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练习(含基础练习、培优练习、提高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练习(含基础练习、培优练习、提高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7-19 21:49:30

文档简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培优练习
一、能力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人权与女权(节选)
梁启超
我们怎么样呢?哎,说起来,又惭愧,又可怜,连大部分男子也没有发现自己是个人,何论女子!狭义的人权运动还没有做过,说什么广义的人权运动!所以有些人主张“女权尚早论”,说等到平民运动完功之后,再做女权运动不迟。
这种话对吗?不对。欧洲造铁路,先有了狭轨,才渐渐改成广轨;我们造铁路,自然一动手就用广轨,有什么客气!欧洲人把狭义广义的人权运动分作两回做,我们并作一回,并非不可能的事。但有一件万不可以忘记:狭轨广轨固然不成问题,然而没有筑路便想开车,却是断断乎不行的。我说一句不怕诸君怄气的话,中国现在男子的知识能力固然也是很幼稚薄弱,但女子又比男子幼稚薄弱好几倍!讲女权吗?头一个条件,要不依赖男子而能独立。换一句话说,是要有职业。譬如某学校出了一个教授的缺,十位女子和十位男子竞争,谁争赢谁?譬如某公司或某私人要用一位秘书,十位女子和十位男子竞争,又谁争赢谁?再进一步,假使女子参政权实行规定在宪法,到选举场公开讲演自由竞争,又谁争赢谁?以现在情形论,我斗胆敢说:女子十回一定有九回失败。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女子的知识能力实实在在不如男子。
天生成不如吗?不然不然,不过因为学力不够。为什么学力不够?为的是从前女子求学不能和男子有均等机会。没有均等机会,固然不是现在女子之过;然而学力不够,却是不能讳言的事实。诸君在英语文读本里头谅来都读过一句格言: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即权力。不从知识基础上求权力,权力断断乎得不利;侥幸得到,也断断乎保持不住。一个人如此,阶级相互间也是如此,两性相互间也是如此。
讲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得一个结论了。女奴运动,无论为求学运动,为竞业运动,为参政运动,我在原则上都赞成;不惟赞成,而且十分认为必要。若以程序论,我说学第一,业第二,政第三。近来讲女权的人,集中于参政问题,我说是急其所缓,缓其所急。老实说一句:现在男子算有参政权没有?说没有吗?《约法》上明明规定;说有吗?民国成立十一个年头,看见那一位男子曾参过政来?还不是在选举人名册上湊些假名,供那班“政棍”买票卖票的工具!人民在这种政治意识之下,就让你争得女子参政权,也不过每县添出千把几百个“赵兰、钱蕙、孙淑、李娟……”等等人名,替“政棍”多弄几票生意!我真不愿志洁行芳的姊妹们,无端受这种污辱。平心而论,政治上的事情,原不能因噎废食,这种愤激之谈,我也不愿多说了。归根结底一句:无论何种运动,都要多培实力,少作空谈。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这一着办得到,那么,竞业参政,都不成问题;办不到,任你搅得海沸尘飞,都是废话。
诸君啊!现在全国中女子知识的制造场,就靠这十几个女子师范学校,诸君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庄子说得好: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诸君要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又要知道想尽此责任,除却把学问做好,知识能力提高外,别无捷径。我盼望诸君和全国姊妹们,都彻底觉悟自己是一个人,都加倍努力完成一个人的资格,将来和全世界女子共同协力做广义的人权运动。这回运动成功的时候,真可以欢呼人权万岁了!
1.节选文字表明了作者对实现女权有什么看法?写出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呢?写几句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我真不愿志洁行芳的姊妹们,无端受这种污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全国中女子知识的制造场,就靠这十几个女子师范学校,诸君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哎,说起来,又惭愧,又可怜,连大部分男子也没有发现自己是个人,何论女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来讲女权的人,集中于参政问题,我说是急其所缓,缓其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写几点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表达交流
5.下面一段文字介绍了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倾向”,请用一句话概括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要求:不能用否定句,不超过45个字。(5分)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归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思想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也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地引入了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挑战自我潜能
6.发挥你的联想与想像,完成下面的问题。
为教师“画像”
跋山涉水
吉林珲春市果树村教学点坐落在大山深处,教师马宪华7年来每天要翻4座山趟5条河,但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未耽搁一节课。
教坛“保尔”
甘肃省镇原县李园子小学教师张学成双腿残疾,身患各种顽疾,但他仍拄着双拐、骑着毛驴,30余年如一日,往来于家和学校之间的十里羊肠小道上,被誉为“教坛保尔”。
孤儿院院长
云南华坪县民族中学老师张桂梅,经历过两次大手术,但仍坚持教学,爱生如子,共资助15名学生上学,并不计报酬干起第二职业——一个有54名孩子的孤儿院院长。
两万五千里
黑龙江省克东县宝泉镇永平村小学教师王宝杰,每天往返偏僻的村小学40里地,26年走过了相当于10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义工校长
贵州省沿河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刘恩和27年前扎根山区,为山区教育呕心沥血。为改变“三无”学校的面貌,他就自己出义工修建学校。4个月背了20多吨水泥,跋涉了2000多公里的山路,走烂了5双解放鞋。
一条小船
湖北省阳新县王英乡库岛希望小学建在一座小岛上,船是惟一的交通工具。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王月娥老师每天早晨一桨一桨把分布在各个小岛的学生接到学校,下午放学又一个个送回去。
还有,还有……
我们固然仰慕梁任公那样博学多才、光芒四射的大学者,但像他那样的巨星毕竟屈指可数,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基石的,往往是马宪华们。请你运用联想,发挥想像,从以上六位老师中任选一位,为其“画”一幅像——主要运用细节描写来描写其精神世界。(300字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能力拓展提升
1.作者认为真正的“女权运动”应是先让女性学习文化知识,使其在思想上认识到参政的重要性,让她们实现自我解放。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但反对的不应是实体,而是程序,即学习与参政的先后问题。
2.(1)让妇女替“政棍”多弄几票生意。
(2)培养女性知识分子的地方。
3.(1)男人都不知道自己有人权,更何况那些知识见闻比男性少得多的女性呢!
(2)作者认为应先让女性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然而才能去参政议政;如果没有知识,女权也就无从谈起。
(3)女权运动的真正意义,首先要让女性自己觉醒,由社会的“赐予”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4.语言特点:多用反问句、祈使句,加强语言。如面对面谈话。因为本文是一篇演讲词。
B 表达交流
5.以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观点为支点,主张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借鉴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二、挑战自我潜能
6.【解析】写这样的文章,要注意几点:
要紧扣对象的身份——乡村老师;要注意其工作的环境——偏远的山区或湖区;要注意他们具体的事迹;一定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或写其貌,或状其神,更要描写其行动,而且这些描写又要统一到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来。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基础练习
基础积累
1.请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并朗读两遍。
显宦( ) 叱咤( ) 莅校( ) 迥乎不同( )
精悍( ) 蓟北( ) 激亢( ) 涕泗交流( )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1)禁  (2)角
(3)解 (4)屏
3.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5)小刚长得很强(  )壮,性格很倔强(  ),做事别勉强(  )他。
(6)他每次出差(  )差(  )不多都要出点差(  )错。
4. 辨析形似字,填写汉字
(1)     (2)
(3) (4)
(5) (6)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景仰 戊戌 启迪 风神潇洒
B.谦逊 宏亮 箜篌 公竞渡河
C.弥漫 苍茫 引证 起承转合
D.机缘 酣畅 沾襟 博闻强记
6.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A.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夏普莱斯做客清华大学“巅峰对话”,清华学生踊跃发言,广泛互动,许多问题甚至复杂到以博闻强记出名的夏普莱斯都不得不拿起小本,边听边写。(  )
理由:
 
