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培优练习
一、能力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红卫兵来了
流沙河
一群年轻人涌入后院,东张西望,似在找谁。他们厉声逼问木匠唐娃儿:“哪个是流沙河?”那位少年木匠不知所措,正在为难。明知躲不脱了,不如自首,也显得那个些。我大声说:“我是!”那一群年轻人跑过来,半圆圈围了我。联手罗师傅放下大锯,回避开去。包围圈缩小了。
又一群年轻人从小门面飞跑而来,七嘴八舌问道:“在哪儿?”他们蜂拥而上,包围圈由一层变为两三层。原来这两群年轻人就是从成都来的某中学红卫兵战斗队的小将,他们驻扎本镇多日,煽了不少风,点了不少火,已将此地的革命形势推向了高潮。现在他们即将凯旋成都,准备抓我回去,行“献俘”之礼,开斗争之会。他们先去家中捉我,又扑了空。可能有邻居给他们“点水”,他们跑到这里。兵分两路,一路从大门面,一路从小门面,杀入后院来。他们的小领袖甲问我:“你就是流沙河?”他似乎怀疑我是假冒的。
“同学们,我就是。”我握着锯柄说。
“你说你的本名。”小领袖乙说,似乎有考核我是否是假冒的意思。
我说出本名来。他们不再怀疑,但显然很失望。我是这样瘦弱,蓬头垢面,裸体跣脚,只穿一条幺裤,寒伧之至,不像他们斗争过的“黑帮”分子。
“你为什么躲在这儿?”小领袖甲问。
“我被押回老家,接受群众监督改造,已经半年。我不是躲来的。”我放开锯柄,伸出手掌请他们看凸起在指根下的茧皮。我说:“我靠拉大锯维持生活,已经半年。”
小领袖乙愤怒地喝斥道:“狡辩!你以为我们不看报!你是黑帮!沙汀黑帮!”
他双臂反抄在背后,似乎双手捏有一件东西而不让我看见。我想,可能是打人的凶器。
我解释说,1957年定我右派罪,当时沙汀是省文联负责人,我怎么可能入他的“黑帮”。我说,我与文学绝缘已9年了,根本不是文学界的人,不可能入任何帮。
“是小汽车送你到这儿来的吧?”有人问。
我解释说,1958年我被开除公职,只拿生活费,每月30元,做体力劳动,迄今9年了,怎么可能坐小汽车。
小将们还提了许多质问,都显得很无知。他们居然以为我的生活很好,拿稿费啦有存款啦住洋楼啦吃营养品啦。他们不了解当右派多么苦,因为他们太年轻了,又都是红五类子女,没有当右派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我一一回答了他们的质问。他们都很失望,遂不再问。
这时候小领袖甲向小领袖乙做眉眼。小领袖乙面容黑瘦,眸子清亮,一副聪明相。他仍然双臂反抄着,不让我看见他捏的东西。他把嗓子提得老高,表情非常严厉,吼道:“你!好生改造!”随即垂下双臂,不再反抄。我看见了,他手提的是一卷粗麻绳。他那清亮的眸子骨碌一转,向小领袖甲投一个询问的眉眼。于是小领袖甲用目光扫一扫半圆形包围圈,命令:“走吧。”又掉脸向着我,叫我写一份认罪书,下午交到他们的驻扎地,由他亲收。然后他们一窝蜂似的走了。
我坐下来,准备吸烟。手抖,擦不燃火柴。叼着烟的嘴唇也在抖。罗师傅走回来,不好意思用眼睛看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说话,只坐着。我说头疼,下午再锯,便回家写认罪书去了。
(选自《锯齿啮痕录》)
从结构上看,写木匠罗师傅的文字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如何理解“他们驻扎本镇多日,煽了不少风,点了不少火,已将此地的革命形势推向了高潮”这句话的含义?
