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 第9课《蜻蜓飞飞》 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美术 第9课《蜻蜓飞飞》 教案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7-18 08:3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课题
蜻蜓飞飞
解读理念
  蜻蜓是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形态各异。我们要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观察发现蜻蜓的对称特征。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蜻蜓的色彩斑斓。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表现熟悉事物的乐趣。
?
学情分析
蜻蜓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小昆虫,它们每天陪伴在孩子们上学和回家的路上。由于太熟悉,学生容易对它熟视无睹。引导学生发现和观察生活中的美,是每一名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带领和引导他们去深入地观察,细细体会其中的美丽。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通过本课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描绘动物的积极性,提升儿童对动物的爱心。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一、教材以“人与昆虫”、“人与自然”为切入点,分两部分,前部分是感知蜻蜓的花纹美、色彩美、对称美,后部分是想像描绘出美丽的蜻蜓。 二、教材还提供了各种蜻蜓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蜻蜓身上的花纹美(点、线、面组成的图案)、色彩美(和谐、丰富、五颜六色),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美的灵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体会用画笔表现生活的独特美感,感受表现自然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心和决心。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蜻蜓的构造,了解其外形特征,感受对称的美感。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喜爱。体验不同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细节的能力。运用点、线、色块绘出精致的花纹图案和丰富的色彩。
知识目标
学习了解蜻蜓的外形结构和生活习性,仔细观察蜻蜓,学会用各种线条、色彩表现美丽的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1.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
2.课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用点、线、面和色彩来装饰蜻蜓的花纹。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的美。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辅助课件,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卡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刀子等)、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学生用具:各类纸张、画笔及美术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
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庄稼不吃菜,是个无畏的小英雄。
?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蜻蜓。
你从歌曲里知道了蜻蜓的哪些知识?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蜻蜓飞飞》
教师边唱边跳带动孩子共同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共同讨论:蜻蜓点水、捕捉虫子、雨前低飞
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世界,发现蜻蜓的美,共同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
孩子们很喜欢这首优美歌曲,再加上动作表演,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内容打好了基础。
观察欣赏图片,共同研究讨论蜻蜓的生活习性。
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1、.蜻蜓的样子
引导观察:仔细观察小蜻蜓,了解小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
提问:蜻蜓的身体构造分哪几个部分?
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生的答案,接着出示蜻蜓的结构图,进一步明确学生刚才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
2.蜻蜓的美
仔细观察欣赏蜻蜓的图片你觉得蜻蜓美在哪里?
3、欣赏蜻蜓在空中飞行的各种姿态。
4、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蜻蜓的画法
5、怎样将蜻蜓装饰的更漂亮?
6、提问: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表现对称的蜻蜓?
生:对折剪
小组讨论回答对折剪的步骤。
7、欣赏同学们笔下的蜻蜓。
提出作业要求。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展示评价环节。
组织学生的作品,展开自评、互评。
师小结:蜻蜓的身体分为3部分:头部、胸部、和细长的腹部。头部长着一对大眼睛,胸部长着两对翅膀和3对足。
小结:
体型美。胸部小,腹部细细长长的。
对称美。在创作中要重点表现这一特点。
色彩美。自然界中的蜻蜓颜色各异。
花纹美。蜻蜓翅膀和腹部花纹变化多样。
翅膀美。薄薄的透明的,多纹理。
蜻蜓飞行时千姿百态,优雅美丽,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归纳:我们画蜻蜓,要抓住蜻蜓的构造和对称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运用美术的造型元素来装饰蜻蜓?
师小结:大小不同的点、
条纹状的线条、
绚丽多彩的色块。
引导学生讲解对折剪得方法、步骤,教师在学生的讲解下进行示范。学生一起朗诵《小池》教师绘画池塘的景色。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作品的独特和优美之处。这些学生作品构思巧妙,构图饱满,蜻蜓形象各异充满了稚拙的童趣。
1、用绘画或对折剪的方法表现蜻蜓飞飞。
2、用丰富的线条和多彩的颜色来装饰蜻蜓。
3、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自评,生评,师评环节。
1.介绍“我”是怎样表现蜻蜓自由自在生活的。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学生看蜻蜓的结构图,了解蜻蜓身体的构造。
观察蜻蜓对称的特征,讨论翅膀和腹部上的线状花纹和色彩。
欣赏蜻蜓在空中飞行的各种姿态。

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
学生回答可以用不同的线和色彩表现蜻蜓的美。
学生讲解对折剪得方法和步骤。
欣赏作品,开展积极想象,小组讨论。
动手实践,体验创作的乐趣。
学生上台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作出肯定性评价。
拓展延伸
可以用折纸、泥捏的方法制作立体的蜻蜓。
可以用今天的方法表现蝴蝶飞飞、蜜蜂飞飞。
观察家乡其他的小昆虫,了解小昆虫独特的美感。可以在课后尝试用纸折蜻蜓。
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表达美的能力。
教师寄语
总结提升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小生命都是很美的,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多姿多彩,我们人类才不会孤单。
爱护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心和决心。

板书设计
蜻蜓飞飞
颜色美 花纹美 对称美

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在通过以学生熟知的蜻蜓作为题材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蜻蜓的外形特征及外表花纹的欣赏、创作、表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认识蜻蜓的美丽和可爱,昆虫与人类环境的密切关系。通过鼓励的语言,大胆的尝试,看似随心所欲的装饰方法让学生感觉绘画是一件很轻松很快乐的事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感受。结合上一节课的线条、点、的运用,简单教孩子们一些装饰的图案,学生对线条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自信,在体验花纹的美感同时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作业很好的反映出获得的效果,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粘贴上墙,更能激励孩子们热爱画画的信心,也能让他们知道一幅好的作品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