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知道霉菌是微生物,了解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物体容易发霉。
3、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并乐于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
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
渗透法制教育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生产、销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概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发霉和新鲜馒头、放大镜、镊子、培养皿、学生显微镜、霉菌切片、塑料袋、载玻片、盖玻片、水、滴管、手套。
学生准备:记录本、课前收集有关霉菌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观察,认识霉有不
1、(出示霉馒头)我这里有块馒头,看,它怎么啦? 同形态。
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
二、获取事实,认识霉菌
(一)初步观察 观察现象阶段
1、渗透安全、法制教育 提问:这块馒头还能吃吗? 对,不能吃!有霉的食物可以使我们的内脏发生中毒、癌变!国家 为了保护人民的食品安全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严格规定食品中不利于人体物质的含量,严格管理食品的生产、运输、 销售等各个环节,并严厉追究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所以在我们的 观察活动中,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像我这样(演示):带上手套、 用镊子来取,辨别气味时不要直接把它们凑到鼻子前,应该把它端起来, 用手轻轻扇动。明白了吗?
2、明确要求 现在我就把材料发给大家,请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 有哪些不同? 注意:把你们的发现简要的记录下来。
3、发放材料,学生观察记录
4、组织汇报 好,让我们听听大家都有哪些发现。 当其他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自己的记录做好补充发言准备。
(二)细致观察
1、放大镜观察
①因为霉菌,新鲜馒头与发霉馒头有了这么多不同。那么霉菌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下面我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用准确简要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霉菌。
②分发放大镜、学生观察描述
③组织汇报,教师小结:(收回材料) 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2、显微镜观察
① 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但还是看得不真切,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不过,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得可清楚了。想看吗?
②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A、不要随便调整 B、观看时用一只眼睛看,另一只眼睛要闭起来。 C、观察完毕,记住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
③把你看到的霉菌画下来。
④结合同学们的图画讲解: 像霉菌这样用容颜看不清,放大镜也看不清,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的生物,我们叫它微生物。
3.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4.讨论: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讨论: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1 温暖潮湿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窗台上。
2 温暖干燥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窗台上。
3 寒冷潮湿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 寒冷干燥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2、教师要求每位同学针对不同的条件组合,都设计一个合适的实验方案。 假设的条件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发现问题阶段
板块二 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提出假设阶段 设计实验阶段
3、 作业:课后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把对比实验报告写在课本第67页的活动记录上。 (约一周后)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巩固,承接新知
1. 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2. 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检查学生实验报告记录,调查分组实验情况。
4、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有关。
5、教师根据交流归纳:霉是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的。
二、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一些方法
1.启发谈话:发霉给我们人类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可以怎样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呢?
2.看教材第10页上的四幅图,具体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板书) 防止发霉:⑴真空包装 ⑵放干燥剂 ⑶低温保存 ⑷太阳曝晒(pu shai)
3.引导学生了解上述做法的依据。 ⑴. 隔绝空气。 ⑵. 保持干燥。 ⑶. 低温保存。⑷. 高温灭杀。 说明:此外 还可以采用紫外线灭杀、药物灭杀等方法也可以防止物品霉变。
三、指导学生阅读资料
1.谈话: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对霉的已有认识。
3.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的资料——《霉的功与过》。 抽学生回答: 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教师板书) 霉的功过。 1. 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 制作药品 3. 霉菌会使物品损坏 。
4. 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四. 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1.课外实验:学生继续研究霉产生的其他条件。 2.进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
六.小结:霉的生长条件是什么?怎样防止物品发霉?霉有哪些功和过?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霉的生长条件:温暖(温度) 潮湿(湿度) 防止发霉:⑴真空包装 ⑵放干燥剂 ⑶低温保存 ⑷太阳曝晒(pu 进行实验阶段(课外学生分组完成) 分析证据阶段(课外学生分组完成) 得出结论阶段 拓展延伸阶段
板块三 运用研究成果,探讨防止霉变的方法,
板块四 霉的作用,害处,尤其是抗生素。 shai) ⑴隔绝空气。 ⑵保持干燥。 ⑶低温保存。⑷ 高温灭杀。 霉的功过。 1. 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 制作药品 (功) 3. 霉菌会使物品损坏 。4. 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过) 练习设计: 收获:
1、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都属于真菌。 2、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又不属于植物的一种生物。 实验:
将两块干馒头用塑料袋包好,同时放进冰箱里,几天后,发现两块干馒头上都没有发霉;再将它们同时放在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察,两块馒头没有发霉;
教学反思:将其中一块馒头滴上几滴水,变成在潮湿的馒头,再用塑料袋包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几天后,馒头发霉了。
实验说明: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