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件(26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件(26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8 09:04:46

文档简介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1.从检查巩固这一环节来看,大部分的同学对本课的生字都已掌握,只有个别同学生字掌握得较慢,于是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学习和巩固,识字的速度和效率都有了提高。
2.细读课文时,用了挂图、贴图片、表演读、讨论的形式,让这篇短短的文章不再显得单调,学生学得也很认真,朗读的形式较多,面较广,检查朗读时,同学们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了。
3.在课外延伸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之后让学生仿照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共有十行诗句,非常适合儿童学习。儿歌内容描写了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文字生动充满儿童情趣。儿歌先讲一群小画家来到了雪地里;然后讲这群小画家画的什么画,并称赞小画家的本领大;最后写青蛙在冬天冬眠,没有来到雪地上画画。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在学习中应利用电教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自主识记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会写“几 用”。
2.学习儿歌,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并能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学习观察四种小动物的脚印,培养学生分辨相似图形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
2.用连线、贴图等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欢冬天吗?冬天是个魔术师,它一吹,满天就飘起了雪花,数不清的雪花从空中飘下来,你们喜欢吗?(播放课件)
2.师:在这么高兴的日子里,有一群小动物听到小朋友的喊声也来到了这里,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开火车读生字。
(三)学习新知
1.师:他们呀可是一群了不起的小画家呢,谁能把这个句子念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读句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3.师:既然是小画家们来了,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在雪地里都画了什么?(播放课件)讲解四幅画,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种脚印的形状。(在小动物图片后,板贴四种小脚印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读出完整的句子----“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四)巩固新知
1.看图连线:
师:同学们,我们就和小画家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的作品,看看谁找的又快又准!(播放课件)学生边看图边连线。
2.师:现在我们用学过的知识为小画家们编一首小儿歌,来看大屏幕。
儿歌: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学生填充括号里的词语,并能流利的拍手读儿歌,分组读儿歌。
3.贴图游戏
师:你们瞧,我这里还有这么多小脚印,我们一起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主人好吗?(学生拿着脚印形状的图片贴到对应的小动物后面,教师及时总结。)
(五)发散思维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 “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为什么?
(六)学写生字
1.观察“几”字。
2.比较“风”和“几”的最后一笔。。
3.师示范写。
4.生书写。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1个生字;会写“竹”“马”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指导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难点:
会写“牙、马、几”等字。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
(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
那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
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着”是一个多音字,前一课我们刚学了它的一个读音“zhe”,在本课“睡着”中它读zháo,作动词。“用”和“洞”韵母相同,可以对比读一读。“参”是平舌音,“竹”是翘舌音,要注意区别。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字。
(2)指名读字。
(3)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加一加:
如“力”加两点就是“为”,“力”加“口”是“加”,“同”加三点水就是“洞”。
图示记字法:
如“牙”采用形象直观法,提供大象的牙齿图片,突出“牙”字的一撇。“竹”字由两个形似字组成,引导学生分辨。
图片对照:
如呈现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一群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群”这个字是表示数量多的意思。
(2)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词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4.学习生字
竹:左右结构,6画,含有竖钩,左右要写得对称,横要短;
牙:独体字,4画,竖钩在竖中线偏右的位置,撇在书写时要快,不要写得太长。
马:独体字,3画,上小下大,底横要平,竖折折钩的第一折要写在横中线上。
用:独体字,5画,注意横折钩的写法,左右两边要对称。
几:独体字,2画,竖撇可以先写直一点,然后才撇出去;横折弯钩要一笔写成。
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生字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课本上的笔顺书空。教师范写,强调笔顺,学生在课本上按照课本给出的笔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并对写得较好的学生点评表扬。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思考,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今天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正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共有几句话。
二、品读课文,深度解析。
(一)学习第1、2句。
1.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爪(蹄)印,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上贴上合适的爪(蹄)印的图案。
2.思考:小动物们是用什么画的。(脚)
3.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4.为什么他们画出的画不一样?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它们的爪(蹄)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形状像月牙。)
5.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吗?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我们要是画画得用颜料、用笔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就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
2.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3.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赛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6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那小青蛙到底为什么没有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齐读。
3.大家都在雪地里画画,青蛙居然在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在冬眠。)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点拨: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有熊、蛇、刺猬等要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文画面,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小组比赛,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写一写: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仿写课文的最后两句诗。
3.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4、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板书设计】
小鸡????竹叶?
小狗????梅花??
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鸭????枫叶????
小马????月牙?
【课文小结】
《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绪。
【教学反思】
1.从检查巩固这一环节来看,大部分的同学对本课的生字都已掌握,只有个别同学生字掌握得较慢,于是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学习和巩固,识字的速度和效率都有了提高。
2.细读课文时,用了挂图、贴图片、表演读、讨论的形式,让这篇短短的文章不再显得单调,学生学得也很认真,朗读的形式较多,面较广,检查朗读时,同学们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了。
3.在课外延伸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之后让学生仿照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课件26张PPT。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题导入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群 竹 牙 用 几 步为 参 加 洞 着yá zhú qún jǐ bù yònɡcān jiā wèi zháo dònɡ多音字运用着zháo(睡着)zhe(走着) 他太困了,站着( )都能睡着( )。zhezháo重点词语下雪 画家 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 颜料 一幅画
青蛙 参加 洞里 睡着了读一读
认一认下雪啦,下雪啦!课文讲解 “!”是感叹号,试试读出惊喜的感觉。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课文讲解雪地里来了一(? )小画家。 个雪地里来了一(? )小画家。群课文讲解说一说这些小画家都谁呢?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那它们画了些什么呢?小鸡画竹叶课文讲解小狗画梅花课文讲解小鸭画枫叶课文讲解小马画月牙课文讲解课文讲解小鸡画( ),
小狗画( ),
小鸭画( ),
小马画( )。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小动物们是用什么画的呢?课文讲解 脚(鸡爪、鸭掌、狗爪、马蹄)课文讲解为什么画出来的画不一样呢? 它们的爪(蹄)的形状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形状像月牙。课文讲解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吗?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课文讲解课文讲解 这句话给你什么感觉?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试着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试一试
读一读 这些小动物画得这么好,玩得这么开心,有一位小动物却没有参加,它是谁呢?课文讲解 青蛙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课文讲解课文讲解课文讲解 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 。 雪地里还会来些什么小画家呢?它们的脚印有像什么呢?
下雪天,去观察一种小动物,看看它会画什么?课外拓展根据图片背诵课文收束全篇收束全篇谢谢观赏!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