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代数式
第1课时 代数式
课题
第1课时 代数式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
数学思考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意识.
问题解决
感受字母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的值的变化之间的联系,能利用代数式的值推断一些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
情感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体验数学美,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
重点
理解具体代数式的意义,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代数式求值.
教学
难点
准确列出代数式,从不同的角度给代数式赋予实际意义.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什么是等式呢?等式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活动内容:问题1:在国庆阅兵式上,曾有女民兵和三军女兵两种特殊方队(图3-2-),请据此回答:
图3-2-
(1)若女民兵有a人,三军女兵有b人,两种方队共有女兵________人;
(2)若三军女兵平均年龄为m岁,比女民兵平均年龄大n岁,则女民兵平均年龄为________岁;
(3)三军女兵共有m排,且每排有25人,则三军女兵的人数为________;
(4)女民兵方队用t秒钟走了s米,她们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为________米/秒;问题2:以上所填各式有何特点?
通过阅兵式的情境再现,激励学生的斗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两个问题既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知识,为学习代数式做铺垫.学生回答问题中的4个式子包含有+、-、×、÷、乘方等多种运算,学生口答过程中,教师顺势板书好答案,为下一步学生观察、理解和引出代数式,埋下了伏笔.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1】
请同学们观察(a+b),(m-n),25m,,并与同伴交流.
像(a+b),(m-n),25m,等式子,都是用运算符号把数与字母连接而成的,叫什么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总结代数式的书写要求:
1.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可以省略,也可写成“.”;数字与数字相乘,乘号不能省略,数字要写在字母前面.
2.在含有字母的除法中,一般不用“÷”号,而写成分数形式.
3.式子后面有单位时,和差形式的代数式要在单位前把代数式括起来.
4.带分数一定要写成假分数.
【探究2】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
(1)m+5; (2)a+b=b+a; (3)0;
(4)x2+3x+4; (5)x+y>1; (6).
小结:(1)代数式中不含“=”,“>”,“<”,“≥”,“≤”,“≠”等符号.
(2)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本活动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代数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先从观察代数式入手,体验这些代数式的特征.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 请认真读题并完成题后的填空:
1.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10元,儿童票每张5元.
(1)一个旅游团有x名成人和y名儿童,用代数式表示这个旅游团应付的门票费.
分析:x名成人的门票费为________;y名儿童的门票费为________.
解:这个旅游团应付的门票费为________.
(2)如果这个旅游团有37名成人和15名儿童,那么应付门票费多少元?
分析:这个旅游团有37名成人即字母________=37,15名儿童即________=15,分别把它们代入(1)中的代数式,即可求出应付的门票费.
2.想一想: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
(1)如果用x表示1支铅笔的价格,用y表示1本练习本的价格,那么10x+5y可以表示________的总钱数;
(2)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
变式 现代营养学家用身体质量指数衡量人体胖瘦程度,这个指数等于人体体重(㎏)与人体身高(m)平方的商.对于成年人来说,身体质量指数在20~50之间,体重适中;身体质量指数低于18,体重过轻;身体质量指数高于30,体重超重.
(1)设一个人的体重为w(㎏),身高为h(m),求他的身体质量指数.
(2)张老师的身高是1.75 m,体重是60㎏,他的体重是否适中?
(3)你的身体质量指数是多少?
本环节开始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较为充分,学生成功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果的多样性,数学符号的美妙性,同时初步学会了列代数式的方法.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拓展提升】
1.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是x,十位数是y,则这个两位数为________,若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所得的两位数是________.
2.如图3-2-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n是大于0的整数)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________.
图3-2-
3.一根弹簧原来的长度是10厘米,当弹簧受到拉力F千克(F在一定范围内)时,弹簧的长度用L表示,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3)计算当拉力F=10 kg时弹簧的长度L为多少厘米?
拉力F(kg)
弹簧长度l(cm)
1
10+0.5
2
10+1
3
10+1.5
4
10+2
…
…
(1)写出当F=7 kg时,弹簧的长度L为多少厘米?
(2)写出拉力为F时,弹簧长度L与F的关系式;
拓展提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检测】
1.下列各式:①a;②a≥b;③a(b+c)=ab+ac;④4t;⑤(m+n)2;⑥1-3m,其中代数式(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产量由m千克增长15%后,就达到________千克.
3.如果两个数的和是10,其中一个数用x表示,那么这两个数的积为________.
4.代数式6p可以表示什么?
5.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试用代数式表示此两位数.
6.某地电话拨号上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选其一:A:计时制:0.05元/分,B:包月制:50元/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上网).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要加收通信费0.02元/分.
(1)某用户上网的时间为x小时,请你用代数式表示两种收费方式下该用户应该支付的费用;
(2)若一用户估计一个月内上网的时间为20小时,你认为采用哪种收费方式合算?
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在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
2.在学习方法上,你学会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疑惑?
布置作业:课本P83习题3.2第1,2,3,4题.
