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有理数
课题
1 有理数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能按一定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数学思考
经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体会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问题解决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含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学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
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和集合思想,并通过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能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教学
难点
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问题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有关数的知识,了解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体会“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你能用小学学过的数表示下列数吗?
图2-1-
处理方式:让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数,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发现出现了新的需要表示的数,从而引入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继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问题3:同学们能举类似的例子吗?
处理方式:通过交流讨论,积极发言,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师适当点评.
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常识,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新数”进而引入课题.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存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问题1:
答对 答错 不回答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两个队答题情况如下表: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一队
第二队
第三队
第四队
如果答对题所得的分数用正数表示,那么你能用正负数表示每个队答题得分情况吗?试完成下表: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合计
第一队
+10
-10
+10
+10
-10
+10
第二队
-10
+10
0
+10
+10
+20
第三队
+10
+10
-10
-10
0
0
第四队
+10
-10
+10
-10
-10
-10
学生探究并得出答案
处理方式:学生分小组活动,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组内成员畅所欲言,最后总结集体答案,公开展示,各个小组互相对比,教师给予评价.
用趣味情景启发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初步让学生认识负数,知道负数的来源与生活的需要.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续表)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问题2:生活中你见过带有“-”号的数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处理方式: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师引导学生认识0的位置.
例1 (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处理方式: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然后分组交流,学生自己互相纠错,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教师及时给予评价、点评.
变式训练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黑色”和“白色”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B.“快”和“慢”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C.“向北4.5米”和“向南4.5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15米”就表示向东走了15米
2.(1)如果零上5 ℃记作+5 ℃,那么零下3 ℃记作________.
(2)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________,物体原地不动记作________.
(3)某仓库运进面粉7.5吨,那么运出3.8吨应记作________.
3.某商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25±0.1)kg、(25±0.2)kg、(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质量最多相差( )
A.0.8 kg B.0.6 kg C.0.5 kg D.0.4 kg
处理方式:3个学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教师适当总结.
探究活动2:你能选定一个高度为标准,用正负数表示本班每位同学的身高与选定的身高标准的差异吗?你是怎样表示的?与同伴交流.
处理方式: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答案以及理由,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异,分析找出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标准不同.
探究活动3: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1.新的整数、分数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正整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正整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问题: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表示,进一步加强对负数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负数,并了解0的意义及作用.
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将数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归纳总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简称正数、负数和零,并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教材拓展
1.通常把________数和________统称为非负数,把______数和________统称为非正数,把________数和________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把______数和______统称为非正整数.
2.所以的________数组成正数集合,所以的________数组成负数集合,所以的________数组成整数集合,…
3.有限小数和________也是分数,例如:________.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某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收入与支出情况如表所示(单位:万元)
请问:(1)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与总支出各多少万元?
(2)如果收入用正数表示,则总收入与总支出应如何表示?
(3)该公司第一季度利润为多少万元?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收入
32
48
50
支出
12
13
10
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并通过练习进行针对性的巩固.
【拓展提升】
1.一种零件的长度在图纸上是(10±0.05)毫米,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毫米,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________毫米,最小不小于________毫米.
2.一批螺帽产品的内径要求可以有±0.02 mm的误差,现抽查5个样品,超过规定的毫米值记为正数,不足值记为负数,检查结果如表.则合乎要求的产品数量为( )
1
2
3
4
5
+0.031
+0.017
+0.023
-0.021
-0.015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可使学生加深对引入负数的必要性的理解.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检测】
1.-3.782( )
A.是负数,不是分数 B.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C.是负数,也是分数 D.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B.分数不包括整数
C.正分数,负分数,负整数统称有理数
D.正整数和正分数统称正有理数
3.一种零件的长度在图纸上是(10±0.05)毫米,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毫米,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________毫米,最小不小于________毫米.
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的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为课下辅导做好准备.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板书设计】
2.1 有理数
投影
引例:
例1
练习
学 生 活 动 区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通过身边常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不够用了,进而引入新课,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体现正负数的实际意义.
②[讲授效果反思]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感受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概念.同时结合学过的数将其分类,感受不同的标准会得到有理数不同的分类结果.
③[师生互动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
错题题号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