B.黄河初入宁夏途经中卫市沙坡头形成180度大转弯,向北汹涌而去,叱咤风云,景色壮美。(  )
理由:
 
C.随父母抵东欧时,正赶上多雨的季节,我便联想到江南的梅雨天。然而,真正经历过两边的雨,才能体会欧洲的雨与江南的迥乎不同。(  )
理由:

D.弗格森发行的全新自传的书名短小精悍,就叫《我的自传》,书中关于在曼联的光辉岁月的描写占据大量篇幅。(  )
理由:
 
E.这件小事把他虚伪的一面暴露得酣畅淋漓。(  )
理由:
 
F.入冬以后天气恶劣,风雪不断。不过这几天气温回升,天空晴朗无云,风和日丽,让人感到很舒服。(  )
理由:
 
7.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______长袍,步履______,风神潇洒,______顾盼,______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A.肥大的 稳健 左右 光芒
B.瘦窄的 稳健 前后 神采
C.瘦窄的 沉着 前后 光芒
D.肥大的 沉着 左右 神采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B.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C.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D.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9.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B.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C.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D.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0.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______。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A.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B.倒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也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C.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D.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二、课内巩固
阅读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7~10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1.第7自然段中“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12.如何理解第8自然段中“表演”一词的含义?

13.第8自然段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讲到《桃花扇》时竟会“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

 
14.第9自然段写梁任公先生演讲后,为什么“大汗淋漓”,却“状极愉快”?