红卫兵来“抓我”的情节悬念迭起,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作者在文中说“小将们”“显得很无知”。联系全文说说红卫兵的无知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探究一下这样写的意图。
二、挑战自我潜能:
请尝试运用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生活细节或一个场景片段,来表现你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力求包含真感情、真见解。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能力拓展提升
特点:前后呼应。罗师傅先是“放下大锯,回避开去”,后是“走回来,不好意思用眼睛看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说话”。作者写罗师傅的尴尬处境,表明老百姓对红卫兵动辄抓人的害怕与憎恨。
【解析】文中写罗师傅的文字不多,只有两处,抓住“回避”“不好意思”等词分析即可。
2.交代了“文革”动乱的背景,写出了红卫兵的疯狂,红卫兵煽风点火造成本镇动乱,暗示下文“我”将被打成“沙汀黑帮”分子。
【解析】这是文中交代故事背景的一段文字,可以从红卫兵的举动中看到“我”将要被“审问”的必然性。
3.“他双臂反抄在背后”,先设置悬念;然后发现“我”不是所谓“黑帮”,“仍然双臂反抄着,不让我看见他捏的东西”;最后通过“垂下双臂,不再反抄”“他手提的是一卷粗麻绳”解开悬念。这样写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比平铺直叙更有效果,揭露了红卫兵的狡诈、残暴和作者的无奈。
【解析】先找出文中能令人产生悬念的情节,如一再写到有一个红卫兵小领袖“双臂反抄在背后”,直到文章的结尾才写出他手中拿的东西竟是捆人用的“粗麻绳”,让人感到这些人的狡猾和凶狠。符合这层意思即可。
4.他们把“我”当作“沙汀黑帮”,怀疑“我”是假冒,认为被押回老家的“我”是“躲在这儿”的,以为“我”的生活很好。揭露了年轻的红卫兵受利用成为政治斗争工具的“文革”现实。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从红卫兵的言行中寻找答案。作者写红卫兵的“无知”,是为了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揭示“文革”的荒诞性。
二、挑战自我潜能:
【参考示例】 记得早年当医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强硬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能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能更轻易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心灵柔和了,就能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
《小狗包弟》基础练习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剖( ) 拍摄( ) 叱骂( )
呻唤( ) 吠叫( ) 忏悔( )
琐事( ) 篱笆( ) 作揖( )
2.辨析后为加点字注音
(1)熬 (2)爪
(3)乘 (4)难
(5)缝 (6)散
3.结合语境为加点字注音
(7)出现矛盾要先调( )查,然后调( )解。
(8)人参( )苗长得参( )差不齐,还让人参( )观吗?
4.根据拼音填汉字
(1) (2)
(3) (4)
(5) (6)
5.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A.中国对外政策是永不称霸和扩张,但这并不等于就是逆来顺受,任人宰割!( )
理由:
B.连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雨水充沛,水草丰美,绿树成荫,分外迷人。( )
理由:
C.如今如果谁家有一门海外的亲戚,那真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海外关系”则足以让一个家庭整天胆战心惊。( )
理由:
D.已经是三个孩子父亲的范博梅尔,非常理解那些儿女失踪的父母的心情,这也是他不由自主流泪的原因。( )
理由: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狗吠(fèi) 迷惘(wǎnɡ) 解剖(pāo) 开天辟地(pì)
B.作揖(yī) 温驯(sùn) 栖息(xī) 恪尽职守(kè)
C.恻隐(cè) 呵叱(chì) 客栈(zhàn) 浪遏飞舟(è)
D.迸发(bèn) 魂悸(jì) 梦魇(yǎn) 冠冕堂皇(ɡuàn)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租赁 驾驭 呻唤 坛坛罐罐
B.熬煎 寂寞 歉意 绿草如荫
C.羞耻 责备 款待 一蹋糊涂
D.虫蛀 内涵 作缉 逆来顺受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与过去中国出口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相比,当下中国市场、中国消费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已经过去的2010年3月,中国迎来2004年以来首次单月贸易逆差,即是最好的________。
②那天晚上,肖强心里憋着的怒火________了,他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冲着爸爸哭喊叫骂,扔东西;而爸爸只是低着头,默默地承受着这些。
③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________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A.证明 暴发 况且 B.明证 爆发 何况
C.明证 暴发 何况 D.证明 爆发 况且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意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雨巷》描写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C.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已经在今天被大多数人接受。
D.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圣火已经在齐鲁大地缓缓熄灭,在“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主题口号的引领下,本届全运会展现了更加动人的时代风采。
二、课内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5题。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0.巴金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找出文中作者解剖自我的句子,说说所包含的内容。
答:
11.从小狗包弟的命运上,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答:
12.文段中有不少关于院子里景物的描写,这些景物描写透露出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试举例分析。
答:
