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自己喜欢,自己舒服,与众不同也不是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猜耳朵。看看这都是哪个小动物的耳朵,看谁猜得准。
课件出示小动物的耳朵,生齐猜!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大象耳朵有关的故事——“大象的耳朵”,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师板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师:这篇童话围绕大象的耳朵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赶快打开书读读吧,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2、识记生字
师出示生字比较集中的两个句子
(1)指生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了!生评价
出示多音字“似”,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强调似在诗中的读音是平舌音,只有和“的”在一起的时候才读翘舌音。读好“似的”这个词。比如:像……似的,又如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
引导读生词“耷拉”!强调“拉”在这里要读轻声,师教读
(2)指生读第二个句子教读“跳舞、头痛、心烦”!生齐读,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呢?(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随文识字:“耷”! 引导学生根据字形揣摩字义!
2、学习2—9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好其他小动物对大象耳朵评价的句子!
点生读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咦“字的表达效果,读出好奇疑问的语气!
(2)拓展文字运用,引导生用“咦”字造句说话!
师:这个词,其实咱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谁想说一说?
(3)引导学生通过读句体会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的好奇!
好奇的原因是什么呢?随文识字“竖”
(4)想象说话练习
师:其他小动物见到大象的耳朵,可都要说它,想想,他们会怎么说,怎么问呢?
其他小动物,你想替谁问?
(5)默读大象的话,体会它的感受!
生默读2——9自然段,画出大象回应小动物们的话,师引导体会。
师:大象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说的人多了呢?(怀疑)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不安)
3、体会大象的决定和做法
生齐读第10段!
(1)体会大象把耳朵撑起来猴的感受,引导读好文句!
师:孩子们想象一下,就是这样的竹竿把耳朵撑起来舒服吗?不但不舒服,还有什么烦恼?
引导生带着那份“烦恼”读文句!
(2)感悟道理
“为什么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生思考后交流!
师总结:“对呀,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没有毛病,因为大,防止虫子进去是为了保护耳朵,所以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四、学有所思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道理!
五、写字练习
师引导书写本课重点生字:扇、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