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朱德的扁担 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6朱德的扁担 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7 23:13:25

文档简介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全文虽然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二、说学情
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喜欢学习汉字,能够利用学习经验自主学习生字,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汉字,基本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但不太乐观的是,本课课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革命故事,与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于文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战争背景、生活状况更是知之甚少。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挑粮“险”、“难”、“累”,体会挑粮的艰辛。
2.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和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敬爱之情。
(二)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查阅、到图书室查阅、询问家人搜集朱德的有关资料,使朱德这一伟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中,始终抓住“两条线索,三个关键字”。两条线索即“一开始把扁担藏起来”到“后来的不藏了”;三个关键字即“险、难、累”。因为挑粮过程“险、难、累”,战士们非常心疼,所以把扁担藏了起来。到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让人写上‘朱德的扁担’”,最后大家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从战士的“心疼”到“藏”,再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的扁担”,最后到越发敬爱朱德同志,层层推进,把难点一步步地剥离、突破。最终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领袖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朱德图片并板书“朱德”二字,引导学生利用部首来理解汉字的意思,并进行句式训练,这样的开篇教学设计,符合低学段课程标准要求“多认少写,把识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孕育在每一节课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快乐识字,感悟汉字文化的内涵,培养识字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试学目标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初读的三个要求,随后进行学习反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2:文中有些词语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如 :“会师 ”“ 井冈山”,这些词语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来说实在太远,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浴血奋战的经历,他们无法理解、想象,所以解释这些词语有助于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体会到当时生活状况的艰辛,从而从内心树立对革命先辈们的尊敬、敬爱。
总结3:朱德用扁担挑粮食的故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
(1.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2.为什么要挑粮?)
历史背景介绍,由于遭到敌人武装的封锁,井冈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从中使学生明白粮食在当时是很紧张的,挑粮是必须的。
(四)深入感悟
出示“试学目标二”
1.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
2.战士们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
研读1(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
(1)出示“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体会“不远”说明敌人离红军很近。在当时,敌我形势悬殊很大,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武器装备上,红军均处于劣势,在挑粮过程中一旦遇到敌人偷袭、进攻,那是相当危险的,突出挑粮的“险”。
(2)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体会“五六十里”,孩子们对数字没有感觉,可举一个例子,开车需要一个小时,徒步要走上整整一天。通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到路确实很远。
体会“山高路陡”,“山高”即山很高;“路陡”指山路陡峭,不好走。
在学生有了路远,路陡,不好走的感情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谈谈登山的经历,再进一步引导,徒步登山就很难,如果在崎岖的山路上再挑一担粮食,那又会怎样呢?从而突出挑粮的“难”,紧接着,再出示四句话,当烈日当空时,当阴雨连绵时,当寒风刺骨时,当大雪纷飞时,这样营造环境,渲染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唤发内心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感情得到升华 ,真切地感受挑粮真是“难”呀!
(3)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体会朱德军长当时已四十有余,但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军之长,就搞特殊化,而是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一样戴斗笠,一样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而不一样的是,当月上枝头,万籁俱寂的夜晚降临时,战士们辛苦了一天,早早进入了梦香,可我们的朱德军长却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突出朱德军长“累”正是因为挑粮“险”“难”“累”,所以大家很心疼,于是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研读2(战士们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
⑴同学们,看着我们的朱德军长执意要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你心疼吗?你想劝一劝我们的朱德军长吗?
出示三句话:(让学生说)
朱德军长,路上太危险,你就( )。
朱德军长,路上太难走,你就( )。
朱德军长,挑粮太累了,你就( )。
但战士们的愿望没有实现,朱德军长又找来一根扁担,并且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至此之后,同志们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⑵从一开始的“藏”,到后来的“不藏”,充分表现了朱德军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和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⑶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五)拓展延伸
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请阅读《朱德的扁担》等课外书。
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
1.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首先请学生猜谜语:“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随着学生说出谜底,师出示扁担的图片,并简单介绍一下,进而引出课文。
板书:朱德的扁担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扁”的上面有一点,不要漏写;
    “志”为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上横长下横短;
    “战”为左右结构,右边是“戈”,最后一点不要漏写。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1.再读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说说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向学生介绍井冈山及井冈山会师的大革命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朱德同志的故事。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朱德同志要用这根扁担做什么?(挑粮食)
2.为什么要下山挑粮?
3.挑粮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为什么?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战士们心疼朱德;体会“藏”字的用法)
5.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5个字呢?
二、再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三、作业
  1.听写词语。
2.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3.课外阅读一些革命伟人的故事。
【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
【板书设计】
朱德 战士们
下山挑粮 心疼
做扁担 藏扁担
以身作则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想想: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通过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来体会朱德同志与大家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件25张PPT。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6课 朱德的扁担课题导入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于细微处见精神,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相关链接 朱德,字玉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简介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 朱 德 扁 担 志 伍 泽 敌 陡 争 仗 疼 料 敬 biǎn zhū dé zhì dàn zé wǔ dǒu zhēng dí téng liào jìng zhàng多音字运用难nán(难过)nàn(灾难)dàn(扁担)dān(担心)担 ①看到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我的心里非常难( )受。 ②战士们担( )心朱德的身体,于是把他的扁担( )藏起来了。nànnándāndàn重点词语 朱德 带领 队伍 会师 敌人
巩固 粉碎 围攻 储备 粮食
生产 斗笠 研究 敬爱 心疼
扁担 打仗 需要 足够 抽出
井冈山 根据地 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答案:扁担扁担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扁担有关的故事。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有什么疑问想提呢?
朱德是什么人?
扁担是什么样的?
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写朱德的扁担是为了什么?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 读课文并思考:“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2.想一想井冈山会师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1.说说你对井冈山的了解。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带领南昌起义的部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不仅要加紧练兵、修筑工事,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要储备足够的军粮,做好后勤保障。由于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因此必须去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的部队在战地会合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想一想下列的问题: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挑粮上山。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草鞋你认为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没有官架子。 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战事。战士们是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找一找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如何理解“山高路陡”这个词?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藏”字,我们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心疼朱德军长。 从“藏”字,我们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你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吗? 是为了在扁担上作记号,表明这是朱德专用的扁担,任何人都不能拿走。 为了让战士们不再藏他的扁担。为了表明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决心。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越发——更加 为什么越发敬爱?
(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本文写朱德的扁担,是为了表现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作 业16.朱德的扁担
由于学生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想想: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通过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来体会朱德同志与大家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