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5.5 梯形的认识 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5.5 梯形的认识 教案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8 08:0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 教材内容分析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学生掌握梯形的相关知识对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把梯形的认识安排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有序探究图形形状、大小、位置变化的过程;同时,这种安排也为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打下基础。教材通过呈现日常生活中含有梯形的物体,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观察理解,并得出梯形的含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通过自学教材,小组合作等形式,掌握梯形各部分名称。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和等腰梯形的含义,并了解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2.学习画梯形底边上的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
难点:学画梯形底边上的高。
三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量一量等活动掌握梯形各部分的名称;结合给平行四边形作高的方法给梯形作高。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那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边怎样,角怎样,具有什么性?)?
抽生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另一种四边形——梯形。梯形有哪些特征呢?它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出示课题:梯形)
(二) 探究新知
1.学习例一
(1)出示教材第73页主题图,让同学观察梯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教师通过课件一一展示不同形状的梯形,让同学观察,小组讨论这些图形的相同点。
(3)根据学生的汇报,学生尝试叙述什么是梯形。
(4)学生自学梯形各部分名称,见第78页;课件出示含有各部分名称的梯形。
(5)认识梯形的高。
a.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梯形的高,根据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尝试叙述梯形的高。
b.根据学生回答提出质疑:如果从梯形的一条腰上的任意一点向另一条腰作垂线,这条线是梯形的高吗?
c.学生尝试作梯形的高,得出结论:梯形的高是和两底都垂直的线段,梯形的高有无数条。
(6)学生练习。
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
强调:梯形各部分名称不会因为梯形位置的改变或转动而改变。
2.学习例二
(1)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例二。让同学们观察两个梯形有什么不同?
(2)小组探究。
a.小组合作,分别量一量图中两个梯形的腰长。
b.汇报,第一个梯形的两腰相等;第二个梯形两腰不相等。
c.归纳:什么是等腰梯形。
3. 拼组梯形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课堂活动”。
三.强化练习
见课件。
四.课堂总结
本堂课中我们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