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数轴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数轴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7-18 17: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数轴 
课题
2 数轴
授课人




知识技能
1.了解数轴的概念及其三个要素,会画数轴;
2.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数学思考
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能正确的画出数轴,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问题解决
通过对比与迁移来掌握数轴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观察来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
通过数轴与数的结合,培养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究与交流中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轴的概念,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问题1:观察温度计,体会特点
图2-2-
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
(通过多媒体展示读温度计的方法)
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处理方式:找几个同学读温度计,看温度计时,因为它上面标有刻度数,所以我们只需看一看温度计液面指在哪个刻度上,就知道温度了.通过学生读出温度计的温度初步了解数轴的特点.
问题2:画情境图,体会方向与距离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 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 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处理方式:理解题意、思考,并根据题意画图.教师指导,根据学生的画图情况用实物投影展示,对于作图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借助温度计做类比,让学生分组展开积极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指出画数轴需要具备的条件,从而揭示本节的目标是让学生正确的画出数轴.
(续表)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一】数轴的画法
由上述两问题加以联想,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画图)
具体做法:
第一步:画一条水平直线,定原点(如图2-2-1),原点表示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图2-2-
处理方式: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一边画图一边说画法,然后教师加以矫正
要强调说明的是正数从0向右写,负数从0向左写,并且总结数轴的画法,最后强调数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也可以类似于温度计,把温度计水平放置即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O(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了数轴.
几点说明:
(1)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要素缺一不可;
(2)直线一般画水平的;
(3)原点可取直线上任一点但一取定就不再改变;
(4)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取从左到右;
(5)单位长度取适当,应结合实际需要,但一取定就不再改变,要做到刻度均匀.
知识反馈: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认清数轴,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图形哪一个是准确的数轴?
图2-2-
处理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要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将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再次强调画图步骤,帮助学生认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个要素.
针对数轴三要素和学生画数轴时常犯的错误而设置的,通过判断正误强化概念,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强调步骤,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规范学生的作图.
加深学生对数轴的认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续表)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二】抽象建模,数形结合
观察画好的数轴,思考以下问题:
图2-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3,-,-1.5,0分别在数轴的什么位置?
处理方式:思考,并与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根据所画的数轴可知原点表示的数字是0.原点右方表示的是正数,原点左方表示的是负数.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第(3)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指出.教师也可以给出其他的数字让学生说出在数轴上的位置.
结论:数轴上原点右边的数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数表示负数.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探究三】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图2-2-
1.我们把温度计这样放置,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1)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2)正数、负数在数轴的什么位置?判断它们的大小?
图2-2-
处理方式: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猜想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数与左边的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类比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让学生通过数轴观察,小组交流,得出第1个问题温度计上的温度会越往右温度越高,利用类比的方法观察数轴也会发现数轴上的点由左向右越来越大.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
数轴上两个点所表示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继续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演示和讲解,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得出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深化对数轴的认识,进一步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图2-2-
解:A点表示-2,B点表示2,C点表示0,D点表示-1.
处理方式:先给学生10秒钟时间观察例1中数轴的特点,再分别回答,教师板书,在学生口述过程中,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明确A,B,C,D四点所表示的数是什么?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不难得出结论,所以让学生直接口答说出答案.
通过学生指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是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数轴的认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续表)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例2 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5,0,5,-4,-.
解:如图2-2-所示.
图2-2-
处理方式:首先让学生到黑板上正确的画出数轴,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及时点评,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让学生互相提问、点评.一般的情况整数点比较好找,分数点有一定的难度,特别在找-的位置时相当多的同学可能要出现错误,可能选择在-处,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
本题是把用给定的数在数轴上进行描点,是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再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拓展提升】
1.已知:如图2-2-在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
(1)请写出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数轴上表示出﹣5,0,+3,﹣2的点.
图2-2-
2.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如图2-2-).请回答:
图2-2-
(1)写出数轴上距点B三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
(2)将点C向左移动6个单位到达点D,用“<”号把A、B、D三点所表示的数连接起来.
3.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2和+6. (2)0和-1.8. (3)-和-4.
通过拓展,加深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即数轴上两个点所表示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从而深化了目标.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检测】
1.下列各图表示的数轴中,正确的是(  )
图2-2-
2.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2-2-所示,试用“>”将有理数a,b,c,0连接起来.
图2-2-
图2-2-
3.如图2-2-,指出点A,B,C,D所表示的数分别是________.
基础题为必做题,能力题为选做题,分层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续表)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4.在数轴上,点A表示-11,点B表示10,那么离开原点较远的是________点.
5.画出数轴,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并用“<”将它们连接起来.
3,-2,1.5,-,0,-.
选做题:
6.一个蚂蚱在数轴上跳动,先从A点向左跳一个单位到B点,然后由点B向右跳两个单位到C点.如果C点表示的数是-3,则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
7.在数轴上,老师不小心把一滴墨水滴在画好的数轴上,如图2-2-所示,试根据图中标出的数值判断被墨水盖住的整数,并把它写出来.
图2-2-
处理方式:全体学生完成基础题,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对于选做题只要求部分学生完成即可,课下可以通过生教生的办法教会其他学生.
【板书设计】
2.2 数轴
1.数轴三要素
2.表示有理数
3.比较大小 
例1
例2



学生活动区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②[讲授效果反思]
借助学生常见的温度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得到数轴具备的相关要素,形象、直观、深刻的理解数轴,并感受数轴的作用,很好的串联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
③[师生互动反思]
在教学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交流的比较充分,对数轴的探究也比较深刻,要注意学生的展示环节,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 选做题第7题
错题题号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