13.文章结尾说:“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试分析这句话。
答:
14.作者为什么说“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答:
15.在写完小狗包弟的事情之后,作者为什么又记叙了院子里环境的变化?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pōu shè chì shēn fèi chàn suǒ ba yī
2.(1)áo āo (2)zhuǎ zhǎo (3)chénɡ shènɡ (4)nán nàn (5)fènɡ fénɡ (6)sàn sǎn
3.(7)diào tiáo (8)shēn cēn cān
4.(1)堕 坠 (2)扇 煽 (3)塌 踏 榻(4)揪 锹 鳅 (5)舔 添 忝 (6)歉 赚 嫌
5.(A)√ “逆来顺受”指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B)× “绿树成荫”指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不合语境。应改为“绿草如茵”。
(C)√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D)× “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不合语境。应改为“情不自禁”,强调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6.C【解析】A项“剖”读pōu;B项“驯”读xùn,“栖”读qī;D项“迸”读bènɡ,“冠”读ɡuān。
7.A 【解析】B项“荫”应为“茵”,C项“蹋”应为“塌”,D项“缉”应为“揖”。
8.B 【解析】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明证:明显的证据。从语境看,应用“明证”。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多用于力量、情绪等,从语境看,应用“爆发”。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分句构成对比,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如此。况且: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从语境看,应用“何况”。
9.D 【解析】A项成分残缺,去掉“使读者”。B项搭配不当,“描写了……图景”搭配不当,应改“描写”为“描绘”;成分赘余,去掉“之”。C项语序不当,把“已经”移到“今天”后。
二、课内巩固
10.“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短短几句话,包含着超人的勇气,不但体现了作者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更重要的,它展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与之联系的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11.我们可以看出,一场“文革”运动,以它的残暴荡涤人性、狂施淫威,它使多少人家从安乐中陷入苦难,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非命。
12.例如:“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葡萄架被虫蚀坍塌掉了,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往年的花儿少了好几株,不仅表明了美好的事物被糟蹋了,更折射出作者心灵深处不可愈合的揪心的伤痛。
13.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表达了作者自己深深的歉
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14.作者想通过舍弃小狗包弟来避免抄家的危险,但是这个天真的愿望很快化为泡影。“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是说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历经九死一生而没有死去,所以说“倒是我的幸运”。
15.用园中荒败衰微的景象衬托备受熬煎的心境,更见其内心的痛苦,也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隔阂的砖墙,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人类心灵的戕害与扭曲。
《小狗包弟》提高练习
文本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1~4题。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得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者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作者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友好关系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答:
作者在描写小狗包弟时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答:
作家为什么要突出写小狗包弟的可爱之处?
答:
从选文中,你能看出小狗包弟成为作者“包袱”的原因吗?试结合文章的有关情节简要分析。
答: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生 命
巴 金
我接到一个不认识的朋友的来信,他说愿意跟我去死。这样的信我已经接过好几封了,都是一些不认识的年轻人寄来的。现在我住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我的窗前种了不少的龙头花和五色杜鹃,在自己搭架的竹篱上缠绕着牵牛花和美国豆的长藤。在七月的大清早,空气清新,花开得正繁,露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对面屋脊上站着许多麻雀,它们正吵闹地欢迎新生的太阳。到处都充满着生命。我的心也因为这生命的繁荣而快活地颤动了。
然而这封信使我想起了另一些事情。我的心渐渐地忧郁起来。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
我应该比谁都更了解自己罢。那么为什么我会叫人生出跟我去死的念头呢?难道我就不曾给谁展示过生命的美丽么?为什么在这个充满了生命的夏天的早晨我会读到这样的信呢?
我的心里怀着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揩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同时另一种思想慢慢地在我的脑子里生长起来,甚至违背了我的意志。
我能够做什么呢?
“我就是真理,我就是大道,我就是生命。”能够说这样话的人是有福的了。
“我要给你们以晨星!”能够说这样话的人也是有福的了。
但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够说一句这样的话呢?
一九三四年七月在北平
5.根据文意,对标题“生命”的正确理解是什么?
答:
6.“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这句话该怎样理解?作者似乎看见了什么景象?