 
15.这三个自然段文字是怎样表现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的?简要概括梁任公先生的性格特点和演讲特点。

 
16.第10自然段的反问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huàn chì zhà lì jiǒnɡ hàn jì kànɡ tì sì
2. (1)jīn jìn (2)jué jiǎo (3)jiě jiè xiè (4)bǐnɡ pínɡ bīnɡ
3. (5)qiánɡ jiànɡ qiǎnɡ (6)chāi chà chā
4.  (1)履 覆 (2)迥 炯 炯 (3)亢 吭 炕 (4)怆 沧 苍 (5)戊 戌 戍 戎 (6)咤 姹 诧
5.B(“竞”应为“竟”)
6. A √ “博闻强记”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B × “叱咤风云”指怒叱之声,令风云失色,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左右时局的威风、气势。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 √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D × 句子是说书名简单明了,“短小精悍”指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用在此句中,用错了对象。
E ×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应改为“淋漓尽致”。
F × “风和日丽”意思是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朗暖和,一般用于春天,不能用于冬天。
7.A
8.D 【解析】分句间停顿应该用逗号,将三个顿号改为逗号。
9.A【解析】“大约”与“左右”意思重复。
10.D 【解析】注意上下文谈的主要话题是“讲话”,所涉及的应该是“学术文章”。
二、课内巩固
11. 表明“我们”已被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深深吸引,烘托梁任公的演讲效果,表达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12. “表演”一词是对梁任公先生演讲的外在表现而言,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充沛,有感染力。
13. 梁任公先生由明亡联系到自己曾经追随光绪帝变法图强,终因慈禧等顽固派的扼杀而失败,国家贫弱,列强瓜分,生灵涂炭,而自己救国壮志难酬,自然也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了。
14. “大汗淋漓”说明其演讲的投入,“状极愉快”说明梁任公先生因自己凭学问对青年学生有所启迪、有所帮助而满足,表现了其崇高的思想境界。
15. (1)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正面描写主要是动作和神情的刻画,动作有“敲打他的秃头”“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顿足”“拭泪”等,神情有“狂笑”“太息”“痛哭流涕”“大汗淋漓”等。侧面描写有“我们屏息以待”“跟着他欢喜”“泪下沾襟”“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等。
(2)性格特点:才华横溢,博闻强记,认真细致,风趣幽默。演讲特点:极为投入,有很强的感染力。
16. ①侧面赞扬先生的为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②呼唤像先生一样的学者出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提高练习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题
①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②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③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
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④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⑤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⑥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⑦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四段写道“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这说明梁启超的演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对梁启超先生的演讲做了精彩生动的描写,从这些精练的语句中可见梁启超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许多听了他的讲演的人就“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5.选段对梁任公进行了哪些细节的刻画?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梁任公的演讲有什么特点?(从开场白、声音、内容、表情四个方面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雅 舍
梁实秋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株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 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掉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不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告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具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万物之逆依”,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家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暂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家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1940年11月15日《星期评论》第一期,有删改)
7.“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文章第2、3段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点之多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末尾“其家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一句应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说:“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作者认为“雅舍”有哪些“个性”让人觉得可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说,本文表现了作者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对于那些与自己相依为命、须臾不可相离的伙伴和朋友,不论他是一种无生命的物体还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我们都必须能够容纳其缺点和不足。”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11.品读下面一段对梁启超先生的外貌描写,体会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蕴涵着怎样的情感。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有时________。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1)将句子中的空缺补充完整,体味这样描写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能够表现听者和演讲者融为一体的句子抄下来,仔细品读,想想为什么梁实秋他们能够那样沉浸于其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文本阅读
1.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2.吸引人,抓住了听者的心。
3.率直,真诚,有热心,有强烈的爱国心。 4.先生完全投入,每次讲过,“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强烈的情感感染了听众。 5.主要的细节描写有:敲头背书、手舞足蹈地讲《桃花扇》等。这些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6.开场白——独特;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二、类文阅读
7.①体现作者对待困境释然、达观、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淡泊、豁达、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②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
8.“雅舍”并非作者所有,作者只是寄居于此,但作者“住了两个多月”“好感油然而生”;并且作者从“雅舍”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领悟到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所以作者“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9.①位置虽偏,但好友来访足见情谊;②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③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10.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消极妥协的人生观,实际上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唯有能够宽容对待某事物或某人的缺点或不足,我们才能更加充分地感受它的优点并与之和谐相处,相扶相助。正如梁实秋之于雅舍,如果仅仅看到它的简陋和破败,仅仅为它的不便而愁苦,又怎能像作者这样享受它的良辰美景、月夜风光呢?
11.这段关于梁启超先生外貌的描写文字不多,但是很传神的将他的精神状态和个性刻画出来了。
12.(1)掩面 顿足 狂笑 太息 绘声绘色的将梁任公沉醉于自己的演讲的状态描摹了出来。
(2)句子略;作为受传统文化浸润很深的知识分子,梁实秋确实能够与梁任公的爱好产生共鸣,对古典文学爱之愈切,沉浸其中亦愈深。