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4课 照相机和眼睛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 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留下这美丽的瞬间的吗?
2、(出示照相机)照相机为我们缤纷的世界留下多姿多彩的相片,关于照相机你 有哪些了解呢?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了解一下照相机构造? 2、(课件)了解照相机的 工作原理
3、制作简易的照相机模型。(根据情况可以课后制作)
①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照相机的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哪一部分?它有什么作用?
②暗盒中的底片相当于凸透镜成像 实验中的哪一部分?它有什么作用?
③怎样使所照景物的图像能够清晰 地落在底片上?
小结:照相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像 的原理制成的。
活动二:
(1)谈话: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2)出示眼睛模型。
(3)讨论:晶状体、视网膜、瞳孔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部件?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4)师生小结:眼睛的主要构造。
(1)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眼睛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是什么原因?
(2)出示眼球模型演示视觉形成过程。
(3)小结:眼睛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各种物体,一是必须有光,二是眼球内可以成像的构造。当我们睁开眼睛,从周围物体发 射或反射而来的光,穿过瞳孔和晶状体,聚集在眼睛后面的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图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大脑,所以我们就能看到这 些物体。
?三、拓展活动
(1)谈话:瞳孔在眼睛中的晶状体前,它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在较暗的室内和明亮的室外,用镜子观察自己 的眼睛,看一看瞳孔有什么变化。
(2)学生实验、汇报。(3)讨论:为什么瞳孔的大小会变化?
(4)小结:在较暗的光线下,瞳孔会变大,是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中,而在明亮有光线下,瞳孔变得很小,是为了防止过多的 光线射入眼中损坏视网膜。
板书设计
14 照相机和眼睛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眼睛的秘密
课后反思:观察照相机,揭开照相机的秘密。很多学生都用过照相机,但并没有认真观察过,更没有仔细研究过,对照相机为 什么能照相的秘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课的一开始,便用照相机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大家都来使用并观察照相机,从中发现照相机照相的关键,从而了解照相机 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观察使用时,一个个眼睛里充满了好奇,边操作边观察,边观察边研究,很快就发现了照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光圈、镜头、胶片,这样做,比让学生去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要生动真实得多,同时对各部分的作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