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点、线、面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运用多媒体分析点、线、面的性质、作用、通过运用探究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分类、特点,感受生活中的形式美。
2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点线面,在绘画中,也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但对点线面的组合规律运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让他们从接触身边的美术作品和走到自然之中,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其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艺术语言进行造型活动,点线面的使用要富有变化,有节奏感,不能单一。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通过体验性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点、线、面存在的各种形式。
1 教师用实物的形式展示点、线、面。
2 播放电影片断《十面埋伏》,从中体验影视作品中点、线、面的运用。
教师提问:主动探究。影视作品中点、线面是通过什么展示形式美的。
学生通过观看总结:
3 以现场的学生为主,进行点、线、面的排列组合。使学生感受点、线、面的相互关系,以及存在形式。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起立等排列组合。
教师归纳:原来点线面给人以多种形式丰富的感觉,因此,不同的表现形式,点线面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
今天我们学习点、线、面在平面作品中的构成方式。
活动2【讲授】讲授
观察分析,开放探究。
1 教师展示课件中的图片(校园内自拍图片,点在自然中的体现):请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图片中的点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呈现什么样的排列?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根据视觉经验得出结论,教师归纳:点,表示位置,点是视觉中相对小而集中的形,它是一切形态的基础。在平面设计中,点具有汇聚视线的作用,点的组合能产生节奏感和空间感。
多媒体展示图片,巩固学生对点的认识,点可以进行大小、形状、虚实的变化从而产生
视觉效果。
2 展示图片(线在自然中的体现),学生总结线在自然中的感受。
表演体验,主动探究,教师找一组学生展示动作:站立式起跑、立正姿势、等,另一组学生针对动作用线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线比点更具有较强的感情性格,-线是视觉上相对细而长的形态,线的重要性格是表现在长度。
垂直线:富于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斜 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
折 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教师归纳:线的表现要点,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不同来创造线的形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教师举例分析在绘制自由曲线时,由于使用工具的不同而取得不同个性效果。
3 展示图片(面在自然中的体现),学生感受面在视觉中存在的形态,得出结论:面相对于点和线具有长、宽两度空间。
教师演示面的形状,学生进一步推论面的种类及特点。
教师归纳:
直线形面:具有直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
曲线形面:比直线型柔软,可产生优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感觉。
偶然形面:不能随心所欲产生图形,自然具有个性。
4 教师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点、线、面的特征,并能够熟悉运用到实际设计之中。
活动3【练习】练习
以点、线、面为元素设计一幅表现一定感情或景色的平面构成图案,表现形式不限,要求绘图工整,构图合理。注意点的疏密、大小,线的粗细、曲直、方向、疏密排列,以及面的偶然效果的运用,同时注意表现工具的使用。
活动4【测试】展评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交流创意,相互评价。教师通过讲评的形式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形式美的追求。
活动5【作业】小结
《为了寻求美》,美在艺术中也在生活,认识点、线、面,感受生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