雨字头家族的字,运用字族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步学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雾孩子? (1)生汇报,随机出示“淘气”字卡,识记“淘”。 (2)你还知道什么也是淘气的? 2.雾做了什么事呢?用“____”画出雾说的话。 (1)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板书:大海) (2)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板书:天空 太阳) (3)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板书:海岸) 出示海岸图片,拓展词语:河岸?、岸边?、湖岸(齐读两遍,加深记忆。) (4)我要把自己藏起来。(板书:自己)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欣赏大雾图片,看图说话是第一段的训练重点。出示许多形态各异的大雾图片,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好词好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接下来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到雾的情景形态。在此基础上展示“水、露、霜、冰”的图片,增强雾淘气的感性认识。第二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我采用填空造句的方式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先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无论 ? ? ? ?还是 ? ? ? ? ?都 ? ? ? ? ”,体会雾的不同感觉。学生在亲自动脑动手后,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准确、形象,培养语感。
学完第二到第九段后结合板书小结。适时小结,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3.文章最后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一段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说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雾去哪里啦?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想一想雾到底是有多淘气。分别描述雾做过哪些事情,然后用填空式说明雾把三样东西藏起来,发现原来雾每把一样东西藏起,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他们会边填空,边想象,这样通过填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除了这些,在生活中雾是怎么形成的,让学生去思考回答。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会有雾?由此让学生知道雾的情景,也认识了雾的形成,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拓展延伸
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方面,我主要坚持简洁、鲜明、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理解文章脉络。
课件19张PPT。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9课 雾在哪里课题导入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多出现于春季二月至四月间。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含量。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雾 淘 于 暗 岸 街梁 甚 至 切 躲 失 yú wù táo jiē àn ànshèn zhì liáng duǒ shī qiè多音字运用切qiē(切开)qiè(急切)cáng(躲藏)zàng(宝藏)藏 ①小明一回家就急切( )地切( )开大西瓜。 ②爸爸珍藏( )着一件绚丽的藏( )族服装。qièqiēcáng zàng重点词语从前 淘气 于是 无论 海水
船只 远方 连同 霎时 岸边
海岸 城市 同时 房屋 行人
一切 不久 街道 桥梁 悠闲
出现 散步 消失 尾巴 四周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答案:雾(打一自然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雾的故事。你在生活中见过雾吗?
你见到的雾是什么样的呢?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段分别写了些什么? 快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雾说的话,用横线把句子画出来。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我要把大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按照下面的句式,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读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想想:淘气的雾把___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_______还是_________都___________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甚至”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词? 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形象地说明了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悟雾的淘气、顽皮。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看来,再也没有可藏的了。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躲”,就是藏起来的意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雾的淘气与可爱。话语 疼痛 猜测 奔腾 丑陋 长久 模仿 固定 寒冷 恐惧 奇怪 整齐 漂浮 特殊 虚假 遥远 微弱 消灭 珍贵 祝愿 缠绕 颤抖 拉扯 柔软 明亮 宽敞 黑暗 破旧 美好 飞翔 挖掘 搜索 期待 盼望 祈祷 “躲藏”是由意义相近的“躲”和“藏”组成的,你还知道哪些由近义字组成的词语呢?自由读第九自然段,雾消失之后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 )连同城市,( )连同房屋和( ),都露出来了。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
着黑尾巴,悠闲地( )。
海岸街道桥梁散步小组讨论雾到哪里去了?雾是怎么形成的?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并讲给家人听听。作 业19.雾在哪里
语文学习讲求“以读为本”,“读中体会”“以读促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更是重要,这对于理解语言、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培养,逐渐掌握朗读的技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孩子们读书的愿望,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课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淘气”的特点。
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多地方做得不足:
1.整篇文章的整体意识不够。因为时间关系,在精读课文的环节中,我没有做到让学生把整篇文章读一遍,不够关注文章的整体性,导致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碎片化。
2.个别习惯的指导和培养还需努力。如对于写字的指导,部分同学还是没有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养成好习惯,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