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5 对韵歌 课件(28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识字5 对韵歌 课件(28张ppt)+教学设计(2课时)+说课稿+教学反思(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8 09:32:18

文档简介

5 对韵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难点:
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学习一篇优美有趣的课文(出示课件“对韵歌”三个字),在学习美文之前我先让大家欣赏几幅美图。(出示图片)
二、初读韵文,识记生字。
1.示范朗读,跟读正音。
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创设朗读的氛围,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跟着读,再模仿边拍手边读韵文,在诵读中掌握字音。
2.合作对读,认读生字。
7个生字都出现在前两句的单字对中,特别是6个生字是两两相对的事物名称。教师可以借助生字卡片,与一位学生示范边对对子边找生字,然后引导学生同桌之间对对子。通过师生、生生找生字对对子,既认读了生字,又了解了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习感受象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
(2)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3)组词拓展。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其他词语列举: 云:乌云、白云、彩云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 风:东风、南风、北风 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汉字。
1.观察“虫”字,认识笔画“提”。
(1)教师强调三步观察法:笔画、占位、要点。
①观察笔顺:书平放,手指指书描笔顺。
②观察占位:“口”稍扁,中竖写在竖中线上。
③字形要点:第五笔为提,学习笔画提。
(2)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和范字进行比较。
(3)生生互相欣赏,找不足,改一改。
2.观察“云、山”字,认识笔画“撇折、竖折”。
(1)学生当“小老师”教笔顺,老师指导学生找占位,观察字形特点。
“山”的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占格要点:“云”第二笔横长,在横中线上起笔。
字形要点:“云”撇折上提,顿点有力;“山”最后短竖要出头。
(2)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和范字进行比较。
(3)生生互相欣赏,找不足,改一改。
二、品读课文。
1.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诗句里面藏着的对子。
(1)引导学生观察字数特点,如果是一个字对一个字,我们把它称为单字对;两个字对两个字称为双字对。
(2)总结声律启蒙的重要特点:字数相对,内容相互关联。
2.游戏:注意记清每组对子的内容,做找对子的游戏,老师说第一个字,学生迅速找到这个字和与这个字相对应的字或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帮回答的同学检查。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一起踏上对韵的快乐之旅吧!(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读《声律启蒙》。
【板书设计】
雨 树
自然现象?云?? 雪 动植物 花 鸟
风 虫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对话法。本文要求全文背诵,所以多种形式的读是必须的,先范读再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分组读,分析完课文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尝试背诵等。正因为有充分读的基础,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当堂就能达到背诵课文这一目标。因为课文里提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所以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有了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观察能力不强,感知能力较弱,所以对课文中的一些景象是不太了解的,这就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图片让学生有强烈的直观感受。总之,本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学生基本能够识记生字,背诵课文。
课件28张PPT。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5课 对韵歌相关链接 对韵歌 又叫对子歌,是一种短小精湛的语言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我们所学过的诗歌或经常见到的对联都是对韵歌。生字广场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认读园地对 云 雨 yǔ duì yún 风 花 鸟 虫huā fēnɡ chónɡ niǎo重点词语虫子 白云 大山 指导书写6画 独体字竖写在竖中线上,虫的“口”要写得扁一些。指导书写4画 独体字上横短,下横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指导书写3画 独体字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端略出头,竖与竖之间等距。课文讲解云对雨,
雪对风。
花对树,
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
柳绿对桃红。课文讲解yún duì yǔ xuě duì fēng 这里提到的是自然现象,有云、雨、雪、风。 云 对 雨 , 雪 对 风。课文讲解云课文讲解雨课文讲解雪课文讲解风课文讲解huā duì shù niǎo duì chóng 这里提到的是动植物,有花、树、鸟、虫。 花 对 树 , 鸟 对 虫。课文讲解花课文讲解树课文讲解鸟课文讲解虫课文讲解shān qīng duì shuǐ xiù 这句话展现了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 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liǔ lǜ duì táo hóng 课文讲解山清课文讲解水秀课文讲解柳绿课文讲解桃红课文讲解云/对/雨,
雪/对/风。
花/对/树,
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
柳绿/对/桃红。读一读课文讲解对韵歌中的词语一定是反义词吗? 不一定。只要是相对或相近的事物就行,比如天和地、日和月、风和雨,等等。想一想板书设计收束全篇谢谢观赏!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别忘了经常复习哦!5 对韵歌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对话法。本文要求全文背诵,所以多种形式的读是必须的,先范读再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分组读,分析完课文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尝试背诵等。正因为有充分读的基础,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当堂就能达到背诵课文这一目标。因为课文里提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所以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有了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观察能力不强,感知能力较弱,所以对课文中的一些景象是不太了解的,这就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图片让学生有强烈的直观感受。总之,本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学生基本能够识记生字,背诵课文。
《对韵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对韵歌》是一首优美的对子,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象,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这首对子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学情分析?
?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对对子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采取的主要学法有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表演演练法等。
五、教学流程?
1.复习检查。?
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能观察、感受又能调动思维、提高表达能力,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导疑,学生质疑,图画展示,创设情景。(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你们下课了都喜欢做游戏对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对对子的游戏,你们想玩吗?通过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2)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幻灯片再创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识字,加字变成对韵歌。
? (3)教师导思,学生释疑。帮助学生用认识在汉字宝宝加字变成对韵歌。
? (4)教师导悟,学生迁移。学生整理认识来自大自然的朋友,感悟对大自然在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