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互相补充交流,从而达到对本节课的回顾与整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分享成功与收获,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代数式
一、代数式的定义 例 练习
二、代数式的书写要求
三、代数式的值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采取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对每位答案正确的学生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如:好!很棒!这位同学思维敏捷!很扎实等,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讲授效果反思]
根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概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入代数式的概念,显得自然流畅,学生学的轻松,在学习例题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在不断地纠错中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归纳中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创新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③[师生互动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
错题题号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2 代数式
第2课时 代数式求值
课题
第2课时 代数式求值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能熟练地求代数式的值,感受代数式求值可以理解为一个转换过程或一个算法.
数学思考
在代数式求值过程中,初步感受函数的对应思想.
问题解决
感受字母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的值得变化之间的联系,能利用代数式的值推断一些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
情感态度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会求代数式的值并解释代数式值的实际意义.
教学
难点
利用代数式求值推断代数式所反应的规律.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同代数式表示:
(1)a的平方加上b的两倍;
(2)a的平方与b的和的两倍;
(3)a的平方的两倍加上b;
(4)a与b平方和的两倍.
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1.用代数式表示:
(1)a与b的和的平方________;
(2)a,b两数的平方和________;
(3)a与b的和的50%________;(4)x的平方与y的立方差________;
(5)一个三位数,个位是a,十位是b,百位是c,则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
2.填空:某商店购进一批茶杯,每个1.5元,则买n个茶杯需付款________元.如果茶杯的零售价为每个2元,则售完茶杯得款________元.当n=300时,该商店的利润为________元.n=3561时你能确定利润吗?
复习旧知与引入新知有效的结合,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1】认识数值转换机
(1)下面是一对“数值转换机”,写出图①的输出结果;写出图②的运算过程及输出结果.
图3-2-
输入
-2
-
0
0.26
4.5
图1的输出
图2的输出
【探究2】议一议
n
1
2
3
4
5
6
7
8
…
5n+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
n2
1
4
9
16
25
36
49
64
…
填写下表,并观察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的变化情况.
(1)随着n的值逐渐变大两个代数式的值如何变化?
(2)估计一下,哪个代数式的值先超过100?
知识反馈
填写下表,并观察下列代数式的值的变化情况.
n
1
2
3
4
5
6
7
8
…
-8n+5
…
-n2
…
(1)随着n的值逐渐变大两个代数式的值如何变化?
(2)估计一下,哪个代数式的值先小于-100?
1.使学生感受代数式求值可以理解为一个转换过程或某种算法.进一步巩固了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就是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在进行计算时必须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通过填表,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求代数式值的过程和方法,并感知字母的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的值之间的联系,能利用代数式的值推断一些代数式所反应的规律,从而揭示目标.
归纳总结
强化学生求代数式值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字母的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的值之间的关系.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有一数值转换机,原理如图3-2-所示,若开始输入x的值是5,可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是8,第二次输出的结果是4,…,请你探索第2015次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
图3-2-
例2 代数式x2+x+3值为7,则代数式2x2+2x-3的值为________.
1.考查了学生能利用代数式的值推断一些代数式所反应的规律的能力.
2.考查了利用等式的性质求代数式的值,注意把已知条件与结论要有效的结合,渗透了整体代入的思想.
【拓展提升】
1.=01.若代数式的值为0,且x≠0,y≠0,则x,y满足( )
A.x+y=0 B.x-y=0 C.xy=0 D.=0
2.已知|x|=3,|y|=2,且xy<0,求x+y的值.
3.已知:+=0,求代数式x2-xy+y2的值.
4.下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写出计算过程并填写下表:
x
-1
0
1
2
y
1
-0.5
0
0.5
输出
图3-2-
拓展提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检测】
1.填空:
(1)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则2(a+b)—3cd的值为________.
(2)当a=3,b=1时,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
2.如图3-2-是一数值转换机,若输入的x为-5,
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
3.人体血液的质量约占人体体重的7%~8%. 图3-2-
(1)如果某人体重是a千克,那么他的血液质量约在什么范围内?
(2)亮亮体重是35千克,他的血液质量约在什么范围内?
(3)估计你自己的血液质量.
(续表)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4.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米)和下落时间t(秒)的关系,在地球上大约是:h=4.9t2,在月球上大约是:h=0.8t2.
(1)填写下表:
t
0
2
4
6
8
10
h=4.9t2
h=0.8t2
(2)物体在哪儿下落得快?
(3)当h=20时,比较物体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自由下落所需的时间.
5.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
让学生独立完成,有利于把握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同时老师面批,有利于查缺补漏,因材施教.最后留给学生反思,将错题真正改正,落实到实处.让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新知.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教学说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相互补充.及时有效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坚定今后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对本节课知识作以总结,起到知识的升华.
布置作业:课本P85习题3.3第1,2,5题.
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代数式求值
一、“数值转换机”求值 例1
二、议一议 例2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通过复习上一节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概念,明确代数式的书写要求,为本节提出数值转换机做铺垫.向学生介绍数值转换机,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前提下顺利过渡到本节知识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字母取值和代数式值的对应思想.
②[讲授效果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提出数值转换机,并要求学生根据两个不同的数值转换机列出不同的代数式,并求相同字母下代数式的值.进而引出议一议,让学生通过表格中大量的计算,熟练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升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③[师生互动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
错题题号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