答:
7.对朋友家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8.对“然而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我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干净了”的正确理解应是( )
A.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最终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毫不相干。
B.丑恶的现实生活将作者的美丽的愿望摧毁了,所以生活只能以它悲惨的真实面目出现在作者的作品中。
C.丑恶的现实生活摧毁了作者的美丽的愿望,所以在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是虚假的。
D.作者的美丽的愿望都给现实生活摧毁了,所以作者只能写一些令人看了想去自杀的作品。
三、语言运用
9. 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内容。
岁月是无情的,它让红花凋谢,让绿叶枯萎,让青丝变成白发;岁月又是有情的, , , 。?
10.下面是巴金先生的一段话,次序已经被打乱。请重新为之排序,使之通顺。(只填序号)
①但是有一点我没想到,我成为一个作家也许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所以是意外的顺利。
②我对自己所走的道路,一直不满意。
③我常说自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④我拿起笔写东西,就是因为对社会不满,肚子里有感情要倾吐,有爱憎要发泄,我才写东西。
⑤我说过我不是个文学家,也不懂艺术,这是说真话。
⑥我在年轻的时候,常常想搞社会革命,希望对人类有比较大的好处。但有时想想,还是做一个作家,用笔写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答:
参考答案
一、文本阅读
1.包弟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
【解析】从作者对包弟描写的语句看,包弟的讨人喜欢主要是因为它会作揖讨糖果、对人有感情、通人性等。
2.作家描写小狗包弟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如,选文第二段“它不咬人……引得客人发笑”,从正面描写了包弟的聪明可爱;选文第二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选文第四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等语句属于侧面描写,表现了包弟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有情有义。
【解析】描写方法有动作、心理、语言、肖像、细节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烘托渲染等,这篇文章对包弟的描写,没有采用常用的那些描写方法,主要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者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同时,为下文写作者的忏悔作铺垫。
【解析】节选部分的内容在整篇文章中起铺垫作用,写小狗包弟的聪明可爱,正是为下文写小狗的遭遇和自己的忏悔作铺垫。符合这种意思即可。
4.因为包弟是日本种小狗,又有瑞典旧主人。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就可以知道,作者正是害怕会因包弟而获“里通外国”罪而急于抛开包弟。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结合包弟的特殊身世和艺术家被定为“里通外国”罪分析即可。
类文阅读
5.赞美生命,揭露黑暗的社会使普通人的生命难以维持。
【解析】对标题的理解,基于对主旨的理解,而对主旨的理解,离不开文章内容,也离不开写作背景。此文写于1934年,正是国民党黑暗统治时期,民不聊生,再结合文中语段“我的心里怀着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揩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可知文章主旨是揭露黑暗的社会使普通人的生命难以维持。
6.现实生活的悲惨使“眼前生命的繁荣”变得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作者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悲惨的现实生活。
【解析】“眼前生命的繁荣”“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意思自然是生命不再繁荣,也就是说悲惨的现实生活使人觉得眼前的繁荣成了幻景。
7.反衬旧中国社会的黑暗。
【解析】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主旨,从后文“眼前生命的繁荣仿佛成了一个幻景,不再像是真实的东西了。我似乎看见了另一些景象”就可以看出,眼前的繁荣景象是为了反衬“另一些景象”。
B
【解析】作者在上文中说到他怀着人人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这里的“这一切”指代作者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这一切到了我的笔下都变成另一种意义了”,当然是说作者作品中描写的生活并不美好。B项符合这个意思。
三、语言运用
9.答案:答案示例:它使幼苗长成大树 使树木结出硕果 使人生收获财富
【解析】从前后语句的关系看,应构成对比,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岁月的“有情”,句式上采用“让什么怎样”或“使什么怎样”的句式。
10.③②⑥⑤④①
【解析】解答时,首先确定论述中心,找准语段首句,其次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览全部句子,确定此段内容是在论述“我”,剖析“我”,所以应确定③句为首句,接着②句“我对自己所走的道路,一直不满意”是对③句中“充满矛盾的人”作一说明,然后以时间为序,⑥句从年轻时候写起,到此已确定部分顺序为③②⑥。剩下的⑤、④、①论述的都是关于“写作”方面的事情,⑤、④、①在排序时应注意⑤句中“我说过”的领起转换作用,①句中“但是”的转折前挂作用,据此可确定顺序为⑤④①,故总的顺序为③②⑥⑤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